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藝視窗 News
美國後現代編舞家崔莎.布朗辭世,享壽80歲
【台灣】 「全國文化會議暨分區論壇」3至6月舉行 「2017年全國文化會議暨分區論壇」已於3月8日由文化部長鄭麗君宣示啟動。為翻轉過去重經濟、輕文化的現象,鄭麗君表示,召開全國文化會議不是為了再一次的集會,而是透過全民參與政策討論,凝聚共識,拼出台灣未來的文化政策藍圖,也為文化的永續打拼,讓「拼文化」成為推動台灣下一階段發展的代名詞。 分區論壇(含全國北、中、南、東、離島地區)預計於3月至6月間辦理,首場已於3月25日於屏東菸葉廠舉辦。文化會議以「文化公民、審議思維、公共參與、多樣平權、協力治理」之核心精神,「21世紀台灣文化總體營造」為主軸,討論六大文化政策議題,包括:推動文化治理變革與組織再造(文化民主力);支持藝文創作自由與培植美感素養(文化創造力);文化保存與扎根、連結土地與人民歷史記憶(文化生命力);文化經濟與文創產業生態體系的永續(文化永續力);促進文化多樣發展與交流(文化包容力);開展文化未來、人文科技與跨界融合(文化超越力)。 民眾可透過全國文化會議暨分區論壇網站(nccwp.moc.gov.tw)了解會議最新進度、查詢會議紀錄,亦可進行線上報名,參與各場次文化政策議題之討論。 文化部亦積極推動「文化基本法」立法工作,提出「文化基本法」草案,除了在全國文化會議分區論壇討論外,並規劃辦理公聽會,希望廣納民間、學界、行政部門等各方意見,相關公聽會場次請參網址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3_60208.html。(莊珮瑤) 文創事業出國參展補助 即日起至5月1日受理申請 為鼓勵文創業者參與國際展賽、拓展國際市場及觀摩國際文創發展趨勢,文化部分上、下年度2梯次受理申請出國參展之補助。第2梯次自即日起至5月1日受理申請,申請者以參與106年下半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國際展會為主。 申請參展補助之展會,以定期舉辦、參與國家至少10國以上,且具代表性之國際展會,包括視覺藝術產業、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產業、工藝產業、電影產業、廣播電視產業、出版產業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大叔 暫借問
大叔,是相對的。 當年輕女孩不喊聲「歐巴」的時候, 當早餐店阿姨不叫「帥哥」的時候, 在成為別人口中的「阿伯」之前, 就放寬心,做「大叔」吧! 啊~大叔~ 已過了毛躁不安的廿歲、 總比誰差了一點的卅歲、 經歷重大轉變的四十歲, 啊~大叔~ 年輕的時候聽得長輩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現在也聽得大家說:「要給年輕人多點機會」 總之,上有高層下有後輩, 反正,人生不過這麼一回。 終於有點欲求享受的逸志, 似乎想通了些什麼的閒情, 有偏見就偏到歪、玩嗜好就拼到瘋, 開群組就聊到爽、講回憶就沉到底。 啊~大叔~ 沒有上限、不會設限, 或許,也沒有極限!
-
特別企畫 Feature
凱蒂.米契爾 Katie Mitchell 「攝」入文本的溫柔
出身以劇作家和演員為主體的傳統英國劇場, 凱蒂.米契爾總是不示弱地踩著保守派的神經界線。 牛津大學畢業,精通史坦尼夫斯基, 米契爾不走寫實主義的傳統路線,反而以拆解文本聞名。 她從女性主義的觀點,切入詮釋經典, 突顯劇作中被忽略的女性聲音,直指當代女性面對世界的困境。 結合電影與劇場的同步錄像手法,標舉她獨一無二的導演美學, 建構真實也質疑真實,帶來新的觀看方式。 相較於英國本地,觀眾和評論家對她評價兩極, 在歐陸地區,她的作品總引來極大回響與共鳴。 即將在台上演的《茱莉小姐》, 即是她受邀為德國列寧廣場劇院執導的代表之作。 我們從創作背景、文本取材、工作方法、導演手法等諸多面向, 深入剖析這位縱橫歐陸與英國的導演, 同時獨家專訪米契爾,暢談她對影像與劇場的思考。
