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靈魂的慰藉,但當視覺、嗅覺、味覺都打開時,聽覺,怎麼能閒著?對的音樂讓你胃口大開,不對的音樂讓你胃口盡失,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經驗,而在《義大利音樂廚房》一書中,作家楊馥如透過文字道出她探索義大利美食與音樂文化的體驗,以風趣的筆觸,讓讀者知道義大利的「廚房」如何以魔法與創意愉悅著古今中外的靈魂,而音樂根本就在家家戶戶的餐桌上。
「來約吃飯吧!」仔細想想,可以說出這句話的對象其實非常廣泛。不論是許久未見的老友、為事業打拼的伙伴、各自忙碌的家人,或者滿腔熱情想要告白的戀人。一頓飯下來,什麼心事、煩惱或緊張……似乎都能夠從內心鬆綁,伴著細嚼慢嚥中化為烏有。
吃美食聽音樂 靠近靴子國
美食,是靈魂的慰藉,但當視覺、嗅覺、味覺都打開時,聽覺,怎麼能閒著?有研究發現,在進食時如果聆聽特定的音樂,會讓味道變得更好。當然音樂本身沒辦法創造出味道,但是卻可以讓人聯想眼前食物的寓意,進而刺激食慾。例如吃巧克力的時候播放憂鬱的音樂,就會讓人感覺到苦味,或者在吃英國國菜炸魚薯條時聽批頭四的歌曲,就能增加用餐的樂趣等。
事實上,就算吃飯不聽音樂,耳朵也不可能關起來。因為當你端起炸得酥脆金黃的食物,在送入口聞到香味時,就會忍不住想大口咬下。那瞬間的「喀嚓」聲,伴隨著之後咀嚼的節奏,難道不像是耳鼓後無數個大腦細胞在手舞足蹈、歡呼喝采嗎?
在《義大利音樂廚房》書裡,作家楊馥如就是將這種喜悅傳遞出來。擁有大腦與神經科學博士學位的她,並不以冰冷的研究來讓人倒盡胃口,而是捲起袖子,以她義大利媳婦熱情與冒險的精神,親自行走靴子國各地,從食材、食譜到作法等,一一網羅介紹。因此,在閱讀時,除了有美妙的音樂與香氣之外,背後的人文風情、地理環境、歷史背景、風俗習慣……無不讓人更靠近這個「又好吃又好聽」的國家。
知名音樂家 就在餐桌上
雖然談美食,但全書以「樂章」分節,每篇也以音樂家為主軸。不必擔心不懂音樂,因為這些音樂家們懂得吃喝,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撰寫食譜比樂譜有心得。他們將食材當作音符,佐料當作音色,翻炒出一道道「悅耳」的菜餚。多虧他們對美食的真愛,才知道原來古典音樂中,埋藏了如此多食物的芬芳;也多虧作者在詼諧故事背後的辛勤耕耘,才讓我們知道原來遙不可及的音樂家們,也與我們一樣著迷那一點味蕾的刺激。
說的是音樂與美食,但更深一層體會,卻能接觸到作者本人的溫度。筆觸溫柔流暢,神來一筆的譏諷及趣味的比喻,就像與老朋友湊在一起閒聊(或使壞)一樣輕鬆自然。書裡聊自己、聊朋友、聊另一半,如同敞開心胸歡迎讀者一起進入同好的世界。而她花了大把功夫整理的「享『樂』之選」清單,以及音樂家私房義大利食譜附錄,也都大方公開。在「譜」上瞄到「義大利媽媽的小叮嚀」之時,誰不會因為想要有個手把手的感覺,自己來成就一道音樂家們心目中朝思暮想、心心念念的味道?
當帕華洛蒂、羅西尼、韋瓦第、威爾第……紛紛變成「胖P」、「肥羅」、「飯桶先生」和「貪吃鬼」,音樂家就像樓上樓下的鄰居一樣,露出你所不知道的一面,嘻嘻哈哈地端著盤子湊到家裡來湊熱鬧。這時候你就會知道,「廚房」是一個充滿魔法與創意的地方,愉悅著古今中外的靈魂,而音樂根本不在殿堂裡,而是在家家戶戶的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