Search 進階搜尋
-
專欄 Columns
奇
如果只是提提問,那根本不叫好奇,那頂多是表演好奇,什麼事前功課都沒準備又厚臉皮又想推卸責任的人,常常也是問問題最多的人,例如許多人會舉美國學生常常課堂提問踴躍,但美國人有比較聰明或有智慧嗎?刻板印象總是讓人厭煩,如惡靈般不斷騷擾糾纏。話說回來,如果連好奇的問題都沒有,那寫什麼劇本?導什麼戲呀?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川普當選美國「變色」 表演工作者未來難料
美國新任總統川普的當選,反映了人民對既成體制和菁英階級的反彈,而在這個社會中,表演藝術工作者無疑是屬於「菁英」的一邊,他們在選前一面倒支持柯林頓,助選、募款、站台、開川普玩笑,現在面臨新的美國秩序,日子該如何過?而川普的保護主義對經濟的影響是否會帶來表演團體的生存危機?遇上擅長把批評者妖魔化的川普,擅長批判的藝術界會不會成為另一個「人民公敵」?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漢堡易北河愛樂廳順利完工 明年一月正式開幕
歷經十年歲月,完工日期延宕七年的漢堡易北河愛樂廳,終於要在明年一月正式開幕,在指揮亨格布洛克與北德廣播易北河愛樂廳交響樂團的樂音中,迎向世人。因為隔音工程浩大、建築難度超過預期,嚴重超支,易北河愛樂廳在各界批評中熬過來,以優美造型現身,內藏大中小三款音樂廳,讓樂壇巨星或實驗小眾都能在這裡演出;而結合音樂廳、飯店與觀景平台的設計,也將成為漢堡市的觀光新地標。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人事驚變 總監艾瑪.萊斯傳出離職消息
才在今年四月上任的莎士比亞環球劇場藝術總監艾瑪.萊斯,近期卻傳出將於二○一八年卸任的消息,引發討論。離職原因應是艾瑪.萊斯在這個強調以莎翁時代風格演出莎劇的劇場中,引進現代劇場的燈光與音效,挑戰了上述的傳統。雖然萊斯的改變受到許多年輕觀眾及票房肯定,但劇場董事會仍決議維持傳統,也引發環球劇場是否該與時俱進的熱烈討論。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加碼文化建設 巴黎「戲劇城」預定二○二二年落成
趕在明年總統大選前,法國政府確定推出重大的劇場計畫,將在巴黎第十七區成立「戲劇城」,主場館設於國立奧德翁劇院的貝堤耶實驗劇場所在地。「戲劇城」占地兩萬平方公尺,將於二○一八年動工,預定二○二二年落成,落成後將由奧德翁劇院、法蘭西戲劇院及國立高等戲劇學院共同使用,結合戲劇教學與專業劇團演出環境,讓學生、老師、藝術家、觀眾之間的互動更為密切。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九十九元的誘惑 水面上與水面下的票務系統
收到北京國家大劇院寄來的「九十九元」優惠購票簡訊,不要以為是詐騙,而是票房冷颼颼加上售票管道混亂的結果。中國正式立案的售票系統至少有十個,但一檔演出的銷售管道可以不是一家獨霸且可分銷。而大陸節目須通過審批才能售票,但制度的不透明及曠日廢時,相當影響節目宣傳行銷的排期,所以檯面下的售票管道也就應運而生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靜安現代戲劇谷」 行政區合併後內容更升級
靜安區重要戲劇節慶「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經由市政改制與閘北區進行合併後,拓展了靜安區的場地和體制,移至十一月十六日至卅日舉行。活動除了原有「壹戲劇大賞」、市民劇場等,首度集中展演中外名劇佳作。活動以「融」為主題,開幕大戲是鈴木忠志的喜劇《哢哧哢哧山》,閉幕是中國國家話劇院的復排歷史詩劇《伏生》,另有來自海內外的十五齣作品共襄盛舉。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與NSO一同留下卅歲的跨年印記
今年歡慶卅大壽的NSO,策劃了一整個樂季的精采節目,走到歲末年初,活動也來到高潮!擔任本樂季駐團音樂家的大提琴家楊文信,將在「琴韻交響」與「跨新年音樂會」中擔綱演出,帶來精采的協奏曲。而除了楊文信,在「跨新年音樂會」的兩日演出中,還有鋼琴家陳郁秀與小提琴家胡乃元的參與,精湛表演令人期待!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與陰影共存 讓自己成為光
父母都是藝術家,十三歲之前就由父母領上台演出,金石優人藝術總監陳紫綸的習藝與成長,一直都被眾人關注檢視。但光芒之外就是陰影,她於是展開探究真相的旅程,不斷追尋逼問自己到底在哪又是誰。經過學習、旅行、思考,陳紫綸找到與陰影共生的方法,透過作品《Dr. Miss人的進化實驗室》,把這些體悟和優人團員及觀眾分享,一起找尋自己。
-
藝號人物 People NSO駐團音樂家
布萊特.狄恩 漂亮轉身後 更揚音樂多彩
來自澳洲的布萊特.狄恩,曾是柏林愛樂中提琴手,但他卻在任職十四年後,選擇成為一位自由音樂家,走上兼及作曲、指揮的多彩音樂之路,他說:「我一直都體認我是一位演奏家,音樂不知何故觸動了我的身心靈,因此我也希望我能寫出能感動人身心靈的音樂。」應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這個樂季的駐團音樂家,他除了將與NSO合作演出其最新作品,也將在一月的兩場「英雄再起」音樂會中親自參與中提琴聲部的演奏。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殖民母國的印記 反映社會的工具
