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專題報導 Feature
偶戲天地
風靡一時的布袋戲,曾是我們成長中共同的熱情記憶。懸絲偶、皮影戲、大傀儡、現代布偶偶戲的魅力像它們的面貌一樣,變化萬千。這樣的魅力在世界各地,翻陳出新,是所有大文化中最生動的假面。讓我們一探偶戲的精粹,尋找人與偶得更多關聯。
-
演出評論 Review
落幕後的聲音
一九九二歲末,北台灣的表演天空下,樂音繽紛,好戲連臺:號稱「世紀狂才」的奇柯瑞亞爲觀衆帶來了即興爵士的驚歎;鍾耀光在「周易樂法」中,走出打撃樂作曲的新路;一場命名爲「神雕俠侶」的音樂會,在交響組曲中呈現金庸綺豔的武俠世界丹楓樂集展現她們不僅嫣紅一季的雄心;國民大戲班在《浮緣仙道》中搬演國語版的歌仔戲;「玉米田」素描一根新竹,牽動了風城父老的心;藝術學院戲劇系兩齣畢業公演的作品,無獨有偶地共同訴說著大都會裏平凡的衆生糾葛。熱鬧之後,掌聲稍歇,邀您聆聽一些落幕後的聲音
-
近期演出
一元布偶劇團從台灣演到美國
成立五年的一元布偶劇團今年上半年的演出活動已大致排定,一到三月份參與台北市民政局所舉辦的合家歡親子劇場演出,將巡迴台北市各區演出《新西遊記》與《伊凡與魔鬼》。三月十五日到四月一日將應邀參加美國佛羅里達州Tampa的國際兒童節,演出《新西遊記》。 《新西遊記》係取材自火焰山的故事,著重在表現孫悟空與鐵扇公主、牛魔王大戰的熱烈氣氛。《伊凡與魔鬼》故事敍述整天「吚──嘿──咚」種田工作的伊凡,把住在地下魔宮、最討厭人家工作的大魔王「咚」得頭昏腦脹,於是生氣的大魔王命令膽小鬼、愛吃鬼、貪睡鬼去找伊凡的麻煩。
-
專題報導 Feature
台灣表演場地巡禮
從文化中心、廟前、校園、小劇場到森林劇場、不同型態的表演活動,與台灣居民的生活衍生著不同的關係
-
專題報導 Feature
尋找台灣民俗技藝生命力
這些與表演技藝相關場所的規劃興建,無疑將是讓日漸凋零的民俗技藝得以傳承衍續的重要契機
-
回想與回響 Echo
《徐九經升官記》觀衆回響
由復興劇團演出的《徐九經升官記》十一月二十八到三十日在國家劇院引起觀衆的熱烈反應,已定於本月七到九日加演三場。本刊搜集了一些現場觀衆意見,以饗讀者。
-
讀者來函
讀者來函
先後拜讀了兩期《表演藝術》,除了要感謝貴刊所提供的專業知識和最新的訊息之外,在此,更要寄上莫大的慰問之意。每讀一字,似乎都嗅到各位在筆耕時的汗水;每翻一頁,似乎看到各位尋找資料時的手繭。 爲表謝意,在此提出幾點建議供各位參考: 1.「分類」不夠明確,應將舞蹈的歸舞蹈,音樂的歸音樂。以第一期爲例:弘一法師就被分開在「專欄」和「里程碑」的兩個區域出現。 2.應有「人物專訪」。所謂專訪,是以「對話」形態展現,而不僅限於敍述或報導方式,「對話」可使讀者與被訪人物更爲親近,並可使文章更爲活潑、生動。(以第一期劉鳳學專訪爲例) 3.每一頁的下端處,印有日期,實顯多餘。 4.「訂購單」,及「讀者通訊」的撕邊虛線,應改爲「虛洞」,可方便讀者使用,更可提高讀者投寄的意願。 5.第一期的封底設計,像外太空飛來的怪客,與兩期的封面風格無法並駕齊驅,令人遺憾。封面如貴婦,封底如卡通。 基於期盼貴刊「更趨完美」的關懷,直言之處,尙請各位卓諒。 誠心的讀者 吳若菱敬上 吳女士: 謝謝慰問。 您提的幾點問題敬答如下: 1.專欄作者有時正好寫了和某一單元内容相合的題目,請參照閲讀。因此把專欄搬入那個單元以成「同類」?這,呃── 2.生動的人物專訪,我們會儘量做到。 3.日期大約並不是多餘,我們印時增加一點點麻煩,日後讀者即使單篇讀到或影印,也不至於找不到出版時日的資料。請視之爲「體貼」或專業刊物的「體例」如何? 4.「虛洞」會較貴一些,日後希望做到。 5.很對,我們也有此感。設計公司一時事急找了個不同的人設計封底,您的眼力眞好。不過,本期開始,我們有了不同的設計者了,觀感如何,仍歡迎來信。 編者敬覆 很喜歡《表演藝術》編排的空間感,文字和圖片的比例也很適當。啊,我眞想把它們撕下來吃掉,太美味了。 我希望貴刊能繼續在報紙和書籍之間,遊走出自己的風格。旣然它不是報紙,截稿的dead line沒那麼致命,記者稿就要更精心一些,不是流水帳一筆。其
