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歌仔戲音樂 愈見豐彩燦爛
早年由民間戲班土法煉鋼,以「安歌」為主的歌仔戲音樂,在上世紀末與中國的戲曲音樂編曲家交流後,才正式有了「音樂設計」這項專業分工,以期為整齣戲打造完整音樂風格與配合劇情創造合適曲調。而胡撇仔戲的進入殿堂獲得認可,也讓風格更多元的音樂登上歌仔戲舞台
早年由民間戲班土法煉鋼,以「安歌」為主的歌仔戲音樂,在上世紀末與中國的戲曲音樂編曲家交流後,才正式有了「音樂設計」這項專業分工,以期為整齣戲打造完整音樂風格與配合劇情創造合適曲調。而胡撇仔戲的進入殿堂獲得認可,也讓風格更多元的音樂登上歌仔戲舞台
在歌仔戲界人稱「柯爺」、「柯老師」,柯銘峰的地位可見一斑。多才多藝的他,除了是多齣膾炙人口歌仔戲製作的音樂與編腔設計,能夠彈奏廿多種樂器的柯銘峰,更常擔綱演出現場領奏的文場樂師,同時也時常忙著教導學生,將戲曲音樂傳承下去
不是音樂科班出身,也沒有高學歷的光環,劉文亮對音樂的熱情,純粹來自於心靈深處原始的渴望,即使不能如願,也沒有反抗,卻意外地在上天的巧妙安排下,註定活在歌仔戲圈子,為歌仔戲譜寫出一支支動人的樂曲。有欣賞的戲曲作曲家,卻從不模仿,只有忠於自我,將心裡那源源不絕的藝術追求,表現在合適的作品上。
和陳孟亮合作過的諸多演員,可能都有著相仿的感受,她的音樂具有一股安定的力量,像是舞台上的隱舞者,牽引著演員與戲共舞,不著痕跡地烘托著戲劇的進行,對此她戲稱自已是「安定靈藥」,而這或者正因她不只擔任過多種戲曲伴奏,親身經歷過戲曲表演訓練的她,比其他樂師更深入理解演員的內在與需求
很多人認為,相較於崑曲的雅,京劇的實,歌仔戲是粗俗、簡陋的一種戲曲,但周以謙以一種了然大度的語氣說:「很多東西,要了解才會喜歡,要懂才會珍愛,交朋友是這樣,藝術也是。」其中,歌仔戲的多元、親民,融合了早期流行歌曲、地方元素的特性,就豐富得讓周以謙愛不釋手。
除了前文介紹的幾位資深音樂設計,在新一輩中也有不少人才,投入豐富歌仔戲音樂的行列,如一心歌仔戲團的駐團樂師何玉光、長期和秀琴歌劇團合作的朱蔚嘉,還有出身臺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系的陳歆翰。而現代音樂家如鍾耀光、李哲藝的跨界參與,也讓歌仔戲音樂增添新風貌。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