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藝視窗 News
推出「疫情期間特別方案2.0」 國表藝三館一團以六大方針儲備未來
【台灣】 推出「疫情期間特別方案2.0」 國表藝三館一團以六大方針儲備未來 繼3月12日推出「三場館防疫期間特別方案」之後,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館一團又於4月27日宣布推出「特別方案2.0」,以「及時」、「溝通」、「同理心」之共識與原則,研擬相關紓困措施、振興計畫,具體明列「六大驅動方針」,將表團和藝術家、藝文工作者,以及觀眾等面向均予納入,包含:對於延期節目投入重製經費,協助重新上檔演出;擴大孵育計畫、擴充展演計畫活動;提前啟動委製、展開製作研發;推出劇場技術認證機制、偕同參與劇場設備維護;啟動網路劇場播映製作、開發線上展演新形式、研議推動線上收費機制;規劃疫情緩解後之相關戶外演出活動。期能達到擴大參與機會、專業人才升級、厚實創作內容、研發創新,以及儲備觀眾回流能量等目的。 國家兩廳院方面,除了替因疫情延期或取消之主辦節目增加製作預算,增加排練與技術整合的試演,以於疫情紓緩時重新登場外,也要提前啟動原訂明後年委託製作的展演,先行提供研發經費,讓團隊提前展開製作。另將邀請創作者及中小型團隊參與兩廳院剛啟動的藝術學習推廣再造計畫,拓展表演藝術的校園學習可能性。而在數位觀演方面,兩廳院預計擴大NTCH togo兩廳院藝術生活影音平台,以開發潛在表演藝術觀眾,也將開啟「不(只)在劇場」創作╱徵件計畫,共同研發數位時代虛實相映的新型態的藝術創作可能。另兩廳院售票系統則推出「雨天,我們撐傘票券退款捐贈方案」,開啟群眾支持的可能性,主辦單位將可委託兩廳院售票系統,代為處理觀眾申請票券退款轉為對主辦單位之捐款,提供多元方案以支持團隊營運。 臺中國家歌劇院方面,預計將因疫情取消而節用的國外節目經費,移作為期兩年的藝術振興計畫,包含支持70個表藝夥伴及團隊的延期重演或創作孵育,其中60%來自中部傑出表演團隊及青年藝術家,26個影音專案製作及戶外展演。並對過去展演錄影進行「二次創作」,提升作品能量之餘,將現場觀賞轉型成為藝術教育「自主學習」體驗,打造線上藝術學習平台「NTT數位學苑」。並特別啟動「藝術孵育計畫」:為科藝題材的創作者、以及中部在地團隊,提供前期製
-
焦點專題 Focus
疫擾大地,「藝」勇前行
病毒肆虐、肺炎蔓延之際 強調與觀賞者同場共感的表演藝術 不可避免地成為重災戶 如同十七年前的SARS 入場量體溫、觀眾戴口罩 停演、延期場景重演的當下 在全球化的今日 災情可說是雪上加霜 在此非常時期 表演藝術界如何因應? 政府提供了哪些援助機制與紓困政策? 公立場館又提供了哪些應對協助方案? 這一波疫情 是否也是台灣表演藝術圈自我體檢的一個時機? 面對未來,思考存續、又有哪些是可借鏡或是開拓的可能? 就讓我們「藝」勇前行,攜手度過這漫漫的艱難時刻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的成長處方箋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對一條道路的嘗試,是一條小徑的悄然召喚。人從來都無法以絕對的自我存在,每一個人都在努力變成絕對的自我,有人遲鈍,有人更洞明,但無一不是自己的方式。 人人都背負著誕生之時的殘餘,背負著來自原初世界的黏液和蛋殼,直到生命的終點。很多人都未能成人,只能繼續做青蛙、蜥蜴、螞蟻之輩。有些人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魚。然而每個人都是大自然向人投出的一擲。所有的人都擁有同一個起源和母親,我們來自同一個深淵,然而人人都在奔向自己的目的地,試圖躍出深淵。 我們可以彼此理解,然而每個人所能詮釋的,只有他自己。 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 《德米安:徬徨少年時》Demian: Die Geschichte von Emil Sinclairs Jugend 二○二○年跨過四分之一,路途有太陽,有下雨,有瘟疫。 本期以「成長處方」窺看五位跨世代藝術家的自我征途,也期能以此來敬那些半人半魚,依然努力在生活中實踐自己理想的人,敬那些在風雨、在深淵中依然努力奔向目的地的人,敬那些稍事休息安靜蓄積更強大能量的人。 敬那些儘管害怕,依然摧毀恐懼的牆,一次又一次成長的人。