-
即將上場 Preview
豐饒的冬天
十二月的演出,充滿了耶誕和新年將近的假期氣氛,台北愛樂、九歌、朱宗慶打擊樂團,及新成立的「紙風車」,都推出適合全家共享的表演。法國馳名的馬賽芭蕾舞團展出兩支饒富趣味的舞作;民心與皇冠小劇場持續萌長姿態各異的新芽;《紅梅閣》、《春香傳》和《浮緣仙道》則代表了從傳統戲曲到結合外來題材與本土特色的不同嘗試。 國家劇院主辦的實驗劇展,隨著本月份果陀劇場演出最後一齣戲後落幕,我們將邀請多位劇場學者檢驗整體的成績,請拭目以待。 許多精采的演出,由於篇幅所限,只能在「近期演出」單元作簡短的介紹,請不要忘了留意;當然,還有當月表演的一覽表;還有,表上未及列出的民間場地的機動演出
-
近期演出
藝院、文化戲劇公演
本月份,藝術學院及文化大學的戲劇系分別推出兩齣戲,作爲學習成果的驗收,展現出相當的開創性。 藝術學院戲劇系每學期有兩檔演出,一爲全系師生參與的學期演出,十月的《亨利四世》即是;一爲學生的畢業製作。本學期的畢業製作組合了兩齣戲:《楊平之死》是第一屆畢業生彭雪枝的作品,以一個自殺的年輕人爲中心,由三位友人的悼念與追尋死亡的謎因,反映現代大學生的情感、思想和生活型態,由方靜琦導演,也是舞台、燈光、服裝、表演學生的畢業製作。另一齣《下班后》由柳廣輝導演。原作爲十年前七十五位美國劇作家以一天中的二十四小時爲主題而寫了二十四個短劇,《下班后》即抽取了九個屬於夜晚的故事,再加上兩個品特的〈素描〉,由九位演員輪番串演一群在城市中載浮載沉的人物。觀眾席將設在表演區兩側,利用實驗劇場的內在空間與外在景觀。 文化大學戲劇系三年級則將演出《名字與眼淚》,由學生王址編導,演出日據時代的山地故事,融合歷史寫實、舞蹈、祭典、魔幻場景,省視今日仍然存在的社會問題──婦女地位、雛妓、土地流失、人口外移、對本地文化的自尊及認同危機。
-
近期演出
卡札列法國號室內樂演奏會
國內難得聽到的法國號獨奏將在本月有一次盛會,曾任巴黎管弦樂團法國號首席兼獨奏者的安瑞.卡札列(Andr Cazalet)將與我國小提琴家蕭敦化、鋼琴家陳秀嫺、法國號黃義敦同台演出,曲目除丹基(F. Danzi)〈降E大調奏鳴曲〉外,全爲國內首演,計有普蘭奈爾(R. Planel)〈譚詩曲〉、貝多芬〈雙法國號與鋼琴六重奏〉、布拉姆斯〈小提琴、鋼琴與法國號三重奏〉。
-
近期演出
中國民俗之夜麗晶登場
由文建會主辦的《中國民俗之夜》從今年十月六日起到明年六月底,長達八個月每週二在臺北麗晶酒店的宴會廳演出,每晚節目分爲三段,演出中國傳統戲劇、音樂、民俗舞蹈及特技。 這項結合表演藝術與觀光事業的系列活動,一九八八年開始在幼獅藝文中心舉辦,每週演出兩次,主要係針對外籍人士而設。一九九一年四月移師觀光飯店,先後在來來、國賓、麗晶試辦,節目內容轉趨多元。本次在麗晶的演出,由實驗國樂團、蘭陽舞蹈團、新生代劇坊國劇團、鴻勝醒獅團、天瓏特技團、及甫獲吳三連藝術獎的原舞者輪替組合上陣,並有中、英文對白介紹,不失爲企業界和政府機關招待賓客的便利選擇。演出前六點到八點,爲用自助晚餐時間,八到九點爲正式表演,亦可單獨觀賞表演。
-
近期演出
諸大明鋼琴獨奏會
鋼琴家諸大明自一九九○年九月來台定居任敎之後,將舉行首次個人獨奏會,演奏李斯特七首超技練習曲、舒伯特即興曲及蕭邦b小調鋼琴奏鳴曲等浪漫時期作品。 諸大明出生於上海,在中央音樂學院文革後首度招生時,以全國最高分取得硏究生資格,旅美後成爲大陸唯一在茱莉亞學院取得音樂藝術博士的音樂家。
-
近期演出
阿美族史詩歌舞劇展
台北縣原住民文化藝術團將幾乎已成絕唱的古老歌曲所敍述的故事編成阿美史詩,在文藝季中演出,採贈票方式。 台北縣原住民文化藝術團的成員,都是居住在台北縣的原住民,各族皆有,不過此次參與演出的則淸一色是阿美族。 演出的程序分成四部:①根據古老的傳說改編而成歌舞劇,敍說阿美族的起源與發展。②展現傳統的祭儀與舞蹈,包含著名的狩獵舞、勇士舞、祭神舞等。③優美的大合唱,阿美族人的歌聲一向爲人所稱道,此次的歌曲在旋律上保持傳統曲調,加上多部和聲,現場並有鋼琴伴奏。④現代都市劇,阿美族人身穿現代服裝,表演出他們在現代都市中的生活狀況。
