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森斯
-
焦點專題 Focus 英國、美國
明星、名牌,在串流時代是否仍是票房保證?
在過去10年,串流影音影響了各類型表演藝術的發展,加上疫情幾年的影響,透過網路的串流影音更深入一般大眾的生活,這產生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過去幾十年的「錄音」、「錄影」的「明星」或「大師」,是否還能向過往擁有「影響力」和吸引市場的「消費力」?這個問題,似乎也和過去和即將到來的新樂季,各大樂團新任及即將卸任的首席指揮,有密切的關係。 美國:明星指揮與票房保證,是魚與熊掌的選擇題嗎? 過去很少有一位指揮家同時兼任兩個美國傳統頂尖樂團首席指揮,但是這個紀錄被杜達美(Gustavo Dudamel)刷新,他將身兼美國預算最高的洛杉磯愛樂,以及過往名氣最大的紐約愛樂首席指揮。不過,詭異的是洛杉磯愛樂只和他續約到2026年,而紐約愛樂的網站,首頁仍然高掛現任首席指揮梵志登(Jaap van Zweden),即使紐約愛樂新樂季銷售重點有2025年3月和5月杜達美指揮馬勒及和鋼琴家王羽佳合作,但紐約愛樂官網寧可主打鋼琴名家系列(Star Pianists),卻沒有更積極地宣傳杜達美? 同樣是美國名門的芝加哥交響,原本首席指揮是82歲的慕提(Riccardo Muti)和即將接任的28歲麥凱萊(Klaus Mkel),在首頁並列,這個操作似乎也可以看到不同樂團,對待網路宣傳是否足夠重視的「態度」。如果請來新任首席指揮是為了票房,那麼到底要不要重點宣傳? 在美國傳統頂尖樂團,其實還有兩位原本在商業錄音發行被串流逐漸取代之前,就已經力捧出道的明星指揮波士頓交響的尼爾森斯(Andris Nelsons)以及費城管絃樂團的聶澤-瑟金(Yannick Nzet-Sguin),這兩位在國際知名度也非同小可,尼爾森斯兼任德國萊比錫布商大廈首席指揮,
-
焦點專題 Focus 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音樂總監
安德里斯.尼爾森斯 跨越兩大洲的聲音魔法師
生於拉脫維亞音樂家庭的安德里斯.尼爾森斯(Andris Nelsons),是現今最活躍於國際樂壇的中生代指揮家之一。他目前同時帶領著歐洲與美國最負盛名的兩大交響樂團,也充分運用了這個契機讓他們彼此交流、產生出新的音樂火花。11月中旬尼爾森斯將帶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來台,這也是他2018年就任後第一次和布商大廈樂團在台灣演出,並將帶來與樂團有深厚連結的作曲家舒曼、孟德爾頌、華格納、布魯克納的作品。為了讓台灣樂迷更了解尼爾森斯以及他與樂團之間的更多面向,我們特別透過越洋專訪,讓他為台灣觀眾娓娓道來關於他及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的二三事。 Q:請問您對音樂與指揮的熱情是怎麼樣開始的?在您職業生涯中,哪些關鍵時刻對您產生了特別的影響? A:我生長在一個音樂家庭,因此,我對音樂的喜愛與熱情是從我有意識開始就一直存在。我曾經學習鋼琴、小號,同時也唱歌。5歲時與父母一起在里加(編按:Riga,拉脫維亞首都)觀賞第1場歌劇演出《唐懷瑟》,對我來說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我的音樂生涯最初是以小號演奏家開始,這使我有很多機會分析許多不同指揮家的帶領方式。在樂團工作同時,我一邊學習指揮,這是我從小到大的夢想。我的指揮生涯是從拉脫維亞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開始的,之後又擔任了位於德國黑爾福德(Herford)的西北德愛樂樂團(Nordwestdeutsche Philharmonie)和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City of Birmingham Symphony Orchestra)音樂總監。我感到非常幸運能有這些經歷,這些時期對我來說非常重要,並對於我不斷追求成長和發展有著非常多的養分。 Q:您認為哪些指揮家對您有很大的影響?他們是以什麼方式影響您? A:作為一位年輕的指揮家,我聆聽過許多指揮家的演出,並留給我深刻的印象,如伯恩斯坦、卡拉揚、克萊伯等等。楊頌斯(Mariss Jansons)對我個人的指揮生涯初期有很大的影響,他鼓勵我、支持我,我從他身上學到了
-