-
藝視窗 News
布拉瑞揚舞團連三年入圍台新藝術獎 預定6月6日舉行頒獎典禮
【台灣】 布拉瑞揚舞團連三年入圍台新藝術獎 預定6月6日舉行頒獎典禮 「台新藝術獎」於二月底公布第18屆入圍名單,評選團從94件被提名並同意參選作品中,合議選出17組入圍作品,6組為視覺藝術,11組為表演藝術。視覺藝術部分,相較於近年大型策展案頻頻受矚目,今年則均為個展藝術家入圍,展現個人靈魂的主觀性對世界的客觀性的凝視與對話;表演藝術部分,更見跳脫傳統形式語彙,呈現個體生命面對親族、家國、社會,甚或藝術純粹性的深沉探索與反思張力。其中令人矚目的是布拉瑞揚舞團,此為該團連續第三年入圍,繼前兩年分別獲得年度「表演藝術獎」、不分類的最高獎項「年度大獎」,今年的《#是否》能否再破記錄獲獎,備受期待。 其他入圍的表演藝術團隊與作品有:林廷緒《八八》、李貞葳《不要臉》、謝杰樺X安娜琪舞蹈劇場《永恆的直線》、驫舞劇場《自由步-一盞燈的景身》、再拒劇團《明白歌|走唱白色記憶:未竟的故人事與未來歌》、德國 E-MEX 樂團與臺灣中青世代作曲家《春華秋水》、圓劇團《悲傷ㄟ曼波》、再拒劇團《感傷之旅》與王世偉《群眾》。 入圍作品將於6月初進行國際決選,預定6月6日頒獎典禮現場三大獎項,並同步於本屆活動專網、台新藝術基金會臉書直播。除頒獎外,主辦單位也將於4至5月間規劃藝術獎系列推廣活動,可透過「第18屆台新藝術獎」專網搜尋相關活動訊息。 李文珊、孫華翔任國藝會第九屆執行長、副執行長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3月17日召開第九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會中在董事們的支持下,通過董事長林曼麗所提名的執行長李文珊。林曼麗董事長表示,現任國藝會獎助二組總監的李文珊,自國藝會創始時期即已任職國藝會,在長時間的工作經驗累積之下,不僅對於藝術生態具備豐富與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十分熟稔國藝會的各項業務,以其多年來對藝術領域的高度投入與關注,是非常適合的執行長人選,這項提名獲得與會所有董事鼓掌通過。此外,本屆副執行長一職,已於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中通過由第八屆副執行長孫華翔續任。 <strong
-
特別企畫 Feature
她扮戲 戲伴她
扮戲的她 雍容華貴 端莊清雅 俏皮可愛 溫柔深情 陰險毒辣 邪魅狂狷 落魄飄盪 褪盡鉛華 轉瞬之間 或男或女 一人千面 在戲裡的她,演過人生百回,甚至千萬回 與一場又一場的戲,相逢,然後相依相隨 舞台下戲伴著的她 又過著怎樣的人生? 循著時間的刻度 回轉、倒流,然後暫且聆聽 化作影像,寫成文字 她是誰 誰又是她 就讓我們這次不只看舞台上她搬演的角色們 還有她與她們的 舞台與人生
-
藝視窗 News
朱宗慶、陳錫煌 榮獲第39屆行政院文化獎
朱宗慶、陳錫煌 榮獲第39屆行政院文化獎 第39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名單於二月下旬公布,由傑出藝文界人士朱宗慶及陳錫煌獲此殊榮。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兩位得獎人在表演藝術及傳統藝術領域有傑出表現及卓越貢獻,且主動向國際推廣台灣藝術文化,讓世人更認識台灣文化之美。 朱宗慶1982年獲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院打擊樂演奏家文憑,為華人世界獲得該項文憑之第一人。返國後成立朱宗慶打擊樂團,曾於全球33個國家及地區演出,讓世界看見台灣擊樂藝術實力。他在音樂教育與藝術行政方面亦貢獻良多,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教授、系主任,亦曾擔任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主任兼交響樂團團長,推動該中心行政法人化。現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對我國表演藝術及文化發展貢獻良多。