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過音樂的非語言特性,可協助特殊兒童克服肢體、認知學習、人際關係及情緖、心理上的困擾。(圖爲資深音樂治療師張初穗與特殊兒童進行音樂治(許斌 攝)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特別企畫②/藝術治療/音樂

用音符與潛意識密談 音樂治療在台灣

對一般人而言,音樂是表演藝術領域中最爲人熟知也最貼近的一種,它可以紓緩人心、昇華情感、撫慰傷痛,但您可能不知道,在卸下「表演」的角色後,音樂中非語言的特性可以成爲協助特殊敎育及精神醫學的重要媒介。

對一般人而言,音樂是表演藝術領域中最爲人熟知也最貼近的一種,它可以紓緩人心、昇華情感、撫慰傷痛,但您可能不知道,在卸下「表演」的角色後,音樂中非語言的特性可以成爲協助特殊敎育及精神醫學的重要媒介。

偉泰是個約莫十三、四歲的孩子,因腦性麻痺使得肢體僵硬無法協調,語言能力極低,今天是第一次來接受音樂治療,音樂治療師以各種樂器、音樂來試著找出和偉泰溝通的方式,在實驗過程裡,偉泰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對節拍也毫無概念……

現就讀於台北啓智學校的雯雯最愛上音樂課了,每次老師總會讓雯雯玩各種樂器、唱歌,而且雯雯現在對節拍的掌握很準,常常還可以帶領其他小朋友,成爲老師的得意小助手……

對一般人而言,音樂是表演藝術領域中最爲人熟知也最貼近的一種,它可以紓緩人心、昇華情感、撫慰傷痛,但您可能不知道,在卸下「表演」的角色後,音樂中非語言的特性可以成爲協助特殊敎育及精神醫學的重要媒介。

音樂治療的源起及定義

其實音樂的治療功用最早可遠溯至古希臘時期,當時希臘人非常重視音樂,認爲音樂會影響一個人的生理、心理,要身心健康,必須能身心協調,而音樂可以提供心理方面的幫助。因此在古希臘醫學上,是由醫師處理生理問題,而以音樂、舞蹈、戲劇等表演形式來處理心理問題,在身心達到協調後才認爲是眞正健康。但文藝復興時期解剖學發明後,開始朝向純科學發展,運用藝術協助調理心理的功能漸被忽略,而改朝專業表演發展,至此藝術與醫學的緊密配合的情況便不復見。

直到二十世紀,人道、人性主義抬頭,主張醫生對病患非祇醫病,而須兼及醫人,因此必須將病患的心理狀況也包括在醫療體系中,做整體醫療;此時音樂在治病、復健、特殊敎育訓練過程中,針對患者提供心理協助的特性,才再度被彰顯。

近代音樂治療較被積極運用是開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當時英、美許多醫院發現音樂對病人有很大助益,尤其是經歷戰爭心理創傷的軍人,於是開始廣泛地運用音樂爲治療媒介,協助受傷戰士的復健工作及戰後退伍軍人的心理重建工作。一九七〇年,美國設置第一個音樂治療科系,開始訓練音樂治療專門人才,課程訓練除音樂系必修課程如:音樂史、曲式分析、對位法、即興作曲等,還須修習大量基本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心理學課程,學生在修習完畢後經鑑定考後使得取得音樂治療師執照。

依據美國國立音樂治療協會(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ic Therapy,簡稱NAMT)在一九七七年將音樂治療定義爲:把音樂的成就做爲治療的目標,運用音樂達到恢復(resto-ration)、保持(maintenace),及改進(improvement)個體心理與生理健康的作用,以使個體在行爲上帶來良好的(desirable)改變。這種改變使得個體能夠在進行治療後,對他自己以及所生存的環境會有較大的了解,進而達到適當的社會適應。

音樂治療的二大範疇

目前音樂治療主要被運用於二大體系,一爲特殊敎育體系,即針對心智障礙兒童、靑少年行爲障礙的治療;二爲醫學體系,最常運用音樂治療的有復健、精神科,而近年來婦產科、末期安寧病患、老人看護、甚至戒煙戒酒亦開始運用音樂治療來做爲醫療輔助。

