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是科班演員出身的魏龍豪,卻是台灣相聲的播種者,他與吳兆南所整理演出的相聲段子,不但爲台灣的相聲發展奠下根基,也是許多觀衆與相聲初戀的美好記憶。而今,大師雖已凋零,但他所播下的種子,已然枝繁葉茂、結實累累。
三月八日,相聲大師魏龍豪因攝護腺癌病逝了。
對我們三十多歲這一代來說,有很多人都是聽魏龍豪和吳兆南的相聲錄音帶長大的,有不少人不但再三反覆地聽這些令人捧腹的「三字經」「歪批三國」等段子,晚上還非得聽著魏吳兩人的南腔北調才能入眠不可。其實,他們所說唱的那些各地方言、俚俗諺語、江湖傳奇、戲台春秋,可眞是增廣了我們不少見聞,起碼,我對三國演義的章回名目,就是聽魏龍豪和吳兆南的「相聲集錦」才知道的。
因父親與相聲結下不解之緣
這樣一位陪我們長大的相聲大師,說來竟不是眞正戲曲或相聲科班出身,原籍北京的魏龍豪曾表示,他是因爲有一位風趣樂天的老爸常帶著他逛雜耍園子,才奠下對相聲的知識與興趣,而他也是在父親過世之後,藉著聽相聲重新找回人生的歡笑,卻也因爲這樣的慣聽積累,使他能把許多相聲老段子銘記在心。
民國三十八年時魏龍豪隨軍來台,初時在國劇隊服務的他,因爲演出之外餘暇甚多,又漸漸知道並沒有專業的相聲演員來台,所以便開始嘗試在勞軍時演出相聲,爾後又認識了雖不在同一兵種但同樣愛好相聲的吳兆南,這一對「黃金拍檔」就此成立,也曾與其他的相聲演員如周志泉(周胖子)、王靜波等人合作,在瑩橋河畔的「納涼晚會」、西門町的「蓮園書場」「紅樓書場」等地演出。民國四十七年後,魏、吳與另一位相聲演員陳逸安一起在中廣及警廣開相聲節目,正式讓相聲的魅力隨著無線電波送到家家戶戶,可惜的是,三人還是因爲生計問題,不得不暫時放下熱愛的相聲。
雖然忙於電視與電影的演出,魏龍豪始終不能忘情於相聲,從民國五十六年起,他與吳兆南開始自力整理相聲資料,並灌錄了我們相當熟悉的「相聲集錦」系列唱片(錄音帶),爲了怕演出段子中的方言造成聽衆欣賞的障礙,用心良苦的他還特地印帶有注音符號的脚本「隨片附贈」,他說「有了注音便於査證,藉以讓一般聽衆修正國語,更方便做爲外國人學中國話的參考書,當然最重要的是爲這相說唱藝術保存資料。」
播下相聲種子在台灣開枝散葉
他和吳兆南的整理錄音,並不只是老段子的重現,也有攸關當年生活情境的創新,而這本就是相聲作爲一種嘲諷社會萬象的表演得以受到觀衆歡迎的原因;這樣一種貼近人心的民俗藝術,卻也在兩人的「有心揷柳」下在台灣開枝散葉,並且還在現代劇場界掀起熱潮。賴聲川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帶動台灣的相聲熱,使社會人士更正視了這類表演的藝術價値。魏龍豪和吳兆南兩人在民國七十四年獲頒「薪傳奬」,七十五年魏龍豪成立「龍─說唱藝術實驗群」,持續地演出與整理錄音,之後又陸續出版了「相聲選粹」、「相聲捕軼」等精采相聲段子。
晚年的魏龍豪,仍不斷地爲相聲的未來擘畫努力,不但把他的絕活傳授給年輕弟子,也和年輕一輩的說唱團體如相聲瓦舍、古意劇坊等合作,去年更以「吳兆南、魏龍豪上台一鞠躬」的演出造成座無虛席的盛況,而今看來,那眞是一個精采的回眸,彷彿是爲魏龍豪的一生下了一個漂亮的句點。
這樣一個精采的演員,留給我們的除了美好的童年回憶,還有那些珍貴的相聲藝術遺產,今後我們也只能在錄音帶裡,聽他用扇子一拍吳兆南的頭說:「你別挨罵了!」……。
(本刊編輯 莊珮瑤)
魏龍豪的其他演出經歷:
國劇隊時代:專演花臉,架子、銅錘兼擅。
電影:曾演出《蚵女》、《婉君表妹》、《養鴨人家》、《悲歡歲月》、《永恆的愛》、《嫁到宮裡的男人》等多部影片。
電視:曾演出《宋宮秘史》、《淸宮殘夢》、《江山萬里情》、《巴黎機場》、《布袋和尙》等多齣電視劇,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就是在《淸宮殘夢》中演出的「李蓮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