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特別企畫 Feature
11月重點節目與注目焦點
大師與演奏家黃金組合,國際天團翩然來台。編輯加碼:從讀劇到演出,成果紛紛展現。
-
特別企畫 Feature
12月重點節目與注目焦點
台南人劇團卅歲,澎派歡慶一整年。編輯加碼:兩廳院空間大解放,在不預期處看表演。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驚悚的《哈姆雷特》看 批判的烏托邦 當代東歐劇場
東歐,以地理位置畫分,泛指奧地利、捷克、匈牙利、波蘭、斯洛伐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國家。相較於西歐,這些國家多半採行社會主義的政經制度,文化藝術發展受到相當程度管控,直至一九八九年東歐民主浪潮推翻共產專政。 政治局勢的轉變,具體反映在當代東歐劇場的風格上。東歐導演常以極端大膽、古怪突梯的手法,表達他們對社會的批判,這種帶有隱喻效果的政治劇場,可說是東歐劇場的普遍特色。複雜的國族歷史與生活經驗,也讓他們對經典文本有敏銳且獨到的詮釋。 即將帶來《哈姆雷特》的立陶宛導演奧斯卡.柯爾斯諾瓦,即是東歐劇場的指標人物。這位曾獲「歐洲劇場新勢力獎」的重量級導演,擅以強烈的舞台視覺與肢體張力,展現他的劇場美學,作品經常處理個人與社會的衝突,富含政治性。 除了柯爾斯諾瓦,本次特別企畫也引介狄米特.戈契夫、克里茨托夫.瓦里科夫斯基、阿赫帕.齊林、柯洛蕾妮亞.海娜及99號劇團等值得關注的東歐劇場創作者與團隊,深入當代東歐劇場的多元樣貌。
-
藝視窗 News
NCO「菁英爭揮」青年指揮決選 曾維庸勇奪首獎
【台灣】 NCO「菁英爭揮」青年指揮決選 曾維庸勇奪首獎 臺灣國樂團於去年12月21日晚間舉辦「2016菁英爭揮青年指揮決選之夜」音樂會,樂界專業評審從指揮技術、樂團領導能力、樂曲詮釋等方面考評參賽者的表現。此外為激發參賽者對文宣形象的表現能力,邀請媒體工作者擔任評審,針對參賽者的舞台魅力進行評比。現場觀眾亦在音樂會結束後,投票選出最佳人氣獎的得主。5位參賽者以自選曲《弦上秧歌》、《蓬瀛狂想》與臺灣國樂團合作。歷經兩小時的演出後,結果由曾維庸摘得第一名的殊榮,第二名為陳奕全;而曾德偉不僅獲得現場觀眾最高票數成為最佳人氣選手,亦獲得媒體評委票選最佳魅力台風獎得主。(李秋玫) 臺灣戲曲中心2016創意競演節目徵集 決選團隊出爐 臺灣戲曲中心於今年推出首個重點節目「創意競演節目徵集計畫」,鼓勵表演團隊及創作者參與當代戲曲,期能藉由各領域與各世代創作者碰撞,激發多元的戲曲表現形式。在歷經長達半年的創作陪伴、劇本工作坊、讀劇會及試演後,參與決選團隊名單終於出爐,分別為:安琪歌子戲工作坊《纏》、新聲劇坊英雄《再見》、辜公亮文教基金會《聶隱娘》、真快樂掌中劇團《孟婆.湯》與栢優座《畢方之國》等。 本次入選以「劇本工作成果」、「試演導演詮釋及演員表現」、「舞台、服裝、燈光等設計呈現」為主要評分項目,參賽作品必須能夠表現出「傳統戲曲的創意展現」、「保留戲曲傳統精神的新突破」,同時更必須維持「劇本、表演的完整性」,本次入選團隊將於今年3月份參與決選公演,演出完整劇目內容,最終優勝團隊將可擁有臺灣戲曲中心演出計畫之優先提案權外,也有經費獎勵大表演廳組最高600萬、小表演廳組最高200萬之製作經費分攤。(張慧慧) 亞太詩歌樂舞慶臺戲系列「與藝術家有約」活動即日起報名 亞太詩歌樂舞慶臺戲系列活動之中的「與藝術家有約」示範講座與工作坊,將與1月18日及19日「來自蒙古、歐亞、天山草原與河中流域的音樂故事」音樂會同步舉行,歡迎意者報名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動畫電影 如何風起?
