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祈
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名譽教授
-
人物點描
側記劉玉麟
「巧耍令旗」是劉玉麟的一絕,他耍的不是只有武生力道才能操持的大旗,對於耍弄方形小令旗要能於準確中兼具輕巧之美與飄逸之姿,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劉玉麟的〈雅觀樓〉便展現了這項絕活。一方令旗在手中靈活流轉,李存孝這個人物所兼備的陽剛陰柔之美,便氣象生動的呈現出來了。民國七十二年的競賽戲,海光以《楊金花》參賽,魏海敏在一句南梆子倒板出場亮相後,隨即配合過門舞弄了一陣令旗,這個身段的安排,具現了人物的颯颯英姿,據說魏海敏這手功夫便是劉玉麟傳授的。 六〇、七〇年代,《紅梅閣》(即《李慧娘》)一劇在台灣大爲走紅,當時有兩種版本,一是大鵬徐露、鈕方雨(反串小生)所根據的趙燕俠本,另一是戴綺霞所走的筱翠花路子,戴的小生搭檔即爲劉玉麟。大鵬本子以意境哀怨取勝,戴綺霞則火熾奔放。鬼路和救裴時,持陰陽扇、紮鬼髮踩嬌翻滾,和劉玉麟在身段上有嚴密的配合,眼波流轉四目相對時則十分「熱辣」,筆者當時雖猶在稚齡,但至今仍記得劉玉麟在戴女士火艷眼神逼視下所閃露的一絲羞赧。 劉玉麟的女兒復雯,在復興劇校本工武旦,畢業加盟海光後,卻展現了花衫甚至靑衣的唱唸才華,推出〈三堂會審〉時,飾玉堂春情郞的正是其父劉玉麟,當即形成一幅父親審問女兒與「自己」一段愛情史的有趣畫面,觀衆無不大樂。 劉復雯後來走紅電影圈,成爲武俠影后嘉凌,逐漸脫離京劇舞台。某年自美返國,特別到海光客串〈紅娘〉,俏丫頭傳書遞柬,爲劉玉麟飾的張生撮合了一段美姻緣,海光小花臉張劍秋所飾的琴童當場抓了這個「哏」:「好妳個嘉凌,千里迢迢從美國回來,就爲了給妳爸爸拉皮條?!」舉座絕倒。 文字|王安祈 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競賽戲和我的因緣
在國軍文藝金像獎下,歷時三十個年頭的國劇十月競賽,自民國五十四年第一屆開鑼以來,可謂是台上(劇隊)台下(觀衆)每年都翹首引盼的京劇演藝大拜拜,白熱化的競賽氣氛,炒熱了主題意識,在競賽戲益顯僵化的困局中,新一代編、演的加入,爲台灣京劇的現代化注入一脈生機。 本文作者從小看著、跟著十月競賽國劇長大,由觀衆到評審到參與編作而得獎,在看不到競賽戲的今年十月,不惟回顧,並擇要義以記之。
-
九四回顧
曲/戲廻旋路 文化變遷中台灣的京劇發展
京劇在台灣,五〇、六〇年代,解懷舊念鄕之饞;它活絡、生發,名角輩出。七〇年代,幾近是白頭餘韻;它老成、嚴謹而低迷。八〇年代,創出新局,曲味擴大到戲趣;它有了現代化的新氣象。 眼下,大陸骨子老戲頻頻來回溫「曲」和「藝」,幾齣諷剌官場形色的新編戲,成爲本地劇團搬演的新歡。
-
特別企畫 Feature
豪華落盡見眞淳 梅派戲的藝術境界與編劇特質
由於這些文人劇作家們對於梅的藝術有深刻認識,因而劇本編撰方式正能和表演相互輝映,「豪華落盡見眞淳」乃成爲梅派戲「表演」以及「編劇」的共通特質。
-
焦點
古道中闢蹊徑 雅音小集之於台灣國劇發展
從七〇年代之前,傳統國劇「經典國粹」的地位,到雅音小集崛起,對傳統美典的變革、開拓;自台灣退出聯合國到欲返聯合國之間,雅音小集隨著大環境的起伏變遷,走過漫漫十四年。
-
戲劇
「演」出戲劇史 從北京京劇團到當代傳奇
由流派藝術的高度發展,到劇場形式與敍事手法的革新,傳統戲曲跨出了艱難的一大步。我們從北京京劇團、中國京劇院與湖北漢劇團的演出,瀏覽了京劇由傳統到現代化的三個階段。而《樓蘭女》的搬演,在探索未來戲劇的可能性上,是否預示了舉步維艱、困難重重的逆境?
-
演出評論 Review
行到水窮處 《無限江山》觀後
「當代傳奇」有意捨棄傳統京劇的程式,另外建立一套新的表演體系,目前正處於已「破」而未「立」的過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