-
焦點專題 Focus
譜寫台灣的聲音
「一九六○年代之前,台灣幾乎沒有現代音樂可言。」短短的一句話道出了當時樂壇的窘況。作曲家在音樂路上不順遂,偶有新作也只能零星出現,每年幾乎只有一場發表。直到幾位留學歸國作曲家,開始面對自己的根,借西方學院派作曲訓練傳遞原鄉情懷。他們登高一呼,召集同好開創交流園地,並由台灣出發,跨出國門,轟轟烈烈地向外發聲。 當然,在這些年來,培育作曲家的計畫也紛紛出現,從徵曲、比賽到發表、錄音、樂譜發行,給予初出茅廬的年輕作曲家們一臂之力。而今,半個世紀過去,草創的艱辛早已撥雲見日,前輩創意仍然源源不絕,後起之秀更是百家爭鳴。身為作曲家的他們,無論何時何地,永遠張開天線、觸動感官,用音符刻畫心中的台灣,譜寫屬於台灣的聲音。
-
藝視窗 News
國家戲劇院重新出發 兩廳院公布2017年駐館藝術家
【台灣】 國家戲劇院重新出發 兩廳院公布2017年駐館藝術家 休館長達8個月的國家戲劇院,將在本月的「2017 TIFA 台灣國際藝術節」以新面貌現身。除了演出設備大幅升級外,民眾最有感的駐店公共空間則搶先在藝術節前開幕,以「戲台咖」為主軸,將書店、咖啡店、茶館、餐廳整體規劃,讓觀眾一窺劇場人的後台風景。值得一提的是,增設的小酒館將延長營業時間至凌晨一點,成為夜貓子的新地標。 此外,兩廳院自2015年展開「藝術基地計畫」,挹注場館資源支持藝術家進行全新創作,並期待透過駐館分享思考以建立良好的互動連結,歷屆駐館藝術家有:黃翊、簡莉穎、蘇威嘉。上月底兩廳院公布今年度入選的駐館藝術家為劇場導演Baboo與編舞家蘇文琪。 Baboo現為現為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駐團導演,1997年投入劇場後共發表了25個導演作品,涵蓋類型多元;編舞家蘇文琪於2005年創立YiLab.一當代舞團,長期關注藝術與科學,自2016 年至瑞士歐洲核子研究組織駐村後,透過科學關照生命體系,銜接過往創作脈絡反思當代新媒體生存樣態。(張慧慧) 文化部徵選編劇人才參加美國莎士比亞戲劇節駐村計畫 文化部駐洛杉磯臺灣書院今年將再與美國奧勒岡「莎士比亞戲劇節」(Oregon Shakespeare Festival, OSF)合作,徵選1名台灣編劇進行為期3個月之駐村,獲選者可透過觀摩該藝術節藝術聚落的經營理念並與各國戲劇菁英交流。本年度駐村時間為7月31日至10月30日,地點在美國奧勒岡州阿什蘭(Ashland)市。駐村期間參與者將擁有獨立創作之時間與空間,並可與專業劇場工作者共事,參與藝術節之製作會議、讀劇等活動。徵選收件自3月15日止,申請資料詳見文化部網站www.moc.gov.tw(莊珮瑤) 臺中國家歌劇院「連結CONNECTION」甄選全球節目 <p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秘境藝術派對 要你不只是想像
「工作都已經那麼累了, 難道放個假還要舟車勞頓嗎?」 誰說找不到?誰說到不了? 在那些你平常不會想到要去的地方, 在那些你必須拔一下山、涉一點水, 才能看見的風景裡, 蘊藏著鄉民們滿滿的能量, 潛伏著插上音箱的電吉他。 那裡有慶典, 要跳著聽、站著看, 坐著休息、躺著睡,都行。 不只是音樂與戲劇, 或許還有詩歌、電影, 與美食相伴。 讓我們走入山林、拜訪鄉間、 機會難得,只要出發就有所得, 讓我們在不那麼便利的旅行中, 發現生活原來可以 不只是想像!
-
焦點專題 Focus
誰是沃爾夫? 誰怕沃爾夫?
戲謔、嬉鬧、瘋狂,沒有懂與不懂的問題, 無情節、無語言、無國界,一個令人目不暇給的遊樂場。 搭上顛覆劇場的旋轉舞台,放大視聽感官, 你可能不知,誰是沃爾夫? 但你將知道,誰怕沃爾夫?
