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珮瑤
-
藝術之旅
來自巴爾幹的造夢者
《胡桃鉗》是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兒童故事,敍述一個小女孩和一個士兵人形的胡桃鉗在聖誕夜展開的一段夢境歷險;但在這個舞台上,該劇不是我們熟悉的芭蕾舞劇,在三面錯落排開的屛風上,表演者以木偶、眞人,以影戲或偶戲的方式呈現出故事中的想像氛圍,只有《胡桃鉗》音樂的陪襯,但多變的燈光與人偶的肢體,卻能不透過語言來述說這個夢境。 這是《如一場夢》Like a Dream,由馬其頓國家兒童劇團改編自《胡桃鉗》,即將來台搬演。對於這個來自遙遠的巴爾幹半島、其文化藝術背景對台灣觀衆來說相當陌生的劇團,到底能會呈現什麼樣的兒童劇著實令人好奇。我們可以先從了解這個劇團的背景開始。 「馬其頓國家兒童劇團」對台灣的觀衆來說雖然是陌生的,但對世界來說卻不;這個在一九九〇年才由馬國文化部資助成立的國家級兒童劇團,早以多次獲得國際比賽獎項、以及一年兩百場的世界巡迴演出,獲得國際的注目。這個劇團的根據地在馬其頓首都市中心,擁有自己的劇場,而演出的內容則包含了兒童劇、靑少年劇及偶劇三種類型,一年可以推出五部新劇碼,活動力及創作力可說是非常旺盛。 雖然是國家級劇團,但「馬其頓國家兒童劇團」的人員編制相當精簡,僱用的專職演員只有八位,全是畢業於戲劇學院的學生,演出時才視需要向其他劇團借將。而該團所聘請的藝術總監班丘.隆葛夫(Bonjo Lungov),則是來自保加利亞首都蘇菲亞(Krsto Sarafov)木偶學院的敎授,因爲他的專長即在木偶戲的硏究,所以「馬其頓國家兒童劇團」也是以偶戲爲其最重要的發展項目。班丘隆葛夫同時也是該團重要的編導,像這次將來台的兒童劇《如一場夢》以及另一齣爲成人設計的《夜空下的回憶》Memories in the Night,都是由他執導。而除了「馬其頓國家兒童劇團」外,班丘隆葛夫自己也有兩個劇團Theater 13和Al-bena。 以這樣精簡的人力,「馬其頓國家兒童劇團」會怎樣製造台灣觀衆也看得懂的夢境,讓我們對馬其頓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呢?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刊編輯 莊珮瑤)
-
台北
化街頭爲幻景的氣球魔術師 法國飛行異人
「飛行異人」的表演結合了熱氣球、舞蹈、戲劇、音樂與煙火,還把演員吊在半空中演戲,這樣的「街頭劇場」同時也打破一般演出「你演我看」的制式關係,與觀衆、地形親切地互動。
-
座談會
爲戲曲尋找未來的戲迷
鍾傳幸覺得現在的老公公老婆婆戲迷,當年也是小時候被爸爸媽媽帶到戲園子聽戲,才種下跟戲曲的緣分如果讓現在的小朋友從小就可以看到戲曲的兒童劇,那是不是也能替戲曲找到未來的觀衆呢?
-
座談會
兒童劇小檔案
兒童劇的觀衆年齡層:大多是以三歲以上、十二歲以下的小朋友爲主。以國內狀況來說,有的劇團還會把訴求的觀衆年齡層拉長到高中以下,也有劇團會更把演出細分爲適合「三到七歲」與「六到十二歲」兩種不同的年齡層;通常劇團會在演出門票上註明建議觀賞年齡,至少是三歲以上,但除了有些場地規定一定要三歲以上才能入場外(如國家戲劇院),如果家長確定自己的小朋友可以安靜看戲,年齡不到三歲也可通融。國內兒童劇的製作,對訴求觀衆年齡層不會分得很細,但國外的兒童劇則除了分「學齡前」和「學齡兒童」外,「學齡兒童」還可分低、中、高年級,分別有相關的兒童劇製作。 兒童劇的演出劇團數與演出場次:根據《表演藝術年鑑》的調査顯示,民國八十七年中,有正式演出的兒童劇團約十三團,演出場次共有五百二十六場,平均每團演出四十場左右(同年有正式演出的成人劇團及戲劇科系共有三十八團,演出場次共有六百二十二場,平均每團演出十六場左右)。 (本刊編輯 莊珮瑤)
-
特別企畫 Feature
通俗引領風騷,百花可能齊放
週休二日的實施、休閒風的興起,改變了觀衆的看戲心態,也影響了劇場的流行類型;在長期觀察劇場的記者眼中,「類型化」、「品牌化」、「偶像化」與「創作與行銷並行」將是劇場未來趨勢,而通俗路線仍會是觀衆最愛。
-
里程碑 Milestone
您不用再「挨罵」了!
