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傳奇」有意捨棄傳統京劇的程式,另外建立一套新的表演體系,目前正處於已「破」而未「立」的過渡期。
《無限江山》
11月13〜15日
台北市立社敎館
「當代傳奇」對藝術追求的態度是令人感動的,早在四年多前,我即在偶然的機會中讀到了《無限江山》的劇本,雖然不是今日所演的陳亞先本,但由那不太成熟的稿子中,已可看出創作者的企圖心。這些年來,我一直好奇於這樣的構想到底出自於那個藝術團體,直到《無限江山》的上演,才體會到「當代傳奇」對一個題材的構思醞釀竟經歷了這麼漫長的過程,工作態度之嚴謹令人欽佩。
《無限江山》的推出,至少有以下幾點是値得注意的:
一、新劇種的嘗試探索,是「當代傳奇」多年來努力的目標,《無限江山》是擺脫京劇程式較顯著的一齣戲。
二、此劇是「當代傳奇」由西方名劇回歸中國傳統的起點。(「陰陽河」雖也是中國故事,但大體仍屬京劇範疇。)
三、由《慾望城國》到《王子復仇記》到《無限江山》,可看出「當代傳奇」始終具備向高難度題材挑戰的勇氣與野心。
四、《曹操與楊修》編劇陳亞先和《李淸照》作曲關雅儂的加入,形成兩岸一流藝術家合作的良好模式。(若能請到兩位隨戲來台,豈不更好?)
一齣戲的上演旣有這樣嚴肅的意義,相信任何一位觀衆都不可能只抱著遊戲娛樂的心態步入劇場,對於戲劇效果,也勢必有著近乎嚴苛的要求。大體說來,這齣戲是不負衆望的,其中許多片段設計得極具匠心、令人驚喜,佈景燈光更能在傳統「裝飾襯托」的功能之上,進而與劇情甚至人物內心達到有機且完美的契合,整體的努力是不容抹煞的。但是,任何一齣戲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肯定讚佩之餘,筆者仍願提一些淺見,希望這齣戲能愈改愈好、精益求精:
一、就表演層面而言,「當代傳奇」有意識地捨棄傳統京劇的程式,而想另外建立一套新的表演體系。但在這已「破」而未及「立」的過渡期間,演員難免處於左支右絀的尶尬境地,而這個瓶頸是亟待突破的。
二、「李後主與自己靈魂的對話」是本劇強調的重心,全劇旣是從後主死前心靈的回溯開始,則編導方面即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一是靈魂觀照的焦點不統一,經常潛入了他人的內心。二是靈魂觀照的過程中,大半仍只偏重於追憶倒敍,「反思」的層面還可再強化些。
三、「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當作詞章來欣賞時是情眞韻美,但在舞台上這麼「寫實」的演出,卻欠缺了蘊藉之味。同樣的,後主與大小周后二人的戀情,放在文學史的硏究中,可以視作後主「深情」與「任眞」的代表例子,但實際搬上舞台時,三人間的心情到底怎樣描摹,彼此間的對話究竟該如何展開,在在都成了編劇者必須面對的難題,這部分陳亞先先生應該可以編得更好。
四、全劇雖然大量引用了後主的詩詞原文,但編導演三方面對後主的「文人氣韻」與「深情本質」卻都沒有太完足的呈現。後主在劇中最明顯的特質便是「懦弱無能」,全劇主題竟似落在「亡國的敎訓」,對於藝術君主內在心靈的剖析反而有些表面化。
五、「宋使」一角在劇中多次出現,應可處理爲某種意義的暗示,即使視爲命運的象徵亦無不可,但絕對無需過於惡形惡狀。
走筆至此,不禁想到另一齣李後主的戲──北方崑曲劇院的新編崑劇《南唐遺事》。很湊巧的,「當代傳奇」的三齣大戲中倒有兩齣剛好和大陸的崑劇題材重複(另一齣是《慾望城國》)。上崑計鎭華、張靜嫻的《血手記》也取材於《馬克白》),不知情的觀衆常會胡亂揣測,以爲其間必涉抄襲模倣之嫌,其實只要看過兩方面的作品,便一切了然了。個人以爲,《慾望城國》遠比《血手記》深刻,《無限江山》則和《南唐遺事》各有千秋。《南唐遺事》最特別的地方是作者給予了趙宋和南唐對等的處理,不僅著力刻畫了李後主,更對宋太祖趙匡胤的內心也做了深入探討。其中一場趙李二人惺惺相惜的場面予人的印象非常深刻,而《無限江山》卻明顯地把南唐與趙宋作成「善與惡」的對比,從頭至尾只見宋使一次又一次的對弱者施暴,最後更以「爲什麼惡者施暴虐,善者偏奏別離歌?」作爲全劇最後唱詞,「強/弱」「善/惡」的簡單關係,不免對於原本應該豐厚的內涵有所削減,這是非常可惜的。
以上所述,當然只是「愛之深責之切」心理之下的進言,「當代傳奇」是極富潛力的藝術團體,很多人希望能從他們身上看到中國戲劇美好的遠景,雖然《無限江山》存在著一些問題,但這份由旺盛企圖心激發出的大氣魄成品,絕對有其應具的意義。
文字|王安祈 戲劇學者,清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