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瑪麗.齊瑪曼
相關文章 3 篇
-
現象‧現場
當導演,也得看天吃飯?
美國表演藝術工業嚴謹,自有人才供需,所以早有一套制式的教學做法傳承,讓所有的學生都能遵循一套「好用的公式」。台灣的工業鬆散,觀眾要求不高,市場需求小,因而有許多導演人材不是流失,就是在原地徘徊。但是即使一開始沒有招牌響亮的導演老師主導校園製作,單純以演員角度考量的劇場創作,其實不難發現創意的「奇蹟」與「生機」,學問在於如何引導而已。
-
美國
從學院走入劇院的說書人
去年以《變形記》獲得東尼獎最佳導演獎的瑪麗‧齊瑪曼,相當「學院派」,一直都在大學擔任表演學系教授,並且喜好從古典文學的長大文本中尋找創作靈感,把古老的故事說得生機盎然。近期她更致力於製作與戰爭有關的《特洛伊女人》,也將與菲利普‧格拉斯合作,她說:「我非常反對現今美國對全世界強悍的態度,而這齣戲正好給我一個機會表現立場。」
-
倫敦
痛苦是世界的河流……
相對於《黑騎士》,威爾森與威茲(及布雷南)合作的《胡錫後傳》更見潔淨與昇華,故事角色不只是正邪與善惡的二分,卻來個扭轉辯證,才讓人更覺悲從中來。怪形怪相的角色都以己慾為道,在絢麗艷亮佈景下狂歡作樂,慾望肆濫;胡錫與小兒卻以最淨樸的「人性」存在,承受生命的不幸。邪與善,正與惡,如何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