《你的名字》風靡全台, 《魔法阿嬤》口碑再現, 金馬獎終於增設動畫短片獎的這一年, 屬於台灣製造的動畫長片入圍名單, 又再度於典禮上從缺。 先不談得獎,也不談票房, 上映數跟製作量都少得可憐, 更不用說投資、說預算、說品質。 但還是有人反攻大陸, 還是有人正靜待時機, 還是有人早積累經驗, 摩拳擦掌、蓄勢待發。 從近期的世界動畫電影看起, 從過往的日本動畫名導說起, 再回顧台灣,聽他們談現況, 談環境、談逆境,也談未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兩廳院30周年 大劇院時代來臨!
國家兩廳院三十而立之年 這座島嶼,同時迎來 臺中國家歌劇院、臺灣戲曲中心的落成 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也邁向最後階段 這些新的大劇院是航向城市的船 裝載傳統與現代的未來 裝載人們來不及伸手去指的,新的事物 大劇院時代來臨 也是重新激發社會想像力、藝術公共論域的契機 在劇院裡面看戲的人 在劇院廣場運動的人 經過劇院沒有佇留的人 逛美術館卻不進劇院、音樂廳的人 未來 如何都是同一群人 是的,這是一個問題 因為種種問題必然發生 讓我們就此啟航 迎向大劇院未來 探問可能的答案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十個面向,看向大劇院時代的未來
當劇場多了、大了,節目更多元了,對表演藝術的創作者、觀眾、劇場的經營者來說,將面臨什麼樣的狀況?可能碰上什麼樣的問題?以往僧多粥少的團隊與表演場的的關係在未來兩三年即將反轉,需求增加,創作的質因為量的改變而產生什麼變化?在政府有限的預算下,補助已不能滿足愈來愈多的團隊,大劇院時代的來臨是否引領著台灣表演藝術界航向另一個希望?是在地扎根?還是邁向國際?或是迎向市場?透過十個面向,本刊編輯部爬梳脈絡,提出觀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大劇院時代到來,他們怎麼說?
九位表演藝術的前線工作者針對以下六個關鍵問題他們剖析過往,想像未來給大劇院時代的備忘錄1.隨著臺中國家歌劇院正式開始營運,加上台北的國家兩廳院、高雄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臺灣戲曲中心等,為台灣迎來「大劇院時代」,您認為這是否表示台灣藝文發展邁入了新的里程碑?它具有怎麼樣的指標意義?2.您認為音樂與表演藝術遇到大劇院時代,會面臨的問題,需要預先思考的地方有哪些?3.對您來說,這幾年表演藝術讓您感覺最有活力的,台灣最能與世界對話的,是什麼部分?4.劇院與創作者、觀眾的理想關係是什麼?5.大劇院時代對您的工作(或生活)造成什麼改變?6.大劇院時代來臨,最想給年輕的劇場工作者什麼建議?
-
企畫特輯 Special 「唱歌集」首推影集式音樂劇
《紐約台客》 唱出大蘋果生存記
由音樂家詹喆君領軍的「唱歌集音樂劇場」,將推出影集式音樂劇《紐約台客》,用流行、爵士、百老匯等不同曲風的音樂,療癒每個在異鄉為夢想打拚的遊子。劇情背景設定為「四名台客在紐約的街頭生存記」,以輕鬆詼諧的手法,觸碰人種文化、東西差異、社會階層與價值觀等議題。劇情走向仿效電視影集,透過情境喜劇的框架,每集處理不同主題,反映當下生活與社會。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16表演藝術回顧
十大現象觀察 臺中國家歌劇院正式開幕,啟動中台灣藝術潮 處處華格納,台灣歌劇要起飛? 與國際導演合作,啟發台灣演員什麼思考? 「戲劇顧問」角色浮現,豐實了創作厚度? 走出台北,藝術家駐地扎根 特定場域表演,打開劇場的多樣可能 不再編導至上,「製作人」時代來臨? 邀請素人跳舞,編舞家在想什麼? 前輩大師紛凋零,傳統戲曲界展開新世代培植 身體的真實展演,是表演藝術還是行為藝術? PAR People of the year 朱宗慶 蔡博丞 劉建幗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6
朱宗慶 台灣的榮耀 也榮耀了台灣
個人超過卅年的努力,不但以擊樂出發拓展無限可能,更讓台灣成為全球打擊樂重鎮。獲得世界打擊樂最高榮譽「PAS名人堂」的肯定,非但是台灣的榮耀,也榮耀了台灣!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6
蔡博丞 國際舞壇新星 創製並重昂然前行
作為近年備受矚目的年輕世代編舞家,蔡博丞未以官方新秀補助為標的,而以自身手腕與能力,戮力以作品投石問路,從而登上國際舞台。除了計畫性地編創了短篇、中篇、長篇作品,以面對國際市場的不同需求外,亦同時連結國內外網絡,串起交流可能,創作、製作並行,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6