-
藝視窗 News
國家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 徵求短期駐館藝術家
【台灣】 國家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 徵求短期駐館藝術家 國家兩廳院自2015年展開「藝術基地計畫」,經過3年實施,今年將發展「邀請駐館」及「甄選駐館」兩個子計畫,持續秉持支持原創理念,提供兩廳院資源,支持藝術創作者進行全新創作的發展,並期待透過駐館期間的工作分享,能為其新作發展帶來不同面向的思考;也期盼透過場館與駐館藝術家之間的互動連結,為場館挹注更多新活力。 「甄選駐館」以國內藝術創作者為對象,為3個月為上限的短期駐館,開放兩種提案方向進行甄選:「創作研發型」以藝術家未來計畫發表之原創作品進行駐館研究及排練發展。「藝術推廣型」以藝術工作者的創意及藝術敏銳度,結合場館資源,為場館設計多元且具有創造性的推廣活動,為場館注入新鮮的活力,讓表演藝術走向不同的群眾。 徵件即日起至2月28日止,對象為具中華民國國籍,25歲以上之表演藝術創作者,曾公開發表至少3個以上售票演出的創作或製作。凡表演藝術類之導演、編舞、編劇、表演者、表演藝術相關設計或創意製作人等,皆可提案參加徵選。「創作研發型」以個人藝術創作者優先考量。更多報名甄選詳情,請上兩廳院官網「更多公告訊息」。(莊珮瑤) 國家兩廳院特爾左布勒斯「The Return of Dionysus」工作坊開放報名 國家兩廳院去年製作了希臘導演特爾左布勒斯執導的《酒神的女信徒》,以獨創的肢體與聲音訓練系統提昇演出者內在能量,展現純粹而強大的人體極限。為延續成果,特推出「戲劇工作坊計畫」,期給予國內具潛力之演出者長期且穩定的肢體與聲音訓練,並將配合訓練進度,邀國內外藝術家觀摩交流,藉以媒合創作方與學員的合作,同時亦期望優先推薦學員予兩廳院未來合作之製作,持續耕耘國人創作節目品牌。 本計畫今年將邀《酒神的女信徒》男主角林子恆與女主角蔡佾玲擔任講師,以希臘導演特爾左布勒斯的「The Return of Dionysus」工作坊為基礎,規劃兩階段各三個月的課程,進行長期且密集的訓練。甄選報名自即日起至2月12日截止,歡迎國內22歲以上具舞台經驗的專業演員或舞者報名。(莊珮瑤) 2017</s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歌舞電影,再領風騷?
在月光下共舞、只為一人高歌, 耳邊時時響起樂音; 輕輕跨出步伐、微微撩動裙擺, 腳跟、然後腳尖, 揚起清脆的踢踏舞聲。 一九三○到五○年代, 好萊塢歌舞電影鼎盛, 演員掛著迷人的笑容、 姣好的身形、曼妙的舞姿, 在街道、在花園, 在雨中、在黃昏, 詠唱著醉心的旋律, 訴說著屬於他們與觀眾之間, 小情小愛的小故事。 他們是懷有夢想與野心的表演者, 幕前幕後、戲裡戲外都一樣, 譜出了短短廿年的黃金時光, 造就了永恆的經典、傳頌的樂章, 以及銘刻在觀眾腦海裡, 翩翩起舞的身影。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17預知表演備忘錄
迎接金雞年,什麼表演值得看? 荷包有限時間少,該怎麼挑又如何選? 依循慣例,本刊搶先預報今年即將發生的大小演出。 每月焦點節目,為讀者預測表演藝術的風向趨勢, 編輯加碼,讓觀眾「延伸閱讀」, 還有十位各界達人觀眾帶路,看看哪個製作最受期待和矚目? 現在,註記好你的行事曆,未來一年滿滿表演等著你!