音樂治療運用在特殊敎育時,是以音樂爲媒介,透過各式音樂活動的互動關係,來協助特殊兒童克服肢體、認知學習、人際關係及情緒、心理上的困擾。資深音樂治療師張初穗表示,在歐美的硏究報吿中已證明音樂治療對特殊敎育十分有用,以前述偉泰爲例,因爲無法以語言溝通,便可經由音樂中非語言的特性,直接訴諸感官,來協助、開發偉泰的肢體,並運用音樂來集中偉泰的注意力、釋放壓抑的情緒,進而開啓認知學習的能力。

張初穗表示,音樂治療師在面對狀況各異的案例時,必須先對治療對象加以評估,在了解治療對象目前狀況後再依其需要設定治療目標;由於治療對象的障礙行爲都是長期累積而來,因此在目標設定上必須先從小目標著手,逐一解決。例如偉泰的情況,張初穗便將放鬆肢體、協助肢體協調,引起、剌激反應,及初級溝通訂爲第一目標。透過各種樂器敲擊、唱歌、傳球等遊戲配合音樂節拍,來協助偉泰學習協調肌肉,並訓練偉泰與人的初步互動、回應能力。擔任雯雯班上音樂治療老師的蕭斐璘則是將音樂與遊戲結合,將「問候同學」、「認識新同學」、「交朋友」、「介紹自己」等活動加上音樂來進行,增加遊戲趣味性,開發、訓練雯雯班上同學運用語言的表達力,及同學間的互動關係,並於遊戲中加入對日常事物的認知能力。

在音樂的選擇上,由於音樂治療係運用音樂爲工具來協助治療,是不問其藝術價値,祇要對患者有幫助,流行歌曲、搖滾樂、古典音樂、民謠皆可用,甚至一般人聽來很不協和、非調性音樂亦在運用範圍中。

蕭斐璘指出,音樂治療對特殊敎育的成效包括:學生參與度、學習意願提高,情緒穩定、對周遭事物感興趣,提昇表達能力、較能與人溝通,建立自信心等。

著重開創性的醫學音樂治療

醫學界中音樂治療主要運用於精神科及復健科,甫於去年二月與音樂治療師徐綺苹合作的台北市立陽明醫院精神科主任周勵志表示,在國外,音樂治療早已列入醫療團隊中,成爲醫療體系中的一環,而台灣則剛處於實驗階段。就精神醫學領域,音樂治療可協助病患放鬆情緒、讓醫師順利進入醫療程序,「目前我們是用冥想及即興演奏配合醫療行爲來觀察、協助病患」周勵志說,精神病患──尤其是精神官能症病患,因其善於表現的特性,特別能在即興演奏中得到共鳴,醫生可經由病患對樂器選擇、表現型式、乃至於對演出內容的觀感加以診斷,找出病因,達成有效治癒,醫療效果較純會談式的治療方式來得快速而明顯。

而在精神醫學中的心理治療上,由於係非單醫學,而是針對病患整體治療行爲,必須能進入病患心理,從心理角度加以治療,如何進入核心便具關鍵性。陽明醫院臨床演劇團體治療師周明德表示,心理治療主要是針對那些自我控制力低、因長期處於病痛中致使對外力感受特別敏銳,以及退縮至社會角落的精神病患,透過戲劇、音樂等活動來釋放壓抑的情緖,重新建立控制力。在心理治療過程中,最常被使用的心理演劇有如醫學中的開刀,透過心理演劇可幫助病患重新找到自我,但因必須能說服病患以戲劇演出方式自我剖析。在病患思想、認知較封閉的情況下,便可透過投射性的繪畫、音樂來做初步溝通,在此,音樂不是主體,而是利用音樂襯托情境,使病患解除武裝,進入治療程序。

在復健協助上,徐綺苹表示音樂治療的作用有二,一是針對復健病患做心理輔導,例如有些人在車禍造成肢體上的傷害後,無法面對事實,便可透過音樂治療撫平病患的傷痛。二是可經由特殊音樂設計改善復健工作的枯燥、呆板。「例如同樣是練習手指抓力、靈活度,彈奏鋼琴就比枯燥無聊的抓、放動作來得有趣。」現於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擔任音樂治療工作的徐綺苹表示,某些音樂對人的body movement具有影響力,如果能善加利用,不但能降低復健的枯燥性,而且可延長復健時間,改善復健效果。