朱宗慶並曾獲頒金曲獎、國家文藝獎、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PAS)頒贈的傑出貢獻獎暨終身教育成就獎、獲總統頒發二等景星勳章、獲選PAS名人堂(為華人世界第一人)、臺北藝術大學名譽博士等。 陳錫煌之父為亦宛然班主李天祿,13歲就踏上布袋戲之路,曾歷練「新興閣」、「小西園」、「五洲園」、「玉泉閣」等南北戲班。1953年自組「新宛然掌中劇團」,也曾學習嘉禮戲(傀儡戲)「官、行、跪、坐、跌、摔、顛」提線技巧。他亦積極跨界,讓掌中戲藝術與其他藝術媒介碰撞產生新火花;同時積極推廣布袋戲傳統藝術。2008年陳錫煌為挽救傳統布袋戲式微與失傳危機,成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宣揚布袋戲之美。2009年獲指定為「重要傳統藝術布袋戲類保存者」、2011年獲指定為「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製作技術保存者」;2012年更獲頒第2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保存傳承類),為目前唯一經本部同時認定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與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身分之人間國寶。 文化部將提「藝文紓困辦法」補助營運 陪伴藝文產業度過難關 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疫情緊繃,也陸續影響到社會各個層面,大眾減少外出並少去人群聚集之處,自然也影響如電影院、劇院等文娛空間的票房;而因國外團隊或藝術家因防疫不克來台,如兩廳院TIFA2020台灣國際藝術節已宣布有三檔演出因此取消,也讓藝文單位的營運備受影響,而對民間演出團
-
焦點專題 Focus 從日本社會事件到瑰麗創作下的感傷
虛實之間,悲喜內外
真實與虛構,確實是兩個語意、意涵相左的詞彙與概念,卻在劇場、電影、電視劇、文學等創作裡找到連結的位置;也就是,創作者如何在不同類型的作品裡,既重寫真實世界所發生的種種,又於虛實交錯的枝節蔓生裡,反映出我們在所謂真實裡所難以言道、或糾結於心的悲喜雜揉。 今年,國家兩廳院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邀請日本小劇場第三世代最具代表性的劇作家、導演與演員野田秀樹,帶來他面對自己青春歲月的八○年代所寫下的英語劇《滾啦》One Green Bottle,用絢爛誇張的表演與高速台詞,製造歡快活潑的氣氛,埋藏深刻的哀傷,與日本社會的扭曲、苦澀;而其創作的遠因,是阪神大地震及奧姆真理教引發地下鐵沙林毒氣事件,帶來強烈的虛無感。 因此,本期企畫將打開日本的社會事件,追溯其傳統劇場的歷史,再到近年的影視作品,如何將這些事件重新捕捉;最後,切入野田秀樹的劇作風格、經歷,與《滾啦》進行對話。
-
特別企畫 Feature
真假絕代 華麗轉「聲」
西洋古典音樂史上,炫技的名家與明星歌者以十九世紀的協奏曲與歌劇作品為最,這類曲目講究大編制、大場面、炫技等要素,在當時蔚為風潮。即便在今日,這些十九世紀的音樂作品仍是舞台上歷久不衰的經典,而演繹這些作品時展現的驚人技藝,也使之成為古典音樂中的明星。然而但回到十七世紀巴洛克時期,歌劇及協奏曲的起點,協奏曲尚未發展為炫技取向,器樂獨奏家自然少了些明星光芒,那麼最早的古典音樂明星,應該屬於閹伶了。 電影《絕代艷姬》重現當時閹伶的風華,卻也描述在光鮮亮麗外表之下的殘酷。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不人道的方式終究成為歷史,但在近半世紀古樂興起,巴洛克歌劇再次復興重回音樂舞台,閹伶雖然無法重回舞台,卻讓假聲男高音異軍突起。媲美閹伶的極廣音域及精緻唯美之嗓音,來自法國的菲利普.賈洛斯基(Philippe Jaroussky)即為當代之翹楚。趁著這位巨星的到來,我們近身了解他的魅力、邀請國內假聲男高音李文智與音域相近的次女高音翁若珮對談,並且揭開閹伶的神秘面紗,讓您一探絕代的真聲假聲,如何華麗轉「聲」!