劉建幗 不拘傳統多元揮灑 翻轉故事獨樹一格
沒有傳統包袱,自由、包容、靈活的創作身段;不自我設限、力求創新多變的形式風格,編導劉建幗的作品質量均豐,同輩創作者無人能出其右,是台灣戲曲新生代創作者中最值得關注的指標人物。
-
藝視窗 News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推出跨場館服務 三館共製計畫展開徵件
【台灣】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推出跨場館服務 三館共製計畫展開徵件 2017年應是台灣表演藝術圈邁向下一里程碑的關鍵年,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轄下三場館「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跨場館整合服務將正式啟動,推出除了推出三館共同製作計畫外,也公告三館的巡演場地租用申請辦法,提供場館各式行政資源之最大效益。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場館共同製作計畫」自12月起展開徵件,以單一製作上限1000萬元的經費,以及場地、行政資源扶植國內優質創作,首批成果將於2019年春天首演並巡迴三場館演出。 此外,由兩廳院與歌劇院輪流主辦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巡演場地租用申請辦法」,以單一窗口收件、一次申請兩場館巡演的精簡機制,整合後,租用範圍涵蓋兩廳院及歌劇院共7場地,團隊可以一次就演出需求申請場地,相當便利。申請通過評議後,將依據各場館租用管理辦法和場館簽約。而當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正式營運後,此聯合服務亦將延展至高雄。該辦法將於每年1月、7月公告翌年上、下半年檔期,以便團隊盡早確定演出檔期。(張慧慧) 傳藝中心培養歌仔戲新苗 台北高雄輪番發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推動戲曲人才培育有成,「105年歌仔戲新苗培育計畫聯合成果演出」特以「戲.青春」為主題,從11月25日起陸續在台北、高雄兩地展開五場育成大戲的演出。 105年全新啟動的「歌仔戲新苗培育駐園演訓計畫」,共計招收10位前場藝生、8位後場藝生,以累積四個月、超過兩百場演出的實戰經驗,潤澤了戲曲新苗的舞台生命。另「歌仔戲前場新苗駐團演訓進階計畫」今年更增加「輔導中南部歌仔戲新秀駐團演訓計畫」,南北兩大計畫共計媒合6位青年前場藝生進入5個職業劇團。後場人才部分,則自104年起連續兩年推動「輔導戲曲後場人才駐團演訓計畫」,今年則有歌仔戲、布袋戲及客家戲等劇種,共計有9位藝生進入5個劇團學習與工作。 繼11月25日在台北臺灣戲曲中心戶外廣場的演出後,12月16日起連續三天則將由「中南部歌仔戲新秀駐團演訓計畫」入選的三組團隊:春美歌劇團、小金枝歌劇團、明華園星字戲劇團,在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特別的禮物 給特別的你
在這個溫馨的聖誕時節, 把你的期望給我, 將我的回憶給你, 平常或許各忙各的,難得一見, 有時也得公事公辦, 沒機會交心深談。 只要一同經歷的往事還能回味, 默默關注彼此動態的心情不變, 情和義何止值千金, 一份禮又算得什麼。 哥們、姊們交換的才不是禮物, 是心意、是玩笑、 是過去、是情誼。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無法定義的奇才 艾瑞克.薩替 Erik Satie
在《薩替》Erik Satie一書中,音樂學者Rollo H. Myers將薩替評述為:「遁世者、聖徒、哲學家、才子、丑角、蘇格拉底的諷刺家、顛覆者、愛小孩冠軍、在藝術領域中開發嶄新路徑的先鋒者與無畏的探險家。」短短的幾行字竟包含了多變的角色,其中還不乏看似互不相干的形容。然而,他就是這樣一位奇特的音樂家。喔不!說音樂家他可能不服氣,因為他生前說過:「你去問所有的人,他們都會告訴你,我不算音樂家。」那麼,究竟要如何評斷他?也許我們只能說,他是一個無可定義的奇才! 在年歲年交接的時刻,卅歲的NSO就要依據薩替的指示,號召樂友以反覆彈奏八百四十次Vaxations這首鋼琴曲同樂,為「30小時不斷電」的活動增添一種「徹夜未眠」的樂趣。同時,TSO也將在本月「非・常・小提琴」節目中,演出德布西改編薩替的名曲《古希臘裸男舞樂》Gymnopdies(編按)的第三、一號。趁著這個充滿薩替風味的冬天,就讓我們先來瞭解他的生平、他的創作、他的影響,順道聊聊他的八卦吧! 編按:或譯為《吉諾佩第》。
-
焦點專題 Focus
好好學習,原創華文音樂劇就靠你!
