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
-
音樂 TCO「書信音緣—鄧麗君與莊奴的空中交會」
讓一代巨星歌聲 重揚字裡行間
今年是鄧麗君逝世廿五周年,四分之一個世紀看來長久,但卻不曾被歌迷遺忘,唱起一首首老歌,優雅的詞彙裡,作詞者莊奴的名字總也如影隨形,兩人書信往返,建立起不渝的師生情緣。臺北市立國樂團以「書信音緣」為題舉辦音樂會,在台大教授沈冬的發想下,以詞人與歌手、鄉土、文學幽情、莊奴筆下的世外桃源等六個主題,讓樂迷體會那歌聲飄揚的字裡行間。
-
企畫特輯 Special
婉約歌聲相伴 說當年的新北女性故事
由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與作曲家李哲藝聯手打造的《何日君再來》音樂劇,從劇名就知道與一代歌后鄧麗君有關,但不是述說她的生平,而是透過她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述說在台灣經濟起飛前的七○年代,三位住在新北市的勞動女性的故事。在那個庶民普遍並不富裕的時代,文藝片給大家情愛歸屬的幻想投射,鄧麗君則讓大家有實踐夢想的勇氣與自信,楊忠衡表示,「這齣戲要獻給那個曾經有夢的金色年代。」
-
音樂新訊
打造動人新曲 詮釋天后絕代風華
廣藝愛樂自成軍以來遵循「創意」、「年輕」、「新視界」三個訴求,在各地舉行多場音樂會、精心設計主題、委託作曲家創作,並且積極參與音樂劇、科技表演藝術等跨領域表演。今年樂團推出的「台灣靚樂計畫Ⅴ」更將以「風華絕代」為題,以四位華語樂壇天后鄧麗君、蘇芮、江蕙、張惠妹作為創作核心,發表四大新創交響協奏曲。 首先,是由近年來創作力豐富的作曲家李哲藝,以鄧麗君的璀璨及丰采為主創作,並邀請中國小提琴家呂思清以琴音詮釋她令人難忘的嗓音。而跨足作曲、指揮、二胡演奏的才子王乙聿,也將創作並親自詮釋江蕙帶給大家那般深刻的土地芬芳。接著,擅長電影配樂製作的作曲家彭彥凱,則以蘇芮的〈酒矸倘賣無〉、〈花若離枝〉編寫創作,交由新生代大提琴家歐陽娜娜詮釋。最後,作曲家王倩停與蘇打綠鍵盤手龔鈺祺(阿龔)攜手,遊走古典與流行音樂之間,讓張惠妹的魅力、活力和爆發力展露台上。四位作曲家、獨奏家的串連,在台上各自展現時代精神,也為一個世代的四位天后致上敬意。
-
專輯(一)
說解璀璨背後的遺憾與情傷
我的生命就是舞台,我在歌聲中找到存在。 ─鄧麗君 華語流行音樂走過了百年的道路,步履匆匆,每個世代皆有其風靡一時,代表性的人物。但究竟有多少歌手能擺脫「流行」,將歌聲烙印為「歷史」?又有多少歌手的歌曲能夠百家傳唱,成為跨世代歌迷共同的情感寄託?鄧麗君是其中一位。 清新脫俗的外表、甜美婉約的歌聲,在大浪淘沙的華語歌壇,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她是台灣最早的跨國歌手之一,同樣的歌聲,在海峽此岸,她被稱為是「愛國歌手」;在彼岸,她是另一位被精神崇拜的「小鄧」;再難找到像她這樣用歌聲陪伴無數人度過半個世紀,並充滿時代傳奇的歌手了。 正因此,九五年暮春,鄧麗君於泰國清邁因氣喘病突發離開人世,多少歌迷守在電視前悼念,不捨地悲嘆紅顏總遭天忌;直到今天,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同聲哼唱,不經意傳來的〈何日君再來〉,還是會令人不由自主地遁入幽微的舊時光。而即便是蔡幸娟、王菲等晚進歌手翻唱她的歌曲,歌迷心底的鄧麗君依然是是獨一無二的「鄧麗君」。 正因此,在鄧麗君離開九年後,由鄧麗君文教基金會籌備的音樂劇《但願人長久》,由多位藝人分飾鄧麗君的童年、少女、成年,成了一場艱鉅任務,畢竟鄧麗君的形象、歌聲已經永駐於所有人的心中,這回利用舞台的虛構性質,勾勒出她的真實形象,對編劇、導演和演員來說都是一大挑戰。 歌唱和學業的衝突 兩個小時的戲要對鄧麗君一生蓋棺論定,這故事該如何下筆?編劇羅啟銳透過鄧麗君最親近的胞弟鄧長禧提供的資料,分別呈現幼年、少女和成年的鄧麗君,劇中除了交代她從十六歲正式開始演唱生涯,二十歲赴日接受歌唱訓練,在台灣、香港和美國等地風光的演唱生涯,直到四十二歲病逝的短暫一生外,更聚焦於這位巨星舞台下不為人知的一面,包括她一生遺憾的求學過程和感情生活。 羅啟銳表示,鄧麗君對唱歌的從小便展露出很高的天分,十二歲那年,鄧麗君參加中華電視台舉辦的黃梅調歌唱比賽,以《訪英台》一曲奪魁,打敗了諸如年紀和經驗都比鄧麗君大很多的楊燕、金陵等其他參賽者。之後,鄧麗君進入金陵女中念書,參加金馬唱片公司舉辦的歌唱大賽, 再以《採紅菱》摘冠,逐漸打開名氣,並獲邀至各大歌廳登台演唱,獲得「娃娃歌后」的稱號, 這是鄧麗君步入歌壇後的第一個外號。
-
專輯(一)
那些繚繞於記憶的歌聲…
無可否認,那些陪著我們一起成長,一起歡樂的歌聲,將永遠陪伴我們繼續往前走。就像鄧麗君、鳳飛飛、蘇芮、蔡琴、齊豫、費玉清等人的歌聲一樣,永遠圍繞在我們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