-
藝視窗 News
林曼麗連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九屆董事長
【台灣】 林曼麗連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九屆董事長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於1月20日召開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由前任董事長林曼麗獲選連任。林曼麗在感謝董事們的支持與信任後,說明其在前一任期內為國藝會規劃的三大發展方向:一、把餅做大:包括與文化部進行補助資源的整合、提升基金管理成效,及爭取民間企業贊助;二、將資源用在刀口上:包括藉由補助政策的專業規劃,更具前瞻性與精準的配置資源;三、擴大影響力:包括持續營運「補助成果檔案庫」與大眾分享,以及積極推動「ARTWAVE-台灣國際藝術網絡平台」等。林曼麗也特別提到,在本屆董事會中有許多不同世代、跨領域的專業新血加入,相信未來在國藝會的各項政策發展上,將能獲致更豐富與多元的助力。 國藝會第九屆董事會共21位董事:台科大建築系教授王惠君,資深影展策展人王耿瑜、攝影家沈昭良、台銀董事長呂桔誠、邱再興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邱再興、北教大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林曼麗、獨立策展人胡永芬、柯智豪音樂工作室負責人柯智豪、北藝大戲劇系教授徐亞湘、有鹿文化社長許悔之、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板、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副教授陳碧涵、角頭文化負責人張四十三、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陳耀昌、台大戲劇系兼任講師傅裕惠、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成大歷史學系教授蕭瓊瑞、北藝大音樂系教授顏綠芬,及3位政府機關代表:文化部主秘陳登欽、教育部政次范巽綠、原委會副主委鍾興華。(莊珮瑤) 第25屆「臺法文化獎」開始徵件 自民國85年起每年頒發的「臺法文化獎」,是由文化部與法國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合作辦理,以表彰在法國、歐洲及台灣地區推動台、法、歐文藝交流具特殊貢獻之機構或人士,迄今已邁入第25屆。自民國95年起徵件範圍更擴及為全歐洲,頒發「歐洲獎」及「臺法文化促進獎」2獎項,獎額各為2萬5,000歐元。 每屆獲獎者皆由台、法評審委員共同遴選,於法蘭西學院舉行公開授獎典禮。 本屆獎項受理推薦時間自即日起至5月31日止,由法國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收件。相關說明及申請表件請上文化部網站<a hr
-
特別企畫 Feature
開箱創作者的「未竟之室」
