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ature
專題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場永續 A to Z(一)

劇場永續 A to Z

2023年7月3日,科學家研究機構計算結果,宣告這一天是有人類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天。觸目驚心的是,在我們驚訝於這個最熱夏天的同時,幾乎也可以說這是未來最涼爽的一個夏天了!當國際媒體也逐步以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這個名詞來取代氣候變化(climate change),反映氣候危機迫在眉睫之際,你可曾意識到「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時代已結束,取而代之是全球沸騰(global boiling)」?這番出自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nio Guterres)的話令人不寒而慄,但我們無從喘息,因為他接著說:「這只是個開始!」 回顧2023年,熱浪席捲全球,世界各國被極端高溫籠罩、歷史高溫紀錄不斷加速改寫。乾旱、野火、乃至暴雨、颱風等氣候災害伴隨而來。這樣的威脅,沒有任何人能置身事外。以往,我們或可溫婉地呼籲環保愛地球,然而現在,已經面臨到要為生存而戰鬥了。 於是「永續」,成為我們覺醒行動的下一步。 在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後,包含減緩氣候變遷、消除貧窮、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SDGs目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更獲得近兩百個國家的簽署。而表演藝術圈裡,台灣的表現也不遑多讓,兩廳院不但受邀參與由瑞士洛桑維蒂劇院(Thtre Vidy-Lausanne)和比利時列日劇院(Thtre de Lige)發起的「STAGES永續劇場聯盟」,與14個包含劇院、劇場協會和大學中結盟。而在台灣,表演藝術聯盟、台灣藝術永續聯盟(TASA)等組織更在相關議題中推動。而有趣的是,許多台灣團隊在以上策略尚未開展前,便以一己之力為永續盡心盡力卻不為人知。為此,本期封面故事「劇場永續A to Z」,徹底從國際、在地、個人、組織等各個方向挖掘,整理林林總總的資訊,讓雜誌像一本字典一樣方便查找,獻給熱愛永續議題的你,以及我們熱愛的這片土地。
A│Audience

觀眾答客問:你覺得劇場永續是假議題嗎?

文字|吳岳霖
第356期 / 2023年11月號
B│Book

《劇場綠皮書》 翻轉劇場未來的契機

文字|廖舒寧
第356期 / 2023年11月號
B│Book

永續製作:原則

書摘搶先看╱《劇場綠皮書 》第1冊:永續製作第二部分 文字|表演藝術聯盟
第356期 / 2023年11月號
C│Carbon

溫室氣體排放,全球暖化的元凶

文字|黃梓柔
第356期 / 2023年11月號
D│Deadline

2050 淨零排放的終極日

文字|黃梓柔
第356期 / 2023年11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在差異中往彼此靠近——跨文化工作備忘錄

側記莎莎賓.希芮旺吉「作品溝通裡的留白藝術」講座 文字|齊義維
官網限定報導  2023/11/05

製作人如何現實又勇敢地想像市場

側記法魯克.喬迪里「表演藝術中的市場機制」講座 文字|Lee Tsz Wai, Vivien
官網限定報導  2023/11/05

以製作人之名:專業、美學與革新並存的文化思辯者

側記余岱融、高翊愷、蕭淑文「與藝術家並肩同行」講座 文字|Lee Tsz Wai, Vivien
官網限定報導  2023/11/05
PAR表演藝術年鑑廣告圖片
焦點專題 Focus