焦點專題 Focus
團員視角下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
創立於1743年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是世界上第一個由市民階級發起而組成的樂團,一開始只有16位樂手,隨著時間發展,樂團的規模逐漸擴大,並在西洋音樂史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歷史上許多知名的作曲家,都曾與這個樂團有著深厚的連結,由樂團首演他們的作品,包括貝多芬、舒曼、布拉姆斯、華格納、布魯克納等。孟德爾頌更是樂團的第5任首席指揮(Gewandhauskapellmeister),並帶來許多深遠影響。 在這280年的累積下,讓布商大廈管絃樂團以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特有的聲音傳統在國際樂壇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其中最獨一無二的,就是絃樂的音色,「比較暗、但柔軟的音色,這個聲音的特質,就是樂團深沉的基底。」樂團中提琴首席Dorothea Hemken解釋。為了要維持這個傳統,樂團在各方面皆做了努力,包括樂器的選擇,如堅持使用德式單簧管及德式長號。此外,2004╱2005樂季,樂團與萊比錫音樂院共同合作成立了孟德爾頌國際樂團學院(International Mendelssohn-Academy Leipzig),讓來自各地的年輕學子都有機會在樂團裡實習,並在排練和演出中,學習到樂團獨有的音色及語彙;其中一些學員甚至在實習結束後,順利通過甄選成為樂團的一分子。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酒神、暴君、哲學家 那些點亮舞台的音樂魔法師
指揮,往往都有獨特的性格,或是王者的性格,因為他必須駕馭一個樂團,其音樂知識與博學,當然必備,領袖魅力更是不能缺乏。但就算是王者也有百百款,有像酒神一般隨興但音樂超有魔力的福特萬格勒,有講究理性如同阿波羅的托斯卡尼尼,有充滿哲學思維的傑利畢達克,也有以要求嚴格、性格如暴君獨斷的卡拉揚
-
藝號人物 People 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尼爾森斯 保持謙卑,洞察他人之美
拉脫維亞籍的安德里斯.尼爾森斯是目前世界樂壇最受矚目的中生代指揮家,師從甫離世的大師楊頌斯,他表示,大師帶給他最重要的一個影響是:「音樂」永遠是首要考慮的事,而非指揮或音樂家自己的主觀意識;演奏就是一種關於服務與保持謙卑的任務。現任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的尼爾森斯,將於二月帶著樂團造訪亞洲,先至台北後至香港,為樂迷帶來多首經典樂曲,獻上精采絕倫的音樂饗宴。
-
藝@CD
欲罷不能的蕭斯塔可維奇
拉脫維亞籍的指揮尼爾森斯帶著「北美五大」之一的波士頓交響樂團,從二○一五年起展開蕭斯塔可維奇一系列交響曲的錄製工程,迄今已憑這系列三次拿下葛萊美獎最佳古典管絃樂演奏獎。尼爾森斯可說是承繼了蕭斯塔可維奇已降的俄國交響樂一脈,透過這兩張尼爾森斯與波士頓的錄音,我們彷彿重新聽到了作曲家內在的自我對話。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德奧法
人事搬移新氣象 群雄並起掀風雲
隨著多個交響樂團的人事更迭,新任總監、首席指揮陸續上任,各團的新樂季節目也呈現了不同的企圖心。如新任柏林愛樂首席指揮佩特連科不但排出了馬勒,還擴及與馬勒同時代但樂迷較為陌生的蘇克;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新任首席指揮尼爾森斯則主打「舊、新、少見」的兼容特色,還關注到克拉拉.舒曼的兩百周年誕辰。而適逢貝多芬的廿百五十年誕辰,各式各樣的貝多芬,當然會在各大音樂廳回響不斷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一流樂團 名家與名家的雙重加成
歷史悠久的英國伯明罕交響樂團,在前任音樂總監拉圖的帶領下,從地方性樂團成為國際性一流樂團的傳奇,迄今依舊為人津津樂道;而在現任總監尼爾森斯領軍下,樂團表現更上層樓,為世人讚嘆。這個傳奇性樂團終於將在十一月首訪台灣,搭配備受矚目的小提琴家希拉蕊.韓,名家名團的精采演出,令人引領以待。
-
焦點專題 Focus 候選人簡介
六位樂壇新星,誰能笑傲江湖?