在日本紀錄片《住持的辭世體驗》(2017)中,有一項死亡練習。 住持根本一徹問了三個問題: 「如果只能留下三樣東西,那會是什麼?」 (請分別寫在三張紙上) 「接下來,請寫出對你而言最重要的三個人。」 (請分別寫在三張紙上,可以寫自己。) 「最後,請寫下自己想做的事,或是已經做了,想持續進行的事。」 (請分別寫在三張紙上) 現在,你有了九張紙條。 請先選出三張,揉爛後丟掉。 從剩下的六張紙條,再選出三張,選完後丟掉。 剩下的三張,再挑出兩張丟掉。 現在只剩下一張,把這張丟掉。 現在你失去一切。 「這就是死亡。」根本一徹說。 「你想過自己的死亡嗎?」 「在這九張紙上,你會寫下什麼?」 「在你的『未竟之室』裡,你想留給後世的遺產是什麼?」 在里米尼紀錄劇團導演史蒂芬.凱吉《未竟之室》中,他的問題清單不只以上問題,這位記者出身的劇場人,從真人真事建構出八座無人的「廿一世紀陵墓」,他從死亡那裡借得權威,講述不只八位受訪者,也指涉了我們每個人都將遭遇的歷史。 在《未竟之室》來台前夕,讓我們先開箱史蒂芬.凱吉,與台灣創作者林芳宜、林宜瑾、董怡芬、林玟圻Ctwo、日京江羽人的「未竟之室」,也試著問問自己這些問題。 在失去一切之前。
-
焦點專題 Focus
文字之外的現代之聲 朱利安.戈瑟蘭 玩家、毛二世、名字
《玩家、毛二世、名字》是國家兩廳院與法國鳳凰劇院簽署開動計畫後的共製,由年僅卅二歲、卻已改編過多部艱難文學作品的導演朱利安.戈瑟蘭創作,取材自被譽為美國當代小說四大名家之一的唐.德里羅的三本同名小說。這個作品於二○一八年七月在亞維儂藝術節首演,九個多小時的演出時間裡,戈瑟蘭透過文字、音樂、影像等方式,讓小說裡的訊息包裹住我們,挑戰他過往所處理的線性敘事,拋棄純粹的永恆性。 戈瑟蘭在亞維儂藝術節首演時的訪談提到:「這三本小說有個一致的主題,非常清楚地貫穿其中:就是一九七○年代的恐怖主義,尤其是在美國;有些是直言不諱,有些則委婉隱晦。然而,歸根究柢,他們的核心都是文字的問題。現在可以質問:文字是什麼?這裡指的是文字的古老概念;還有,寫作是什麼?」三本小說在德里羅的書寫裡並沒有直接關聯性;同樣地,戈瑟蘭也無意塑造,而是將其分裂成不同事件,與小說家共同製造「文字以外的現代之聲」。 走進劇場前,讓我們先理解兩位創作者的美學,以及他們與這個世界對話的方式。
-
藝視窗 News
王墨林、古名伸、陳中申獲頒第21屆國家文藝獎
【台灣】 王墨林、古名伸、陳中申獲頒第21屆國家文藝獎 歷經六個多月的推薦、提名、評選過程,備受藝文界矚目的「國家文藝獎」於去年12月3日揭曉,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公布ㄅ第21屆得獎者名單為:文學類小說家黃娟、美術類藝術家莊普、音樂類音樂家陳中申、舞蹈類舞蹈家古名伸、戲劇類劇場創作者王墨林、建築類建築師王秋華、電影類紀錄片導演柯金源。 七位獲獎的藝文工作者,都以其旺盛的熱忱與生命力,在藝術的道途中努力不懈,並積極開創獨特且具時代性的美學風格,卓然有成。其中,王墨林以「身體論」為思想核心,持續探索身體與社會、政治、歷史的關係,以及身體作為劇場媒介的可能性;透過論述、評論及結合社會運動與劇場行動的創作,持續用一以貫之的反抗姿態,向主流體制拋出激烈的提問。而古名伸則是將「接觸即興」引進亞洲的第一人,在身體觀念與技巧上,擴展了台灣舞蹈的面貌,使其與國際接軌,亦奠定了台灣在亞洲地區該領域的重要地位。其創作力求突破框架,展現了欲連結生活與生命的藝術態度。陳中申是當代台灣最富代表性的笛簫音樂藝術家,其創作重視笛簫樂器技巧表現的拓展,每有創新突破,同時常帶親和性及童趣特色,強調自本土生活文化淬鍊的感動;在演奏、作曲、指揮、教學、推廣各面向皆有卓越貢獻。 以上得獎者的藝術成就卓越,其精神與專業學養,對國內藝文環境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與貢獻。國藝會另將於2020年3月舉行頒獎典禮,分別贈予七位得獎者獎座乙座及獎金一百萬元。(莊珮瑤) 「憨子弟.瘋亂彈臺灣北管藝術大展」於宜蘭傳藝中心展出 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舉辦的「憨子弟・瘋亂彈-臺灣北管藝術大展」即日起於宜蘭傳藝園區展出。該展共集結全台珍貴北管文物超過350餘件,是台灣近期規模最盛大的北管藝術主題展,展期自即日起至110年5月23日止。 本次展品內容集結的全