-
特別企畫 Feature
3月重點節目與注目焦點
新一代戲曲編導,新、舊之間拚出一條大路。編輯加碼:台灣多元之聲,伴春風遠颺。
-
特別企畫 Feature
5月重點節目與注目焦點
凱蒂.米契爾和伊沃.凡.霍夫,多媒體劇場雙傑。編輯加碼:打擊樂節、國際打擊大賽,同步出擊震波強。
-
特別企畫 Feature
6月重點節目與注目焦點
亞洲舞蹈盛宴,繁花盛開。編輯加碼:經典劇作與時代對話。
-
特別企畫 Feature
7月重點節目與注目焦點
國樂、西樂一起來,搬演音樂劇場。編輯加碼:走出大銀幕,舞台親臨魅力滾滾。
-
特別企畫 Feature
8月重點節目與注目焦點
德意志劇院二度訪台,搬演簡約版《等待果陀》。編輯加碼:李國修作品,復刻再現。
-
特別企畫 Feature
11月重點節目與注目焦點
大師與演奏家黃金組合,國際天團翩然來台。編輯加碼:從讀劇到演出,成果紛紛展現。
-
特別企畫 Feature
12月重點節目與注目焦點
台南人劇團卅歲,澎派歡慶一整年。編輯加碼:兩廳院空間大解放,在不預期處看表演。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驚悚的《哈姆雷特》看 批判的烏托邦 當代東歐劇場
東歐,以地理位置畫分,泛指奧地利、捷克、匈牙利、波蘭、斯洛伐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國家。相較於西歐,這些國家多半採行社會主義的政經制度,文化藝術發展受到相當程度管控,直至一九八九年東歐民主浪潮推翻共產專政。 政治局勢的轉變,具體反映在當代東歐劇場的風格上。東歐導演常以極端大膽、古怪突梯的手法,表達他們對社會的批判,這種帶有隱喻效果的政治劇場,可說是東歐劇場的普遍特色。複雜的國族歷史與生活經驗,也讓他們對經典文本有敏銳且獨到的詮釋。 即將帶來《哈姆雷特》的立陶宛導演奧斯卡.柯爾斯諾瓦,即是東歐劇場的指標人物。這位曾獲「歐洲劇場新勢力獎」的重量級導演,擅以強烈的舞台視覺與肢體張力,展現他的劇場美學,作品經常處理個人與社會的衝突,富含政治性。 除了柯爾斯諾瓦,本次特別企畫也引介狄米特.戈契夫、克里茨托夫.瓦里科夫斯基、阿赫帕.齊林、柯洛蕾妮亞.海娜及99號劇團等值得關注的東歐劇場創作者與團隊,深入當代東歐劇場的多元樣貌。
-
藝視窗 News
NCO「菁英爭揮」青年指揮決選 曾維庸勇奪首獎
【台灣】 NCO「菁英爭揮」青年指揮決選 曾維庸勇奪首獎 臺灣國樂團於去年12月21日晚間舉辦「2016菁英爭揮青年指揮決選之夜」音樂會,樂界專業評審從指揮技術、樂團領導能力、樂曲詮釋等方面考評參賽者的表現。此外為激發參賽者對文宣形象的表現能力,邀請媒體工作者擔任評審,針對參賽者的舞台魅力進行評比。現場觀眾亦在音樂會結束後,投票選出最佳人氣獎的得主。5位參賽者以自選曲《弦上秧歌》、《蓬瀛狂想》與臺灣國樂團合作。歷經兩小時的演出後,結果由曾維庸摘得第一名的殊榮,第二名為陳奕全;而曾德偉不僅獲得現場觀眾最高票數成為最佳人氣選手,亦獲得媒體評委票選最佳魅力台風獎得主。(李秋玫) 臺灣戲曲中心2016創意競演節目徵集 決選團隊出爐 臺灣戲曲中心於今年推出首個重點節目「創意競演節目徵集計畫」,鼓勵表演團隊及創作者參與當代戲曲,期能藉由各領域與各世代創作者碰撞,激發多元的戲曲表現形式。在歷經長達半年的創作陪伴、劇本工作坊、讀劇會及試演後,參與決選團隊名單終於出爐,分別為:安琪歌子戲工作坊《纏》、新聲劇坊英雄《再見》、辜公亮文教基金會《聶隱娘》、真快樂掌中劇團《孟婆.湯》與栢優座《畢方之國》等。 本次入選以「劇本工作成果」、「試演導演詮釋及演員表現」、「舞台、服裝、燈光等設計呈現」為主要評分項目,參賽作品必須能夠表現出「傳統戲曲的創意展現」、「保留戲曲傳統精神的新突破」,同時更必須維持「劇本、表演的完整性」,本次入選團隊將於今年3月份參與決選公演,演出完整劇目內容,最終優勝團隊將可擁有臺灣戲曲中心演出計畫之優先提案權外,也有經費獎勵大表演廳組最高600萬、小表演廳組最高200萬之製作經費分攤。(張慧慧) 亞太詩歌樂舞慶臺戲系列「與藝術家有約」活動即日起報名 亞太詩歌樂舞慶臺戲系列活動之中的「與藝術家有約」示範講座與工作坊,將與1月18日及19日「來自蒙古、歐亞、天山草原與河中流域的音樂故事」音樂會同步舉行,歡迎意者報名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動畫電影 如何風起?
《你的名字》風靡全台, 《魔法阿嬤》口碑再現, 金馬獎終於增設動畫短片獎的這一年, 屬於台灣製造的動畫長片入圍名單, 又再度於典禮上從缺。 先不談得獎,也不談票房, 上映數跟製作量都少得可憐, 更不用說投資、說預算、說品質。 但還是有人反攻大陸, 還是有人正靜待時機, 還是有人早積累經驗, 摩拳擦掌、蓄勢待發。 從近期的世界動畫電影看起, 從過往的日本動畫名導說起, 再回顧台灣,聽他們談現況, 談環境、談逆境,也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