在心為志,發而為詩, 情動於衷,而形於言, 光靠言語不夠表達, 於是就唱吧、跳吧!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音樂劇在華文地區, 有了教學體制、有了新血加入, 人力資源穩定成長、 各種能力值也漸達標準。 來自歐美的種子,在華文世界, 會開出什麼樣的奇花異草? 外來種,如何植栽能長得好? 怎麼教、學什麼、往哪長, 該靠攏市場或該完全移植, 要深入理論或以實務優先, 原創,不是石頭裡蹦出來的悟空, 是建立在各種文化脈絡體系之下, 奠基於各種養成交匯的土壤之中。
-
藝視窗 News
NSO「30小時不斷電」 號召樂迷一起演出薩替作品Vexations
【台灣】 NSO「30小時不斷電」 號召樂迷一起演出薩替作品Vexations 為了慶祝30周年,國家交響樂團(NSO)規劃了「30小時不斷電」活動,內容除了跨年音樂會、講座、影片欣賞、樂器體驗工作坊等之外,更將舉辦「840人鋼琴馬拉松」音樂會,號召840位樂迷,從2017年元旦凌晨1點開始,以鋼琴獨奏的方式接力演出作曲家薩替的作品《煩惱事》Vexations,「演出」地點則於國家演奏廳舞台上。 想當NSO客席演奏家,與音樂總監呂紹嘉一起創下歷史紀錄者,可於即日起至11月11日前繳費報名。可獲贈《麻煩事》客席演奏家證書乙紙、《30 Hrs熱古典》音樂會票券2張、《麻煩事》演奏廳入場券10張、演出實況影音紀實等。意者請洽nso.pianomarathon@gmail.com、02-3393-9888。(李秋玫) 文化部多個表演藝術補助項目 11月起受理申請 文化部11月份有多個表演藝術相關補助項目開始受理申請,包含「臺灣品牌團隊計畫」、「表演藝術類活動補助」、「表演藝術製作提升排練補助計畫」與「媒合演藝團隊進駐演藝場所合作計畫」等,皆自11月1日起,至11月30日截止。 「106年度臺灣品牌團隊計畫」係透過資源挹注,提升具國內外展演能量的團隊,成為臺灣對國際的文化品牌;並期待團隊能帶動其他表演團隊共同成長。凡曾獲「文化部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作業要點」卓越級補助之團隊,皆可申請。 「表演藝術類活動補助」是針對「整合性表演藝術活動」(計畫內包含五個以上團隊之五項以上製作,或計畫內包含十五場以上演出)與「有助於培育表演藝術專業人才、促進表演藝術國際交流發展,在國內地區辦理之國際研討會或國際性表演活動」提供補助,此次為106年度第一期申請,受理1月至6月的活動。 「表演藝術製作提升排練補助計畫」旨在協助製作單位加強整體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人人都是電視台! 你,直播了嗎?
一五九○年代,年輕的英倫人想要認識世界,會走進環球劇場看莎士比亞。 一九三○年代,柏林奧運期間,首次以電視直播賽況,世界進入觀眾客廳。 千禧年初,首屆Web 2.0大會舉辦,標誌互動、分享、關係的網路世代展開。 二○一六年,社群媒體龍頭Facebook開啟直播功能,將真實物理空間消解更徹底,社群興起,電視退位,自媒體的戰國時代已吹起號角,而七年前環球劇場開跑的NT LIVE浪潮也在這年席捲台灣影城。 在垂直分眾最極致的時代,吸引人的直播關鍵是什麼?又對強調現時現地的劇場有什麼影響?直播是可利用的工具、可發展的藝術形式,還是瓦解劇場現場的雙面刃? 本刊除了就直播經濟分析產業與劇場現況外,也邀請了三組創作者──王翀、許哲彬、達康.com談談他們對直播的想法與觀察。
-
特別企畫 Feature
實境舞台.環境劇場
過去,打破制式的舞台空間,被視為是藝術在社會之中的政治行動,象徵著對主流價值與體系的反動。 如今,走出鏡框劇場的演出,成為創作者探索美學形式的判斷選擇,連帶牽動藝術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國際上,許多重要藝術節,例如法國亞維儂藝術節、巴黎夏日藝術節、德國魯爾藝術節等,紛紛邀請觀眾走出劇院,體驗戶外舞台的自然感動。 在台灣,現代劇場一路發展,「環境劇場」亦是不可或缺的風景,限定場域製作、重新定義觀演關係,見證國內表演藝術生態的多元面貌。 今年,兩廳院的國際劇場藝術節,首度走出劇院舞台,讓表演遍地開花希臘導演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在戶外廣場重現希臘經典悲劇《酒神的女信徒》;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運用板橋435藝文特區打造《夢外之境》;繼《祭特洛伊》之後,金枝演社將在戶外停車場,搬演《伊底帕斯王》。 秋高氣爽,戶外看戲,四處皆舞台,無處不表演,一起感受實境舞台的真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