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綺芳
-
特別企畫 Feature
理論與實踐對話的開始
在台灣發展舞蹈研究,可以視為新世紀舞蹈智識化的另一種型態。英語系國家學者在過去幾十年累積下的研究,已有相當成果;反觀中文世界,這方面的發展幾乎是一片空白。西方社會文化理論發展所提供的理性化途徑,其實正是台灣目前舞蹈教育中十分欠缺的一環。
-
回想與回響 Echo
奠基於「傳統」藝術的身體表演現實
亞太傳統藝術論壇帶來了一場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化饗宴,然而「論壇」的取向也引發了若干「代表性」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兩支來自印度的團體則展現了不同的身體表演藝術,使我們得以一窺印度文化的豐富,也提供對「傳統」深度思考的機會。
-
舞蹈
以自然為本、文化為貌的原始主義
永子與高麗反映了典型的後現代日本社會思考模式:對現代化後的日本失望,而對「美好的過去」充滿懷舊。在創作理念上,他們屢屢追溯人類身體中餘留的原初記憶;意圖突破文明的束縛、回歸自然,則是他們身為現代人的反省。
-
原住民樂舞
旣陌生又熟悉
台灣的原住民族由於其語言與風俗習慣互異的文化特質,日據時期便受到許多日本學者的靑睞,而成爲絕佳的研究對象。而舞蹈在九族中所扮演的角色,又因生活習慣及自然環境而有所不同。從繁殖、驅靈、慶祝到體訓,無一不是來自老祖宗所遺傳下來的文化。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經典或傳記
台灣究竟有沒有經典舞作?「經典」要以什麼標準來檢視?「優先」、「獨占」與「影響層面」?或是較適合台灣獨特環境的其他「條件」?
-
韓國舞
從泡菜、烤肉到人蔘湯 韓國舞蹈盛饌任您享用
傳統宮廷舞、古代儀式舞、面具舞劇、農樂,到二十世紀從傳統出發的新作今日的「韓國舞」琳琅滿目,正如一場豐富的盛宴。但無論是古老的或新編的,其共同特色是:都具有韓國文化的根源。
-
回想與回響 Echo
用舞蹈書寫歷史 側記「半世紀的脚步」系列活動
今年三月十三日,一個細雨霏霏的晚上,在台北市立社敎館有一場特別的演出。演出內容不是某某舞蹈家的年度大作,也不是哪個外國舞團又來叩關,而是七位台灣舞蹈家代表作品的呈現;是台灣舞蹈半世紀以來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