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
-
特別企畫 Feature 廖尹君X高麗雀
藝、醫攜手,共生共好
提到治療,很容易與病痛、藥物與冰冷的醫療器材相互聯想。近年來,治療涵蓋藝術類群,如音樂治療,運用音樂為媒介,協助高齡長者在音樂無形的傳遞之下,與治療師有目標性地互動,進而協助長者提高生活品質。本文邀請音樂治療師廖尹君與關渡醫院護理部主任高麗雀來談談藝術與醫療如何攜手共生共好,打造銀齡友善環境。
-
藝視窗 News
來不及謝幕 配樂家史擷詠辭世
【台灣】 來不及謝幕 配樂家史擷詠辭世 得過三座金馬獎、兩座金曲獎,為《唐山過台灣》、《滾滾紅塵》、《阿爸的情人》、《魔法阿嬤》、《波麗士大人》等作品配樂的作曲家史擷詠,於8月22日中午因心肌梗塞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病逝台大醫院,得年53歲。 父親是民族音樂學及作曲家史惟亮,但史擷詠卻與父親走不一樣的路。從電視、電影配樂到廣告歌曲配樂,從舞台劇、音樂劇配樂到遊戲配樂,麥當勞第一代到第十五代的廣告,還有《天下無雙》、《鐵血三國誌》等電玩近五千部的作品,幾乎每個台灣人都聽過。近年來更投身於電玩交響音樂會、組織台灣電影交響樂團,並且創下電玩音樂入圍金曲獎的紀錄。 有心血管病史的他,8月19日晚間在中山堂指揮台灣電影交響樂團演出創團音樂會「電影幻聲交響SHOW」時,身體不適但仍強撐指揮至結束,回到後台旋即倒下,經過兩天與死神拔河仍挽不回性命。來不及謝幕、走得匆促,讓痛失英才的藝文界不勝欷噓。(李秋玫) 「周先生」舞團於北美館星光夜演出 台北市立美術館週六星光夜,每週六延長開放至夜間八點半,期間所有展覽免費參觀,同時規畫主題式創意表演與演講活動,提供觀眾難得的美術館參觀經驗。其中,「TFAM畫像劇」系列節目自去年推出後深受好評,今年特別邀請編舞家周書毅和「周先生」團隊創作全新舞碼《重演》,結合空間與裝置,與國家文藝獎得主林璟如的服裝視覺,為美術空間創造多樣性的藝術交會。演出於9月10日和10月6日兩天舉行,詳情可參北美館網站:www.tfam.museum(鄒欣寧) 「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報名將截止 由文建會所屬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主辦「2011年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報名將於9月8日截止。今年邁入第十二屆的「舞躍大地」,多位舞蹈創作者如譚惠貞、魏光慶、蔡彗貞、鄭宗龍、林文中、陳武康、黃翊、蘇威嘉等,皆曾參與此創作大賽而嶄露頭角。今年的比賽不分舞蹈類別,參賽者不分國籍年齡,參賽隊伍在三人以上、廿人以下,報名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音樂治療 不只是聽音樂
雖有很多人聽過「音樂治療」,有不少人對它的認識仍停留在「有什麼音樂可以治療我的失眠?」「我腸胃不好,應該聽什麼音樂?」等觀念,以為音樂治療就只是聽聽音樂,只要「要到處方」,就能「藥到病除」。其實不止於此喔!本刊特邀現職音樂治療師的汪彥青、陳譽齡與楊嬿琁三位撰文,從定義說明到臨床實例,讓大家認識這個新興的學科。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不屬於德意志,巴赫屬於全世界
巴赫必須被視為一個創造者的角度來加以理解。從社會分工及專業紀律的角度而言,他改寫了「音樂家」這種人物的身分。而從音樂本身,他則創造著另一種更統合並精準的音樂語言,成為連結過去、通向未來的一種橋樑。當有了這樣的定位後,我們才可以理解到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前半,有些音樂史家將巴赫逝後立即被遺忘,而後又再被重新抬起,視為德意志民族主義興起,基於文化需要使然的解釋觀點,實在是一種謬誤。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用音符與潛意識密談 音樂治療在台灣
對一般人而言,音樂是表演藝術領域中最爲人熟知也最貼近的一種,它可以紓緩人心、昇華情感、撫慰傷痛,但您可能不知道,在卸下「表演」的角色後,音樂中非語言的特性可以成爲協助特殊敎育及精神醫學的重要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