-
焦點專題 Focus
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童話
再現真實已不足夠,時代太暗黑,只能用童話反映了! 身為創作者,「有想說的話」是基本引擎。 透過故事,他們創造出一個世界來呈現其所經驗到的社會、環境本來面貌 那可能是「真實」以外的那個更真的幻象。 在本期焦點專題中,讓我們跟隨四組「說故事的人」 愛爾蘭編舞家麥可.基根-多藍、菲律賓編舞家伊薩.江森、香港導演林奕華與台灣三缺一劇團, 下降到古老童話/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中的意識深層,那是極黑的底部, 看他們如何從故事的虛構、偽裝中,透析當代生活所遭遇的現實, 從而翻轉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童話」。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19表演藝術回顧
十大現象觀察 林懷民退休,雲門舞集的下一步 文化部推動兩廳院領頭,劇場共融熱烈展開! 「前瞻計畫」給金援,共創團隊美好未來? 各地場館、藝術節,跨地域連線搶搶滾? 青壯年劇場人殞逝,藝術勞動權益受關注 台灣近代史頻入戲,歷史省思帶來什麼? 真實人生編織入戲,素人讓劇場更有料? 食物連結土地記憶,藉「吃」探尋人生況味? 跨學科激盪觸發,藝術家企圖翻轉思考 音樂藝術節蓬勃發展,走向專業與多元 PAR People of the year 林經堯 周書毅 洪千涵與洪唯堯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9
林經堯 推動聲響實驗交流 為台灣聲音藝術開展未來
在「C-LAB聲響實驗室」計畫啟動之後,第一屆「C-LAB聲響藝術節」也在十一月底展開。以Diversonics為題,透過展演、工作坊和論壇等不同形式,讓各界體驗不同的聲音表現形式,並且運用科技技術呈現實驗精神。搭配台灣第一座「聲響實驗室」的完工,不但使得一般民眾走入劇場參與藝術,也使專業人士得以擁有實驗基地探索聲音樣貌。從自身優異創作到聲響實驗計畫主持人,林經堯在幕前幕後皆扮演重要角色,功不可沒。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9
周書毅 蟄伏之後華麗展翅 舞蹈旅行走向更遠
今年作為編舞家周書毅蟄伏累積數年後的「復出年」,從移動跨距到創作產量,都極具規模與野心。在密集的作品呈現中,我們看見這位獨立創作者在當前的跨國藝術市場中,積極拓展資源與連結的同時,亦透過長時間駐地進行創作,誠實地面對所處地域的當下現實,令人驚豔。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9
洪千涵、洪唯堯 顛覆虛實邊界 開放劇場參與
洪千涵與洪唯堯這對相差三歲的姊弟,分別是明日和合製作所與進港浪製作的核心創作者,而這兩個劇團也代表了台灣新生代劇場特有的創作方法與合作模式,開放場域的可能性,也顛覆虛實邊界。今年的聯手創作,將此類型對觀眾參與、劇場空間等「非傳統」展演找到更為成熟與洗鍊的處理與揉合,啟動劇場裡的無限可能,同時也在他們身上看到持續爆發的創作潛力。
-
藝視窗 News
臺灣聲響實驗室落成 台法簽署未來8年合作意向書