在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之下,莎劇一方面成為在印度的英國人與家鄉的連結,也漸漸成為英國殖民主義者推廣英國及其文化的工具之一。英國人在印度蓋起劇院,除了為當地英國居民而演,隨著普及英語與英國文學的殖民政策,印裔菁英統治階級也漸成為劇院常客,後來印度演員也上台演出莎劇。獨立之後,莎劇成了反映社會狀況的工具,更多的人看到莎劇呈現的種種問題,如族群對立、政治紛擾、家族戰爭,都成了當代寓言的基礎。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回到源頭 尋找現實的啟示
國際劇壇知名的跨文化大師彼得.布魯克與亞莉安.莫虛金,都曾向印度傳統表演請益,並深入當地汲取靈感,融入自己的創作之中。前者以九小時的巨構規格搬演印度史詩《摩訶婆羅達》,為此花了十年準備,並數度帶團隊深入體驗印度文化。後者則學習印度傳統表演形式,轉化運用在莎劇或希臘悲劇的表演上,或以印度人文精神反思當代世界。恆河文明讓劇場創作者重新思考文化的本質、找回舞台表演的核心價值與創作的無限潛能,充滿承先啟後的能量。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寶萊塢莎士比亞 深刻融入社會脈絡
作為大英帝國留給印度的耀眼遺產,莎士比亞戲劇在印度電影界也綻放出燦爛獨特的樣貌。帶著跨國意味的寶萊塢莎劇電影,可說是曾被殖民的印度對於殖民者英國,一種文化上「頂嘴」,用寶萊塢文化來回應英國文化。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偉沙.巴度瓦的「莎劇三部曲」,把莎劇放在不同的印度社會/政治脈絡,拍出《馬科布》、《奧卡拉》與《海德爾復仇記》三部寶萊塢模式的莎劇電影。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創作融匯東西古今 從多元孟買邁向國際
成立於一九九三年的團體劇場,身處文化與語言多元的印度大城孟買,作品也反映了孟買的斑斕特色,更以繽紛的印度元素踏上國際舞台。二○一二年應倫敦莎士比亞環球劇場之邀,參與倫敦奧運相關活動「全球到環球」(Globe to Globe)演出《第十二夜》,將寶萊塢歌舞與卡達卡里等傳統舞蹈融入莎劇,備受矚目。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專訪《第十二夜》導演
阿圖.庫瑪 從自身源流 找到喜愛與真實的戲劇
即將帶著《第十二夜》造訪台灣的印度導演阿圖.庫瑪,本身的藝術歷程就是活生生的跨文化範例他接受過傳統印度武術、歌舞的訓練,也曾到歐洲受過義大利即興喜劇、默劇及肢體劇場的訓練,東方與西方的表演藝術在他身上激盪,也讓他在創作跨文化戲劇時有更深刻的思考。他以印度本有的Nautanki戲劇形式改編《第十二夜》,濃厚的節慶氣氛,風靡了世界各地的觀眾!
-
即將上場 Preview 兩廳院聖誕音樂會
蕾茜.沃克 天使降臨的純淨嗓音
聽膩了懷舊風的聖誕歌曲嗎?從網路爆紅、來自美國的美聲少女蕾茜.沃克,將受邀來台為兩廳院「天使之聲」聖誕音樂會演出,將以聖誕節、迪士尼、讚美詩三大主題獻唱,甜美清亮的歌喉,讓老歌煥然一新,也將帶來經典歌〈Let It Go〉,讓觀眾真的感受到天使的降臨!
-
即將上場 Preview NTSO「海神家族與巨人」
馬勒與賴德和 「標題」交響曲的大膽相遇
馬勒在廿七歲完成的《第一號交響曲》是他最常被演出的作品之一,把這般宏偉的曲目,和另一首交響曲擺在同場音樂會一起演出,是相當新鮮而大膽。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的音樂會「海神家族與巨人」,將馬勒《第一號交響曲》與台灣作曲家賴德和根據小說《海神家族》創作的同名交響曲同台演出,我們甚至可以說,這場音樂會的重頭戲不是馬勒交響曲,而是一部真正的「標題交響曲」的世界首演。
-
即將上場 Preview 「驅動城市」舞蹈平台 展演三地作品
台日舞作 以舞省思「三一一」災變
由編舞家姚淑芬在二○一一年啟動的亞洲舞蹈交流計畫平台「驅動城市」,今年以台北為軸心,另邀日本、韓國各一個作品參演。其中,由姚淑芬編創的《吉光片語》與日本編舞家矢內原美邦的The World has Shrunk, and Only a Certain Fact Remains,都從日本「三一一」災變出發,省思生命課題。
-
即將上場 Preview 舞在古老的碰碰聲中
《織布│男人X女人》 織動傳統與當下的記憶
TAI身體劇場的新作《織布│男人X女人》,從原住民的織布傳統,汲取舞步整經、捲線、踏腳織布的動作分解成數字,數字編碼記憶,召喚織者身體的圖像。編舞家瓦旦.督喜搬出家中久未使用的織布機,織布機、經線、織者的身體,在舞台上轉九十度,站成一道立面,舞者只有黑與白,任何曾經的鮮豔,都被收入了主題是傳統與當下的記憶。
-
即將上場 Preview 《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式》
四種身體文本 交織多樣的存在
思考另一種身體表演形式美學可能的「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今年來到第十屆,本次除了有「表演人權論壇」,另有《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式》演出,以四種身體樣態為文本,由三位身障者與一位常人演員同台,從身體介面表述身障者形象,到兩兩一組的平衡協調,不斷變換、轉化,構成繁複的身體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