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倫敦
封城到解封整整七個月 皇家芭蕾終能舞台獻演
睽違了七個月,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終於在十月初重返舞台,在嚴格的防疫規範下,四百位觀眾的面前,重新起舞。表演涵蓋多齣經典舞碼,且讓所有皇家芭蕾舞團的團員都得以上台演出。整場表演加起來超過三個小時,而且只有一場,但全程錄影。目前在皇家歌劇院網站上可以線上付費觀賞至十一月八日為止。
-
巴黎
作家親自登台微觀自我 歐斯特麥耶新作逼視社會矛盾
法國全新表演季在疫情肆虐下展開,每個劇院都戰戰競競。許多劇組只要有一人疑似感染,就馬上中止演出(註1)。觀眾看戲也全程戴口罩,避免咳嗽,以免成為眾矢之的。儘管諸多限制,但觀眾依舊熱情不減,讓多部製作一票難求。德國導演歐斯特麥耶(Thomas Ostermeier)與法國作家路易(douard Louis)合作的《誰殺了我父親》Qui a tu mon pre便是本季開幕叫好叫座的演出之一。
-
首爾
觀光宣傳片結合特色樂舞 瀏覽數破千萬掀起話題
韓國觀光公社日前邀來樂團「LEENALCHI」、舞團「Ambiguous Dance Company」共同製作一系列宣傳韓國代表都市的《感受韓國的節奏》短片,片中不但呈現了各地知名景點,與影片相襯的說唱音樂及詼諧的舞蹈,也引起國內外熱烈討論,至今已吸引上千萬人點閱觀賞。
-
上海
一笑值千金! 「脫口秀」是門好生意
九月底十月初。魔都落英繽紛。「票子有嗎?票子有嗎?」「我花八百從黃牛手裡買的,聽說票價兩百多的已經炒到一兩千了。」演出館外年輕人絡繹不絕,互相探詢。這一幕發生在號稱時尚生活銷金窟的新天地。這裡沒有名家大牌,也沒有名團名劇;有的僅僅只是一場場簡簡單單的脫口秀而已!
-
香港
疫後現場與線上同演成風 舞台版線上重演權益惹議
香港的現場表演陸續重啟,除了原本安排線上播放版本的演出,也有現場製作呈現,另有大型團隊探索舞台和線上演出雙線發展的可能性,如城市當代舞蹈團與香港話劇團。但將之前舊作的錄影搬到線上播出,其相應產生的版權問題也隨之浮現,包括原本表演者、使用音樂的授權範圍等。
-
音樂
極簡舞台承載情感 以歌劇提煉藝術箴言
曾於二○一五年在指揮家呂紹嘉邀請下,為台灣樂迷帶來歌劇《費黛里奧》的德國導演荷穆齊,將與呂紹嘉再度合作,於十二月在台中搬演浦契尼的歌劇經典《波希米亞人》,擅長用現代眼光詮釋傳統藝術的他,將以極簡的舞台設計承載情感的能量,並捨棄中場休息,讓歌劇的來龍去脈一氣呵成,讓這一百多年前的經典作品,寫下更多元、更新穎、更深刻的註腳。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X藝術X妖怪 冒險搜查線
妖怪在哪裡? 妖怪長怎樣? 台灣有妖怪嗎? 妖怪從何而來? 妖怪會對我們做什麼嗎? 這些問題,突顯的是身而為人的矛盾與衝突既對「未知」敬而遠之、心生恐懼,卻又會有想要親眼看見的好奇心,以及被激發冒險犯難的精神。於是,我們決定派出PAR妖怪搜查員帕帕,帶著大家前往時間夾縫、城市邊緣、鄉野田間、密林角落等地方找尋妖怪。 帕帕到來,讓你見到妖怪不怕怕! GO!妖怪搜查線!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尋跡探源
第一站,帕帕要帶大家到日本去,而且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日本。 「等等,為什麼是日本?我們不是在找台灣的妖怪嗎?」其實,過去的台灣是沒有「妖怪」這個概念,帕帕先在民間傳說、風土習俗裡找,找到的是「鬼」、「魔神仔」這些(他們算是妖怪嗎?帕帕不知道)。所以,我們尋覓起妖怪前來的足跡,決定到「妖怪大國」日本一趟,而且是一百五十多年前,那個「妖怪學」剛剛興起的年代,找「妖怪博士」問個清楚。 走吧!我們穿越時空去!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尋跡探源
「妖怪學」 東瀛溯源
現在談起日本妖怪的多姿多彩,彷彿妖怪「自古以來」早已存在日本甚久,然而「妖怪」成為一門學問,其實只是距今不過約一百五十年前的事。研究妖怪而能成為「妖怪博士」,就不能不提井上円了,他是是日本第一位的「妖怪博士」,也是公認的妖怪學開山祖師、「妖怪學」一詞的發明者。他曾親身至各地「迷信」的虎穴,努力採集資料、區辨各種妖怪的正偽,透過對舊迷信做深入的區別與系統的闡述以利破解改革,引領世人進入「新時代」。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尋跡探源