尼爾森斯&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訪台

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音樂總監

安德里斯.尼爾森斯 跨越兩大洲的聲音魔法師

生於拉脫維亞音樂家庭的安德里斯.尼爾森斯(Andris Nelsons),是現今最活躍於國際樂壇的中生代指揮家之一。他目前同時帶領著歐洲與美國最負盛名的兩大交響樂團,也充分運用了這個契機讓他們彼此交流、產生出新的音樂火花。11月中旬尼爾森斯將帶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來台,這也是他2018年就任後第一次和布商大廈樂團在台灣演出,並將帶來與樂團有深厚連結的作曲家舒曼、孟德爾頌、華格納、布魯克納的作品。為了讓台灣樂迷更了解尼爾森斯以及他與樂團之間的更多面向,我們特別透過越洋專訪,讓他為台灣觀眾娓娓道來關於他及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的二三事。 Q:請問您對音樂與指揮的熱情是怎麼樣開始的?在您職業生涯中,哪些關鍵時刻對您產生了特別的影響? A:我生長在一個音樂家庭,因此,我對音樂的喜愛與熱情是從我有意識開始就一直存在。我曾經學習鋼琴、小號,同時也唱歌。5歲時與父母一起在里加(編按:Riga,拉脫維亞首都)觀賞第1場歌劇演出《唐懷瑟》,對我來說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我的音樂生涯最初是以小號演奏家開始,這使我有很多機會分析許多不同指揮家的帶領方式。在樂團工作同時,我一邊學習指揮,這是我從小到大的夢想。我的指揮生涯是從拉脫維亞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開始的,之後又擔任了位於德國黑爾福德(Herford)的西北德愛樂樂團(Nordwestdeutsche Philharmonie)和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City of Birmingham Symphony Orchestra)音樂總監。我感到非常幸運能有這些經歷,這些時期對我來說非常重要,並對於我不斷追求成長和發展有著非常多的養分。 Q:您認為哪些指揮家對您有很大的影響?他們是以什麼方式影響您? A:作為一位年輕的指揮家,我聆聽過許多指揮家的演出,並留給我深刻的印象,如伯恩斯坦、卡拉揚、克萊伯等等。楊頌斯(Mariss Jansons)對我個人的指揮生涯初期有很大的影響,他鼓勵我、支持我,我從他身上學到了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背後的手(六)

Q5:能賺錢的文化,就俗氣嗎?

從社會學觀點,拆解消費的認同想像

2023上半年的誠品華語創作排行榜裡,主打正能量和勵志的作家黃山料占據前4名,引來許多嘲諷與鄙視,有些人強調「我不會看這種書」,有些人因此擔憂當代人閱讀素養。暢銷書並不是頭一次帶來焦慮,過去肆一和Peter Su等作者都引發過類似的驚恐與討論。 對一些人來說,勵志書不算文學。文字要成為文學,似乎得先跨過一個門檻。社會學者李令儀對台灣出版業有深入研究,他曾指出,編輯、行銷等從業人員往往必須面對文學與商業的「雙重邏輯」。這個概念來自法國文化社會學者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強調文化人一方面身處「倒轉的經濟世界」,要為了藝術而藝術,去否定世俗的經濟邏輯,另一方面又要以主流價值來界定商業的成功,不能不在乎排行榜。 「雙重邏輯」不只影響業者。之前MOMO購物網把書大打折,影響獨立書店運行,引起「圖書統一定價制」的討論,在這裡,消費者也被捲入價值戰爭,光是選擇跟誰買書,都面對雙重邏輯:你選擇活在市場世界,把書僅僅當成商品、便宜就好嗎?還是選擇活在倒轉世界,用其他資格衡量書的價值? 不過不管你怎麼選,這選擇算是自由的嗎? 衝突背後的自由假象 當然不是。 首先,我們要看到這場神仙打架背後的某種神秘價值。 跟我同齡的聽團仔們,時常有人強調自己只聽五月天「地下樂團時期」的作品,強調現在的五月天「太商業化了」。顯然現在的五月天已經是某種商品,而不是純粹的藝術品。藝術品所需的「某種價值」,好像反而會隨著經濟資本的累積而減少。 照布赫迪厄的說法,這種價值其實也是一種資本,在其理論中,除了經濟資本外,尚有「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前者是你當前社會地位擁有的社會網絡,也就是人際關係,後者是你在當前社會因為具備特定能力,而被認為有品味、有教養。 然而,哪些社會網絡值得注意?哪些能力算是有品味、有教養?判斷的標準,就看這些東西可以換成多少「象徵資本」。 在一個社會場域裡,粗略來說,主流地位的價值體系覺得哪些東西好,哪些東西就有象徵資本。這些東西可以是什麼,很難說清楚,可能是聲譽、名望或品味,例如什麼樣的音樂能登大雅之堂、哪一本小說是現代主義文學哪一本是寫實主義的作品等。不同的場域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