連續幾個交響樂團對外公告下屆音樂總監與指揮後,令眾人難以置信,這些陌生的名字有的從未與樂團公開合作,有的媒體幾乎沒聽過,更在樂迷閱歷之外。 環顧古典樂界,新銳指揮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頭來,這些不到四十歲的新興指揮們,不乏音樂世家出身,更有幾位是當代重要指揮家之子,不僅贏得各項國際大賽,更準備接下各國大團,並在二○○八到二○一○年樂季大展身手。 為預測明日之星,本刊特別舉辦票選活動,從台灣地區具有影像、錄音與相關資料的條件允許之下,以四十歲以下作標準,選出六位菁英作為候選對象進行票選。當然,新銳指揮決不只如此,才器能力或許超過六位,但無法搜尋完整影音者,為了公正,僅能列入遺珠之憾,只作簡單介紹。 這些稚嫩的臉龐、羞澀的笑容、操著南美洲口音、戴著近視眼鏡加上小捲捲頭,有著什麼樣的魅力和能力呢?在投票前,先一起拿著放大鏡找一找吧! 弗拉基米爾.尤洛夫斯基Vladimir Jurowski 36歲,1972年出生於莫斯科 弗拉基米爾.尤洛夫斯基的父親是同樣身為指揮家的米凱爾.尤洛夫斯基(Mikhail Jurowski),從小就受到父親的耳濡目染,在家鄉莫斯科音樂學院(Music College of the Moscow Conservatory)完成基礎音樂訓練,在一九九○年舉家遷往德國之後,他持續在德勒斯登與柏林接受高中的音樂課程,師從名指揮家、柏林歌劇院音樂總監羅特(Rolf Reuter),並與俄羅斯鋼琴家史凱金(Semion Skigin)學習聲樂指導課程。一九九五年,二十三歲的尤洛夫斯基在威斯福特慶典(Wexford Festival)中指揮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歌劇《五月的夜晚》May Night,開始受到國際矚目,同年在皇家歌劇院柯芬園演出威爾第歌劇《納布果》Nabucco,讓他大放異彩。許多知名的歌劇院也紛紛與他合作,如皇家歌劇院柯芬園、巴黎巴士底歌劇院、威爾斯國家歌劇院、德勒斯登歌劇院等
-
焦點專題 Focus 評鑑團說
他們心目中的TOP 3
票選指揮星光幫,本刊特邀張己任、歐頭、王世強、李勤一、林采韻、施迪文六位長期觀察古典音樂界動向、具有相當音樂專業及指揮家等身分者擔任評鑑團成員,依據「台風」、「外型」、「親和力」、「台灣熟悉度」、「樂曲詮釋」、「樂團掌握」、「未來發展潛力」、「整體表現排名」共八個不同項目給分,將結果製圖分析,讓整體排名以最清晰的方式呈現。在得知結果前,不妨先聽聽評審團們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