不管宅不宅 人人心中都有難忘的「妖怪」
前輩辛勤蒐集、建構出豐富的「妖怪學」,也成為日後日本動漫文化中妖怪主題的豐富養分。除了大家熟知的「妖怪博士」漫畫家水木茂,大師級的手塚治虫、高橋留美子還有吉卜力的《龍貓》、《神隱少女》、《魔法公主》族繁不及備載的妖怪眾就在你我心中。隨著日本次文化的輸出,也啟發了台灣的妖怪學探索。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代變身
二○一四年的台灣,有個可愛的暱稱是「妖怪元年」,開始有創作者/團隊借用妖怪的概念從台灣過去的傳說裡尋找他們,甚至開發出不同接觸妖怪的方式,有小說,有桌遊,有電視劇等。妖怪逐漸從過去的時空裡被找到,然後頑皮也多變的他們,開始變身成不同樣子,與我們相會。 其實,妖怪好像不大可怕吧? 第二站,帕帕追著妖怪們的足跡回到現在,拿出放大鏡,看看他們到底在哪裡?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代變身-妖怪元年.文藝復興
台灣妖怪的跨界交響 本土奇幻在當代發聲
二○一四年是「台灣妖怪元年」,從這一年開始,學術界、創作界開始出現諸多相關作品。而這波潮流也是「台灣妖怪文藝復興」。因為事實上,百年以前,本土的妖、鬼、靈、怪等故事,就顯現於民俗文化,甚至在文學、藝術層面上有所開拓。而今「妖」風盛行,更激盪台灣各領域的創作,雖然「台灣意識」的崛起是重要原因,但妖怪具多種面向,呈現人們潛意識,無所不在,同時又千變萬化,刺激人們的想像力,更是刺激創作的主要因素。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代變身-當代劇場
劇場裡尋妖 轉動解決人類問題的鑰匙
妖怪作為複雜人心的隱喻,是許多現代劇場創作者創作的入徑,在台灣的當代劇場中,除了兒童劇常出現的可愛妖怪外,也有如拾念劇集化用《山海經》打造的「超神話」系列,另針對台灣在地奇幻素材發展的有雞屎藤舞蹈劇場《府城仙怪誌》、《府城夜話》,再現劇團的《物怪之里》,還有憑空想像創造妖怪的《雪峰村上的惡人廟》。妖怪在劇場裡的誕生,多是為了解決人類無法以「人類」身分於這個世界處理的問題,是創作者自身的投射,藉此轉動解決人類問題的鑰匙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代變身-當代戲曲
肉身有限妖不成妖 翻騰怪美贏喝采
傳統戲曲以敷演歷史與民間傳說為主,《西遊記》、《白蛇傳》等等妖怪主角的戲碼遍布各劇種,不管妖怪角色正派反派,總是能以精湛身手贏得戲迷大大喝采。真人扮妖有限制,台灣布袋戲偶發揮奇想,造型聲光更是盡情揮灑。台灣歌仔戲的妖怪戲不多,但以演出神怪戲出名的明華園就有不少經典角色。國光劇團的新編戲也做過《狐仙故事》,狐仙三世變女又變男。擅長胡撇仔風格的奇巧劇團把日本妖怪也搬進戲裡,《鞍馬天狗》造型創意又吸睛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代變身-視覺藝術
從「幽靈潮」到「妖怪熱」 翻掘土地的記憶
在當代視覺藝術領域,藝術家先是以「幽靈」為喻,回溯島國歷史中種種創傷經驗,透過影像敘事,讓過去深藏的各種記憶重新復現與行動。而隨著妖怪調查研究的相關出版,視覺藝術也邁入這個熱潮,以跨界的方式生產屬於在地的對話。雖然這一系列以妖怪作為方法的藝術實踐,帶來對於歷史、文化建構的想像路徑。但這之中始終有一個區塊,是我們可能需要商榷的事情,即精怪和超自然、死亡之間的關聯性。
-
特別企畫 Feature
想像轉生
帕帕發現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妖怪,其實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 從鄉野奇談、民間故事開始,妖怪不只穿梭於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同時也被人用講的、用寫的各種方式留了下來;到了現代化的都市裡,好像漸漸看不到他們了,但帕帕發揮了特派搜查員的超級功力,找到了他們寄宿於人的心中、大樓之間,甚至是任何地方,成為另種傳說。 想像,好像是妖怪成長的養分,甚至我們也在裡頭託付了不敢說出口的種種妖怪,就在想像中轉生。所以,我們去看看藝術家們能夠創造出什麼妖怪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想像轉生-創作者的妖怪想像
