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鄭皓

相關文章 7 篇
  • 《自由步──一盞燈的景身》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東亞在紐約起舞 疫情下的實體交流

    新冠疫情進入第三年,美國防疫規定在維護公共安全和恢復正常生活的兩個考量之間拉拒,愈來愈顯得莫衷一是,凡是室內群聚的活動,不管是公司、商家、餐廳、學校、場館,主事者都得自己評估開與不開的得失風險。紐約每年1月舉行的北美表演場館研討會,往往有許多圍繞著大會的表演。在停擺1年後,原本準備重整旗鼓,結果Omicron爆發,再度打亂了陣腳,許多預先宣布的表演,都在最後一刻取消。只有日本協會有超過10年歷史的「東亞當代舞蹈節」,主協辦單位與演出者密集協商後,決定照常舉行。

    文字|謝朝宗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2/10
  • 台日舞蹈工作者在線上聚會交流,上排左起為蘇威嘉、鯨井謙太郒與鄭皓,下排右為奧山ばらば。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當透過影像的觀看變為前提…… 台日舞蹈線上交流工作坊側記

    往年在美國表演藝術專業人士協會年會同步舉行的「東亞當代舞蹈藝術節」,今年因疫情之故轉為台日線上交流工作坊,由日方邀請兩位舞踏家鯨井謙太郒和奧山ばらば,與原訂要在藝術節中演出的台灣編舞家鄭皓與蘇威嘉,進行為期半年的深度交流。本文為該工作坊最後一場的側記,讀者可看到台日舞蹈工作者如何突破視訊限制、設計身體練習,以達成交流目的,為舞蹈在國際交流上的可能性帶來了一絲嶄新的曙光。

    文字|呂孟恂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 《微舞作》的三位編舞家:(左起)鄭皓、田孝慈、蘇品文。
    舞蹈

    田孝慈、鄭皓、蘇品文的《微舞作》 「神話」為題 掘探生命當下

    今年「舞蹈秋天」的《微舞作》,由鄭皓、蘇品文、田孝慈擔綱上陣,這回的命題是「神話」,三位新生代編舞家各自從自身體驗取徑:鄭皓的《觸底的形色》從近年的生命低潮狀態,發展為對於量子力學和測不準原理的思考;作為性別研究者、女性主義倡議者的蘇品文,則希望讓觀者在《嗯哼》閱讀到女人與性的關係;田孝慈則以《清醒夢》作為個人創作階段性的回顧,質疑僵固的慣常。

    文字|羅倩、陳長志
    第322期 / 2019年10月號
  • 2018松菸LAB新主藝三位創作者:(左起)姚尚德、鄭皓、周能安。
    企畫特輯 Special

    持續探索、專心創作 實驗室裡放膽玩藝

    今年獲選為「松菸Lab新主藝」的三組創作團隊,分別是周能安《超極★安龍輔助大典》、姚尚德《福壽螺到底該怎麼處理》及鄭皓《動量的條件》;三組製作人馬皆為有持續發表新作、已然趨於成熟的創作者們,他們善用此次入選Lab新主藝的契機,在松山文創園區提供的空間、經費和陪伴創作顧問等資源下,或延伸作品實驗、或嘗試不同表演型態、或深化概念發展,以期在這個表演的「實驗室」中,放膽一搏、埋頭實作,以在他們不同的創作生涯階段裡,釋放無比能量。

    文字|陳茂康
    第311期 / 2018年11月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今年,他們想看的是……

    又到了每年「頭殼抱咧燒」的時刻了,本刊依循往例,整理了今年三月至十二月的重頭戲,挑戰戲迷樂迷舞迷的「抉擇困難症候群」,也逼戲迷樂迷舞迷捫心自問:「如果電影與劇場同時落水,你會救誰?」喔不是啦,你會為誰掏錢?當然,也循例找來十位心有定見的達人名家,看看他們燒腦後的選擇清單為何,讓讀者看看,他們是否與自己心有靈犀一點通

    文字|鄧樹榮、鄭皓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 舞者鄭皓
    專題

    現身說法:舞者鄭皓 面對熱愛與生存 不悲觀也無法樂觀

    回到基本面來講,雖然我個人覺得精神性的東西才是最核心的,其他都是次要的,都只是為了要輔助這個核心。但現實來說,工作與收入完全不相符,連基本工資的水平都達不到,這很恐怖。一般行業,勞心的報酬通常高於勞力,但在表演藝術圈子則未必。

    文字|張慧慧、林韶安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 《男人與狗》由三位年屆而立的新銳編舞者呈現一段段舞蹈劇場即景。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驫舞劇場三位新銳編舞者

    《男人與狗》 邁入三十前的人生回望

    由陳武康、蘇威嘉領軍,標榜全男舞團的驫舞劇場,上半年由三位年屆而立的新銳編舞者黃詠懷、黃懷德、鄭皓接力「男人編跳」的風格,推出新作《男人與狗》,從「男人像狗、女人像貓」的既定印象延伸,結合即將卅歲的生活經驗與成年焦慮,呈現一段段舞蹈劇場即景。 舞作從三個人的獨舞展開,表現出各自的身體質地。黃詠懷時而流線、時而頓挫的動作,象徵對未來人生走向的猶豫。從數學系跨足習舞的鄭皓,透過仿如機器人以關節帶動的身體,反映原本習於運作腦袋的自己對運作身體的渴望和實驗。黃懷德和物件的共舞,是舞作中「狗與人」的意象最鮮明的,他的舞段充滿對童年與祖父母共度的回憶,搞笑也溫馨。 「男人與狗的共同點,是忠誠。」但,如何忠於自己?狗的難馴野性,某種程度也反射了人逃離現實圍困的渴望。《男人與狗》是三個大男孩走向卅歲人生分水嶺前的回望,回望孤單,回望無助,最終,回望帶來遁逃的小小快樂,而那樣的快樂,竟也成為支撐自己繼續前行的動力。

    文字|鄒欣寧
    第244期 / 2013年04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