【台灣】 臺灣聲響實驗室落成 台法簽署未來8年合作意向書 臺灣聲響實驗室自2018年文化部長鄭麗君親赴法國簽署合作意向書後,由文化部指導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建立台灣首座研究與發展聲響藝術的實驗室。歷時一年多的規劃與建置,位於臺灣聲響實驗室於11月21日落成,除舉辦一系列創新實驗展演之外,也設立數位藝術裝置展覽。當天並邀請到法國龐畢度聲響與音樂研究統合中心(IRCAM)總監Frank Madlener一同為臺灣聲響實驗室揭幕。 鄭麗君表示,文化部跟IRACM於C-LAB,攜手開創台灣第一座擁有49.4聲道的沉浸式劇場空間,融合科技、技術與藝術文化,探索聲音藝術的各種可能性,將成為亞洲指標性的聲響實驗基地。記者會除了宣告臺灣聲響實驗室的落成之外,文化部與IRCAM也簽署了未來8年的合作意向書,持續推動台法文化交流,並豐厚國家文化軟實力。 鄭麗君同時布達C-LAB兩個好消息,首先C-LAB正進行圍牆拆除暨景觀改善工程,讓這片封閉了幾十年的軍事基地,將於明年2月全面開放園區。其次,行政院於11月初已正式核定「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第二期整體發展綱要計畫」,透過文化部、經濟部與科技部跨部會合作,將於8年整體計畫之間,展開C-LAB整個軟硬體的建構,同步支持臺灣聲響實驗室的發展。 「2019菁英爭揮指揮新秀選拔」 張智堯掄元 文化部所屬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國樂團(NCO)11月16日晚間於臺灣戲曲中心舉辦「2019菁英爭揮指揮新秀選拔」決選,參賽者歷經3個月的激烈賽事,張智堯脫穎而出,抱走冠軍獎盃與指揮專題音樂會新台幣8萬元的演出獎勵,同時也獲得媒體評審團的青睞,榮獲最佳魅力台風獎,現場觀眾參與投票的最佳人氣獎亦獎落張智堯手中。第二名則由朱恆志獲得,而由作曲家王乙聿參與評分的最佳作品演繹獎,頒給陳宥嘉。 今年賽程突破以往的模式,在複選階段特別移師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
專題
打開藝術一本帳
人生,是加法, 就算是每個平淡無奇的日子 也要妝點得五彩繽紛。 人生,是減法, 每天都離死亡近一點, 豈能不高速運轉,在時間齒輪間爭取時間。 但是人生,眼看著消逝, 卻又無端地被複製, 銘記在隨身的手帳裡。 手帳是主人的靈魂,承接著一樣的個性,有著相同的脈動。 不信?割捨一天看看,你將驚慌地認可它的珍貴。 二○一八即將告別,在尋覓新手帳的歲末, 讓我們一起窺探藝術家的手帳, 把故事一一抖落, 告訴你一本帳的藝術,以及他們藝術的這本帳。
-
焦點專題 Focus
消逝中的台灣味
「台灣味」是什麼?作為一個名詞,它其實很抽象與朦朧,讓我們難以準確掌握定義與內容;但,我們往往會在碰觸到它的時候,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溫暖因為「台灣味」並非固定的物件、動作行為或技藝,更夾雜了我們賴以為生的記憶與情感,形成一種文化。於是,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生命裡的台灣味,散發著不同氣味、附著了相異溫度。 當城市環境改變、當科技產業發展、當商業行為轉型當這些曾經存在於我們周遭的「台灣味」,隨著時間漸漸消失。所以,我們開始在泛黃的記憶裡翻找,到底還剩下什麼?或者,是我們曾擁有過什麼? 將自十一月二日啟程的國家兩廳院「藝術出走」製作《十二碗菜歌》,以傳統唸歌為名的劇碼結合了辦桌與戲劇,要讓各地的觀眾從中體會那些令人懷念、卻漸漸從現代生活中消失的「台灣味」。現在,不妨就讓我們翻開下一頁,跟著藝術出走的腳步,先從紙上開始回想那些令人魂縈夢牽的「台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