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ch World館外觀。(林佳惠 攝)
焦點專題 Focus 讓東亞的脈動與世界對話 演出之外

Tech World 科技下的台灣故事

在2025年大阪.關西世界博覽會中,台灣館以「Tech World」為名,以科技為主軸,向世界展現台灣在科技、文化與生命議題上的思考與能量。這座鄰近西側入口的展館,是整個世博場域中不可忽視的一座獨立館。

Tech World 館的外觀靈感來自台灣山脈的輪廓,採用金屬綠建材折板技術,塑造出山巒起伏的動態效果。白天在光照下閃耀光芒,夜晚則透過室內光線流瀉出山影輪廓。建築採永續理念,是一座在環境與科技對話中落實綠建築理念的典範。館內共有3大劇場與多種展演空間,每7分鐘開放 40 人進入體驗。全館分為歷史、自然、未來3條主題線,不僅呈現台灣的生態、人文、技術,也結合智慧手環互動系統,即時記錄參觀者的心跳、情緒、體驗數據生成專屬的心動曲線。

Tech World 館長邱揮立受訪時提到,館內動線從頭走到底大約需要 35 分鐘,這是特別設計要讓觀眾能完整沉浸於展覽的流程與節奏。

「大屋根」梁下空間供遊客遮蔭、休息。(李秋玫 攝)
藝@書廣告圖片
直擊2025Welcome大學路藝術節廣告圖片
展場外圍整片的瞭望台可以縱覽世博全貌。(李秋玫 攝)
進入Tech World時,觀眾可戴上智慧型手環記錄觀賞中的心境起伏。(李秋玫 攝)

人潮聲量與國際亮點

Tech World 作為 77 個獨立館之一,在超過 180 個參展國家與企業中,其人氣與討論度上始終熱烈。館長邱揮立分享了在社群媒體上的熱度:「根據日本的 X 平台(前 Twitter)裡面的聲量統計,日本人來看世博,第1名會討論到『大屋根』,第2名就是『日本館』,第3名是『關西地區聯合館』,第4是『法國館』,第5就是 Tech World 館。」

「當然大家也一定會有疑問 Tech World 館是什麼館?」他解釋在 X 平台裡面,有96%的貼文會講到「台灣」兩個字,所以大家就會知道這個館就是台灣館。九州經產局的局長也跟他分享:「整個園區分東西兩邊入口,在東區最熱門的是法國及美國館,西區最熱門的是義大利館跟台灣館。」所以東西各兩強中,台灣館就占了其中一強。

他也補充說,許多觀眾甚至表示:「很多細節值得一再回味!」根據現場計算,觀眾為了看這個館,平均必須排上5個小時,可見在策展與細節打磨上下了不少功夫。確實,根據官方公開資料,Tech World 館自開幕以來已累計吸引近百萬人次參觀。 在所有參展單位中,Tech World 更入圍「世界博覽會奧林匹克評選」4項大獎,最終以「生命劇場」獲得「最佳展覽或展示獎」銅獎的殊榮。

展場中訴說著台灣的故事。(李秋玫 攝)
台灣原生種的蘭花上以科技技術顯示世博吉祥物脈脈(ミャクミャ,Myaku-Myaku)。(李秋玫 攝)
Tech World館出口處寫著「世界上生產最多先進製程晶片的地方在哪裡?」,導引出台灣對世界的意義。(李秋玫 攝)

策展理念與未來呼應

邱揮立指出,Tech World 是本屆世博中唯一以科技為主題、並將生命議題置於核心思考的展覽空間。但它不僅是一個科技展館,更講述台灣人的情感與生命觀。他說:「我們展演最重要的內容能夠有多一點的故事,傳達台灣人的情感,包括我們對生命以及自然的態度,都是有共好的一面。」「在本次大阪世博會上,唯一以科技為主題去論述一個生命議題的,就只有台灣館。」許多國家館多半介紹美食、工藝品或傳統產業,而 Tech World 館則將科技提升至論述層面,藉由科技與藝術的結合,探索人與自然、社會與未來的關係。

在展演壓軸的未來劇場中,館方透過互動與劇情詮釋台灣在半導體供應鏈的角色與貢獻,並強調「供應鏈並不是一個國家就能完成」的全球觀,展現謙卑與合作的態度。

Tech World 館不只是一個展示台灣科技、文化與自然的舞台,更是一場與世界對話的邀請,在科技與人文、自然與未來之間,勾勒出台灣希望與世界共好的可能。邱揮立一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正是這座館不斷推敲、反覆雕琢的精神寫照。當參觀者戴上智慧手環記錄每一刻的心情,走過展演劇場、漫遊蘭花小徑、傾聽音樂與科技交織的聲響,人們不只是旁觀者,而成了這個 TECH WORLD 的一部分。在這場跨界共創的旅程裡,台灣以一座未來博物館的姿態,真實地向世界說出自己的故事。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11/05 ~ 2026/02/05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