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
-
焦點人物
B.DANCE 蔡博丞:以品牌為經營策略,成為需求、創造需求
「我認為創作者要具有一定的敏銳度。」創團10年,丞舞製作團隊(B.DANCE)如今不僅以作品站穩歐陸市場,更以「B.DANCE」為品牌,在台灣發展出橫跨各種領域的舞台,開創無數合作機會。而這不僅是他們從創團第一年就定下的策略,也是一路走來始終不移的方向。 科班出身,藉著參賽國際編舞比賽打下知名度,藝術總監蔡博丞對團隊的經營策略,從創團前兩年就開始醞釀。創團那年,他創作的《浮花》備受國際矚目,海外邀演不斷,而B.DANCE已然將自己的機動性開到最大值,以最大的彈性符合各種邀演需求,「我不追求殿堂,我只希望讓更多人看見我們,認識B.DANCE。」 如同精品,除了品牌名字盡人皆知,與跨域合作發展的可能性亦是極廣;這個時代的舞團如果也能成為一個品牌,市場對它的需求,也將不再只有表演這件事。
-
舞蹈 Blah Blah Blah雙舞作 面向現實世界
蔡博丞之《怒》 面對社會的自我省思
將在十月下旬於關渡藝術節演出的《怒》,是蔡博丞於二○一七年雲門2「春鬥」發表的《瞳孔裡的灰牆》全新改版,同樣從一七年內湖隨機殺人事件出發,蔡博丞說:「我想反映的並不是外顯的、對社會狂野的怒吼《怒》將兇狠藏在平靜之中,這些怒氣針對自己,再反向到社會,反思面對社會問題時,自己要選擇站在什麼位置。」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葉利尼克新劇作《怒》 強烈迸發劇場政治力
近年以劇本為創作主力的諾貝爾獎作家葉利尼克,新作《怒》甫於四月中在慕尼黑室內劇院首演,由多次執導其劇作的史戴曼導演。《怒》以《查理週刊》慘案為出發,寫此刻的歐洲紛擾,難民危機,極端伊斯蘭,極端排外分子,尋常老百姓,各階層的憤怒都被她寫入筆下,整個劇本以艱澀的德語,不斷辯證憤怒的各種層面。演出長達四小時,演員在台上尖叫嘶吼歌唱,凌亂的舞台空間裡,怒氣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