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尼爾森斯

相關文章 7 篇
  • 哲思型的指揮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酒神、暴君、哲學家 那些點亮舞台的音樂魔法師 指揮個性百態

    指揮,往往都有獨特的性格,或是王者的性格,因為他必須駕馭一個樂團,其音樂知識與博學,當然必備,領袖魅力更是不能缺乏。但就算是王者也有百百款,有像酒神一般隨興但音樂超有魔力的福特萬格勒,有講究理性如同阿波羅的托斯卡尼尼,有充滿哲學思維的傑利畢達克,也有以要求嚴格、性格如暴君獨斷的卡拉揚

    文字|賴家鑫、曹哈利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尼爾森斯
    藝號人物 People

    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尼爾森斯 保持謙卑,洞察他人之美

    拉脫維亞籍的安德里斯.尼爾森斯是目前世界樂壇最受矚目的中生代指揮家,師從甫離世的大師楊頌斯,他表示,大師帶給他最重要的一個影響是:「音樂」永遠是首要考慮的事,而非指揮或音樂家自己的主觀意識;演奏就是一種關於服務與保持謙卑的任務。現任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的尼爾森斯,將於二月帶著樂團造訪亞洲,先至台北後至香港,為樂迷帶來多首經典樂曲,獻上精采絕倫的音樂饗宴。

    文字|吳毓庭、Hilary Scott
    第325期 / 2020年01月號
  • 蕭斯塔可維奇《第四、十一號交響曲》
    藝@CD

    欲罷不能的蕭斯塔可維奇

    拉脫維亞籍的指揮尼爾森斯帶著「北美五大」之一的波士頓交響樂團,從二○一五年起展開蕭斯塔可維奇一系列交響曲的錄製工程,迄今已憑這系列三次拿下葛萊美獎最佳古典管絃樂演奏獎。尼爾森斯可說是承繼了蕭斯塔可維奇已降的俄國交響樂一脈,透過這兩張尼爾森斯與波士頓的錄音,我們彷彿重新聽到了作曲家內在的自我對話。

    文字|歐頭
    第323期 / 2019年11月號
  • 柏林愛樂首席指揮佩特連科
    特別企畫 Feature

    德奧法 人事搬移新氣象 群雄並起掀風雲

    隨著多個交響樂團的人事更迭,新任總監、首席指揮陸續上任,各團的新樂季節目也呈現了不同的企圖心。如新任柏林愛樂首席指揮佩特連科不但排出了馬勒,還擴及與馬勒同時代但樂迷較為陌生的蘇克;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新任首席指揮尼爾森斯則主打「舊、新、少見」的兼容特色,還關注到克拉拉.舒曼的兩百周年誕辰。而適逢貝多芬的廿百五十年誕辰,各式各樣的貝多芬,當然會在各大音樂廳回響不斷

    文字|邱秀穎、Monika Rittershaus、Christian Michelides
    第320期 / 2019年08月號
  • 尼爾森斯指揮伯明罕交響樂團演出。
    音樂

    一流樂團 名家與名家的雙重加成 伯明罕交響樂團首訪 尼爾森斯與希拉蕊.韓雙星交映

    歷史悠久的英國伯明罕交響樂團,在前任音樂總監拉圖的帶領下,從地方性樂團成為國際性一流樂團的傳奇,迄今依舊為人津津樂道;而在現任總監尼爾森斯領軍下,樂團表現更上層樓,為世人讚嘆。這個傳奇性樂團終於將在十一月首訪台灣,搭配備受矚目的小提琴家希拉蕊.韓,名家名團的精采演出,令人引領以待。

    文字|李秋玫、Neil Pugh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 焦點專題 Focus

    六位樂壇新星,誰能笑傲江湖?

    連續幾個交響樂團對外公告下屆音樂總監與指揮後,令眾人難以置信,這些陌生的名字有的從未與樂團公開合作,有的媒體幾乎沒聽過,更在樂迷閱歷之外。 環顧古典樂界,新銳指揮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頭來,這些不到四十歲的新興指揮們,不乏音樂世家出身,更有幾位是當代重要指揮家之子,不僅贏得各項國際大賽,更準備接下各國大團,並在二○○八到二○一○年樂季大展身手。 為預測明日之星,本刊特別舉辦票選活動,從台灣地區具有影像、錄音與相關資料的條件允許之下,以四十歲以下作標準,選出六位菁英作為候選對象進行票選。當然,新銳指揮決不只如此,才器能力或許超過六位,但無法搜尋完整影音者,為了公正,僅能列入遺珠之憾,只作簡單介紹。 這些稚嫩的臉龐、羞澀的笑容、操著南美洲口音、戴著近視眼鏡加上小捲捲頭,有著什麼樣的魅力和能力呢?在投票前,先一起拿著放大鏡找一找吧! (以下以年齡大小排列) 弗拉基米爾.尤洛夫斯基Vladimir Jurowski 36歲,1972年出生於莫斯科 弗拉基米爾.尤洛夫斯基的父親是同樣身為指揮家的米凱爾.尤洛夫斯基(Mikhail Jurowski),從小就受到父親的耳濡

    文字|李秋玫
    第182期 / 2008年02月號
  • 杜達美可說是「初生之犢不畏虎」的代表
    焦點專題 Focus

    他們心目中的TOP 3

    票選指揮星光幫,本刊特邀張己任、歐頭、王世強、李勤一、林采韻、施迪文六位長期觀察古典音樂界動向、具有相當音樂專業及指揮家等身分者擔任評鑑團成員,依據「台風」、「外型」、「親和力」、「台灣熟悉度」、「樂曲詮釋」、「樂團掌握」、「未來發展潛力」、「整體表現排名」共八個不同項目給分,將結果製圖分析,讓整體排名以最清晰的方式呈現。在得知結果前,不妨先聽聽評審團們怎麼說!

    文字|張己任、歐頭、王世強、李勤一、林采韻、施迪文
    第182期 / 2008年02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