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ature
專題

特別企畫 Feature

被迫登入:非行少年,與特殊境遇的守望者(三)

越過高牆的教育實踐

讓藝術進入矯正機構的更多可能

台灣的矯正機關由法務部所屬,包括監獄、技能訓練所、看守所、少年觀護所、戒治所和矯正學校等6類機構。傳統上,矯正機關主要專注於紀律、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等方面。然而,隨著對藝術教育價值的認識日益增加,愈來愈多的機關開始將藝術納入其輔導計畫。 在台灣的矯正學校和少年觀護所中,藝術教育被視為一種重要的復原工具。這些機構會導入外界資源,提供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戲劇和文學等多種藝術形式的教學課程。這些課程可以提供非行少年發展其創造力、表達情感、培養藝術技能和人文素養,增進自我認識,從而更好地處理情緒和壓力,避免再次犯罪,並營造一個相對積極的學習環境,幫助他們重建自信和社會適應能力。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得藝術教育在矯正機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提供了一種獨特的學習和發展機會,幫助收容人在改過自新的過程中找到自我表達和情緒釋放的方式。藝術教育的目標不僅是提供技術和技能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藉由藝術的力量,幫助收容人建立自信、增強情感表達能力、培養創造力和批判思考能力,進而促進其成功重返社會。 以目前可見的實踐方式中,台灣的矯正機關採取了幾種方式來推動藝術教育:首先,許多矯正機關舉辦了藝術工作坊和展覽活動,讓收容人參與繪畫、雕塑、戲劇、音樂和舞蹈等藝術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提供了一個創造性的平台,讓他們展現才華,也讓他們有機會與社會互動。例如,台北監獄舉辦的藝術展覽吸引了大量觀眾,展示了收容人的藝術作品,展現他們的改變和成長。其次,許多少年矯正學校和少年觀護所實施了藝術治療計畫,通過藝術創作和表演來幫助受處分人處理情緒問題、增強心理健康。例如,新竹誠正中學與故宮合作、台灣好基金會合作的逆風計畫、雲門文教基金會以及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合作療育工作坊等,這些外部的社會資源提供音樂、舞蹈和戲劇等形式的媒介,幫助收容人減輕壓力,增強情緒表達能力,並促進個人成長和自我發展。 藝術,是一種不可言喻的語言,一種超越牢籠的自由,也是一種人類靈魂的昇華。在台灣的矯正機構中,當沉默的收容人們踏入藝術的殿堂,他們的內心被喚醒、被治癒。這股藝術之風悄然地輕輕吹過,力道雖然不大,但希望可以挑起更大的風力,引發最大的效益,以在法規政策、學校、社會等相關機構,相互協作構築一有益的網絡平台。

主動出擊的麥田捕手

專訪善牧基金會劉柏傳,陪伴生命差異一起成長 文字|吳岳霖
第354期 / 2023年07月號

用戲劇牽起放飛的青春

專訪青藝盟,從「風箏計畫」到「牽風箏的人」 文字|吳岳霖
第354期 / 2023年07月號
Behind the Scenes

余浩瑋 面對「風」的心路歷程

文字|余浩瑋
第354期 / 2023年07月號

在矯正機構中,戲劇何用?

專訪差事劇團鍾喬,看見鎖在身體中的三道門 文字|郝妮爾
第354期 / 2023年07月號

先理解,才是教育

專訪容淑華與監獄劇場團隊,開放每個生命個體的可能性 文字|吳岳霖
第354期 / 2023年0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