-
近期演出
《浮緣仙道》走向本土國劇風格
三年前,一群國劇工作者在旺盛的改革企圖下成立了「國民大戲班」,想要將國劇演出結合本土特色,團長兼導演劉光桐曾擔任《慾望城國》、《王子復仇記》的總排。十二月演出的《浮緣仙道》是一齣神仙武俠愛情劇,將以本土的開朗不羈取代國劇的端莊嚴謹,唸白以標準國語(京白)取代韻白,並擷取各家戲曲乃至黃梅調、台灣民謠等曲調,增加與觀衆的親和力。
-
近期演出
北京中央少年兒童合唱團訪台
大陸知名演出團體訪台熱潮方興未艾,北京中央少年兒童合唱團本月份將來台演出七場,爲對岸合唱團中第一個來台演出者。該團爲指揮家楊鴻年所創立,十年來屢赴歐美及東南亞演出,備受歡迎,現有團員一百四十人,此次係由台北愛樂文敎基金會主辦,精挑四十名兒童來台演出。 電視節目《八千里路雲和月》將該團演唱作爲片尾,使他們的歌聲透過電視而廣爲傳播。近年來,更有七張專輯唱片在台發行。他們演唱的曲目範圍極廣,此次並將舉行合唱講座。
-
近期演出
丹楓樂集簡琇瑜之夜
大提家簡琇瑜將於十二月二十日在國家音樂廳演奏廳舉行個人獨奏會,曲目有巴哈無伴奏組曲第二號,布拉姆斯e小調奏鳴曲及貝多芬A大調奏鳴曲等。 簡琇瑜十五歲時通過資賦優異兒童辦法甄試赴美,一九八五年獲獎學金入茱麗亞音樂院專攻大提琴,於四年間同時取得學士與碩士學位,一九九○年夏獲已故大師伯恩斯坦賞識,在他創辦之第一屆太平洋音樂節中担任大提琴首席。後由北市交陳秋盛團長力邀回國担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 繼二十日的獨奏會後,簡琇瑜將與日本鋼琴家大須賀惠里及聯合樂團首席朱貴珠合作於十二月二十七日在國家音樂廳演出貝多芬、舒曼及佛瑞之三重奏。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流過民族的大河
從七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骨笛開始,中國的民族長流中一直有樂聲潺潺。絲竹管弦隨著文化的衍增、種族的交融而日成其繁沓多聲。絲竹在林泉之間可以伴高士隱者,在節慶燕飮之際可以助豪情逸興。舞低楊柳唱斷江東,莫不有樂。民初以來,傳統樂曲樂器更力求汲取西樂之長,發展新貌,而蔚爲「現代國樂」
-
入門
國樂
中國音樂歷經數千年的演變,精神內涵從「與生活結合」到「爲表演而表演」;樂器種類由簡單而繁複;演奏型式由獨奏到數十人的樂團合奏,在我們逐漸習於接受西方影響的現代國樂風貌時,也不應忘了中國音樂的歷史面貌。國樂的前景,仍在等待更多人參與、維繫與創新。
-
演出評論 Review
古典的創新
上海崑劇團十月底的幾場演出,得到觀衆一再的起立鼓掌致敬,形成傳統演出難得一見的景象;國樂大師陸春齡和閔惠芬精采的演奏,又掀起大陸藝人訪台的高潮。雲南來的歌舞團則有兩極的評價,可參看韓國鐄的專欄、王墨林整理的對談、及羅曼菲「舞蹈空間」的評論。 當代傳奇、明華園和優劇場不約而同演繹歷史人物,加以新詮新編。從内容到表演手法,都頗具實驗性。兩齣莎劇的現代版,提出了重演古典劇的新嘗試。司徒芝萍評《溫夫人的扇子》,則探討舞台服裝道具的運用對整體演出的影響。 經過長期嚴格排練的《布蘭詩歌》,呈現出舞蹈、交響樂和合唱的整體成績,也爲演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鏡。 歡迎提供誠懇的評論和反響。
-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ECHO
◆ 傑利畢達克除了交響的震撼,還有言談間的親切。坂東玉三郞除了舞台上女裝的美麗,也可能蘊含了更深一層的形體意義。「回想與回響」提供第一手的資料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