「囤姬」 恐懼別離,囤積記憶
以無法面對別離的恐懼作為餌食,而反覆黏著在物件中所誕生的妖怪。 角色原型來自那個將情緒勒索技能傳授給我,被稱為媽媽的女人,那被連帶感染的孩子,離家至今仍半強迫地保存著嬰兒時期的毛巾與早已無法維修的錄音帶。 因為沒有勇氣好好說再見,而不停囤積記憶,直到超過了生活足以負載的限度,人亦與物合一,詭然變形;彷彿可以感覺到東西們「好不容易被創造出來卻又派不上用場」的心情,一如那個被遺棄的自己。其他如獨居老伯的書房、阿嬤黑洞般的冰箱、也是常見的宿主。 曾在再現劇團二○一八年推出的臺灣妖怪演劇計畫第一部曲《物怪之里》中登場。
-
特別企畫 Feature 想像轉生-創作者的妖怪想像
失眠夜裡 無限放大的電風扇葉
我從小就失眠,九點鐘上床,有時半夜一兩點才會入睡。 身為一個生活中處處需要應付規範的小孩,夜晚才是我們意識的活動力最旺盛的時候。夜裡,蓬勃甦醒的不只是我們的自由思路,很多白天無法現形的神秘事物都會到來,包含大人們平日裡壓抑下來的情緒、每一句無法說明而竄到牆角盤繞的話語。孩子們沒有練習過控制接收的開關,瘦小的身體只能照單全收。童年的很多個夜裡,我就這樣和各路無形纏鬥直到精疲力竭,才帶著陰暗的眼眶睡去。 關於失眠這件事是這樣的,你在躺下來半小時內就會知道,它今夜是否來訪。當你開始感覺到它你就會害怕,不知道今夜又會是什麼,乘坐著失眠的馬車而來。 我最害怕的是一種巨型的電風扇葉,它寄居在我房間氣窗的抽風機上,等到夜晚,它知道家人都睡了,而我醒著,就會釋放白天吸收的能量,放肆成長,複製,繁殖,長成比童年的我還要巨大;我在三呎半的單人床上,看著四周都是扇葉轉動的光影,呼呼聲壓在耳邊,力量大到要把我吃進去。有時我在狂風中忍受著恐懼抓緊棉被直到睡著,有時我鼓起勇氣離開床,往樓上跑,去拍大人們的房門板,哭喊著叫救命。 「作惡夢了!」大人們口吻淡泊,經驗老到。但我不知道該怎麼解釋我逃走的現場並不只是夢,孩童的夜哭並不那麼尋常。在現實和非現實之間,只有很隱約的一條線,在孩童的世界裡它沒有密合過。所有從現實中被我們否認的事情,都持續餵養著自己,等著從縫隙裡溜出來與我們相遇。 長大後,我們讀書寫字,學習觀念,我們縫合了那條線,楚河漢界,在我們建立起的現實裡,喚它為「夢」。
-
特別企畫 Feature 想像轉生-創作者的妖怪想像
硫磺煙霧,幻想成物
霧散了,有隻猴子在路中央,牠轉頭,一臉驚恐。 「是我被嚇到才對吧!」 在去山上教書的蜿蜒路上,想像的形狀,是葉叢間煙霧繚繞的陽光。重複的,安全的,如巫術的。陽明山霧氣大,在學校實驗劇場演出時,也會噴一點煙機來的煙,在戲劇轉場,製造記憶,無時空的象徵。每次去國家公園裡的文大戲劇系上課前,我在經過硫磺谷時都會忍不住搖下車窗,看一次噴高的硫磺煙霧,聞一聞,然後想像一次惇敘高工的學生,接下來每分鐘衣物和鼻腔內,都是這個帶點鐵的屁味上課,數年。自從我聽說有大地震前,硫磺谷的煙,好像會噴得特別高,我就一定要以目測去準確地判斷明天是否會有地震。上山看一次,下山看一次。有時候它噴發的氣勢和速度,讓我不得不覺得那裡就是帶情緒的地獄無誤,但我不知是山路太彎,還是猴子躲太快,經常我一溜煙下個轉角就離開了數百年的歷史。對,不要想,不要指,不要說,有的,那位老先生還坐在石板上看報紙,另一路口佝僂身軀賣水果的老婦們,也已經走出熱騰騰的公共澡堂,下個轉彎他們微笑的嘴裡哈著氣,胸口、頭頂白煙裊裊,手裡把玩著山蔬要賣不賣的。 陽明山上的濕氣逼出了什麼?硫磺谷的硫磺味超濃的煙,山中教室走廊飄濃霧的奇怪感覺,劇場煙機的霧,以及早起老人們在冬日泡完溫泉後,整個身上都在冒煙的皮膚。故事若每日以煙的時間舞化成思想,會不會?幻覺實習生就慢慢適應了把靈感當成可見之物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冒險軸線
我們出發,一起到劇場找妖怪!
妖怪,還躲藏在哪裡呢? 還是,他們早在身旁竊笑,是我們太過遲鈍呢? 妖怪搜查線的最後一站,為了避免被妖怪笑我們蠢,身為特派搜查員的帕帕將光明正大的(?)提供幾條妖怪即將於劇場裡現身的線索,足跡遍布台北、台南、高雄等地。 你,準備好了嗎?接下來的任務交給你了!屬於你的尋找妖怪大冒險立刻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