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默拉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日新月異下的懵懂人性
在史詩鉅作《明天會更好(1)路易末日》之後,法國劇作家╱導演波默拉陷入低潮,透過回溯劇場創作初衷,組織了一個全新的表演團隊,帶領他們深入「童年」,歷經六個月的工作坊,於去年底推出新作《童話與傳說》,以全女性演員扮演劇中的青少年與仿生機器人,透過寓言敘事,帶領觀眾深入虛擬卻又真實的未來家庭生活,突顯人際關係的衝突與矛盾。
-
巴黎
波默拉首部原創歌劇 漫溢的情感《洪水》
波默拉(Jol Pommerat)導演與編寫的《洪水》LInondation九月底於喜歌劇院(Opra Comique)首演。儘管他並非首次跨足音樂界,但這齣製作卻是他第一部原創歌劇(註1)。在歌劇院總監蒙岱(Olivier Mantei)的努力推動之下,這位叱咤法國劇壇的說故事大師與義大利當代音樂作曲家費利岱(Francesco Filidei)率領十多名歌者與樂手,共同完成這部深邃又迷人的現代家庭寓言。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活在歷史當下 反思現世矛盾
如何運用深入淺出的手法鋪陳錯縱複雜的歷史情境,又能體現震撼人心的戲劇效果?怎麼在舞台上重現時代驟變的動亂氛圍,及革命一觸即發的洶湧能量?在《明天會更好(1)路易末日》a ira(1)- Fin de Louis中,波默拉(Jol Pommerat)帶領觀眾重探法國大革命,親眼目睹共和國制度的誕生。
-
戲劇
童話、現代在黑暗空間的聯繫
由燈光呈現場景,如樹影變化,或呈現床、門的意象,此簡約讓黑暗的「形狀」被強調,「空」則減弱了戲劇的假設性,調度上,也並不避諱說故事的人與角色其實處在同一時空。本劇「少即是多」的舞台風格,善用黑暗於視覺與心理上的呼應,並讓敘述的力量飽滿,演員有如被動地讓敘述推進。這風格後則延續至《仙杜拉》、《小木偶》改編時,黑暗的運用更使得凝聚力量強烈,童話中的細縫被舞台上的物質性放大延伸,達成其劇場美學的獨特氣質。
-
戲劇
面對恐懼,是成長必經之路程
繼此前來台的《仙杜拉》與《小木偶》之後,法國劇作家與導演喬埃.波默拉的童話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小紅帽》,終於來台演出。改編自經典童話,波默拉這齣獻給自己女兒的作品,透過光影的變化、詩意的語言,探討人的恐懼與慾望;透過這樣的作品,他也期待女兒從女孩成為女人的生命經驗中,能有機會學習走向未知、面對那危險的事,而那正是「成長必經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