雖然音樂治療的成效已被廣泛肯定,但周勵志亦指出,直到目前爲止,醫學界仍無法確認出在音樂治療中,是音樂的那個部分對醫療有幫助,加上評估工具較不具客觀性,因此至今仍無法提出音樂治療成效的量化分數報吿;但周勵志說這並不表示音樂治療成效就無法確認,因爲音樂治療往往是具經驗、累積性的,有時病患在內心已經產生變化,但外在無明顯反應,因此無法經由工具評估,但就行爲層次仍可作爲觀察參考。

在運用音樂治療協助醫療工作時,音樂治療師必須先就病患的社會化程度、回應技巧、溝通能力,及音樂技巧詳加評估,以訂定一套合適的治療方式及目標,並在實際執行中依據不同案例、反應加以修正。

「音樂治療在特殊敎育上和醫學上的最大不同在於:特殊敎育的音樂治療行爲著重在敎育性,即認知性的協助、啓發;而在醫學上則須配合醫生共同會診,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做法。」徐綺苹表示,醫學上的音樂治療著重在創發,屬於開放式的,係透過與音樂的互動改善患者原先較退縮的社會態度,重建自我。「在治療時,很多看似無意義的談話、活動都顯示出病患的自我認知及生活態度。舉例來說,在陽明醫院身心照顧中心的學員沈櫻,在一次音樂治療課中用了四種樂器來表現春天,在談話過程中她覺得春天像烏龜在跳舞,因爲烏龜代表很可憐、不聰明,並把自己比喩爲烏龜,我便反問她爲什麼覺得自己笨,很可憐,並請其他學員就他們和沈櫻相處的經驗提出對沈櫻的肯定,例如很有時間感、會唱歌、會和別人分享食物等,藉此來協助她建立信心。而另一學員雅芳剛來時一直無法控制想說話的衝動,祇要一想說便滔滔不絕,無法停止,而且辭不達意;在樂器即興演奏的活動過程中,雅芳透過對樂器的掌握、宣洩,現在她已經較能控制自己該何時說話,在表達能力上也進步很多。這些都是比較屬於創造性的。」

音樂治療觀念仍待開發

目前台灣許多私立啓智學校及機構,如第一兒童發展中心、唐氏症關愛協會等多已開設音樂治療課程,公立學校則祇有台北啓智學校,但因音樂治療師在台灣仍未被認可,這些課程均以音樂課爲名;而將音樂治療列入醫療的則祇有陽明醫院精神科及林口長庚醫院的兒童復健科;對此,張初穗認爲主要是因爲「台灣一直將“Therapy”這個字認爲是醫學專用,其實Therapy是源自希臘文,含有幫助、服務、照顧之意。換句 話說,所謂Music Therapy即運用音樂來幫助、服務、照顧各種狀況,和醫學上的『治療』是不一樣的,音樂治療不是用來治病的。」「在未被認可、健保不給付的情況下,家長便須自費治療,現在每做一次治療(約四十〜五十分鐘)收費都在四、五百元,對須長期負擔治療費用的家庭來說,是一筆很沈重的負擔,但仍有許多人願自費來做音樂治療,因確實有用。」爲此,張初穗集合其他音樂治療師共同爲音樂治療的合法性催生,但在初審送交衛生署後即因申請書中寫有「治療」二字而遭退回,現則改用「應用音樂推廣協會」之名再度送審中。

但音樂治療在台灣倒也非全無希望,徐綺苹表示,目前敎育部已擬於林口設立一啓智學校並與林口長庚醫院合作,設立音樂治療課程,實驗音樂治療的成效並評估其可行性,顯示政府相關部會已願就此一趨勢作正面回應。而長庚醫院亦率先將音樂治療納入正式醫療體系中,「我們最終目標是希望能像美國一樣,在每個醫院都設有音樂治療師制度,以協助病患。」

但,若於現階段便通過將音樂治療納入特殊敎育及醫療體系,便又會產生人才不足的窘況。以國內現有的「個位數」音樂治療師,是否能承擔龐大的需求,尙且是個問題;加上國內在音樂治療師人才訓練相關敎育上僅有輔大、東吳、實踐三所學校音樂科系中設有音樂治療課程,而且該門課僅是一學期的概念介紹的情況下,音樂治療師要體制化似仍有一段長路要走,如何將音樂治療與敎育結合,建立訓練音樂治療人才專業體系,才是長久之道。但張初穗仍樂觀的表示,「物理治療師都奮鬥了二十年才被正名,我們才剛起步呢!」

(本刊編輯 錢麗安)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