從不是科班演員出身的魏龍豪,卻是台灣相聲的播種者,他與吳兆南所整理演出的相聲段子,不但爲台灣的相聲發展奠下根基,也是許多觀衆與相聲初戀的美好記憶。而今,大師雖已凋零,但他所播下的種子,已然枝繁葉茂、結實累累。
-
台前幕後
角色多重的唐美雲,其實最愛當「媽媽的女兒」
最近,原本就有好幾個身份的唐美雲,在歌仔戲演員、歌仔戲科主任、電影電視演員之外,又多了劇團製作人兼團長的頭銜,令人驚嘆她多方位的工作能耐,但謙虛的唐美雲說:「其實我不管在那個領域,都只是盡心盡力扮演好我的角色而已。」 成立劇團,對她而言其實是始料未及的事,她開玩笑地說:「早知道要組團,我從前就會拚命賺錢,現在才不會擔心經費!」劇團從去年五、六月成立,到目前爲止她都是獨立支撑著這個團的財務,有不少朋友要幫她找贊助,她還堅持必須是對方「眞的喜歡這個劇種、關懷本土文化」,她才要接受,否則她也不願去強求。 唐美雲笑著表示,當初要組團,就有不少人以爲她「頭殼歹去」。「其實我常常在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唐美雲說:「像當初答應去復興劇校敎書,不少人都勸我不要去,理由是我的舞台生命剛開始,應該全心投入,去敎書佔掉一半的時間,收入又減少很吃虧。可是我心裡想:有那麼嚴重嗎?」唐美雲認爲歌仔戲科的第一屆很重要,而與她同輩的歌仔戲演員眞正在還做歌仔戲的已經很少了,她應該擔負起傳承的任務,而且她覺得自己年紀比較輕,應該比老一輩的老師更容易接近學生、跟學生溝通。 從老師升格爲主任,經歷了四年春風化雨的生涯,唐美雲表示她從敎學中得到很多喜悅:「最大的快樂就是學生把我當作親人,他們願意跟我談一些不敢跟家長談的問題,我可以幫他們分憂或鼓勵他們。當我看到他們上台演出接受獻花,比我自己拿到花還高興!」當了科主任後,她必須調適自己學習繁重的行政工作,而爲了讓師資更豐富,她也貢獻自己了人脈,找來如許秀年、巫明霞等資深演員任敎。爲學生未來著想的心意,甚至也延伸成爲她組劇團的原因,希望「多我一個劇團能讓學生多一個選擇的機會」。 因爲自己學戲學得晚(十五歲),許多狀況都是靠意志力解決的,這也使唐美雲日後相信,「只要自己有心就沒有做不到的事」。唐美雲坦承,只要不是把她放在太不恰當的位置,她的適應力算是蠻強的,拍電影也好,演搞笑電視歌仔戲也好,當老師也好,當劇團負責人也好,她覺得她從沒有「亂」過角色的分寸。 那這麼多的角色當中,唐美雲最喜歡的是哪一個呢?她的答案出乎意外:「當我媽媽的女兒」,原來巨蟹座的唐美雲不只是「愛家」根本就是「黏家」,對於不能陪伴媽媽常常心懷愧疚。不過,對目前各種角色都演得出色的唐美雲,恐怕也只能在偶爾的閒暇
-
台前幕後
七字調的「歌劇魅影」
爲了要替個人演出的角色「開創不一樣的局面」,也爲了進行歌仔戲的創新,名小生唐美雲自組了「唐美雲歌仔戲劇團」,將在三月中推出取材自西方經典《歌劇魅影》的創團作《梨園天神》,試圖同時吸引老戲迷與年輕觀衆的目光。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戲假情真的自我追求
那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無比巨大的綿密的啓蒙過程──探求自己的潛能,探索自己的本心,碰觸自己的極限──不管他們留在劇場或離開劇場,這個過程都在他們的生命中無限延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