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瑪.柏格曼
-
戲劇
讓小劇場與傳統戲曲熱烈擁抱
以「主題策展」為大方向的兩廳院「新點子劇展」,在做過「文學」、「文本」之後,今年則更張開跨界腳步,讓「小劇場」與「傳統戲曲」來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熱烈擁抱,從十幾個團對提案中選出了老字號招牌的「金枝演社」,還有兩個年輕的表演團隊「西田社戲曲工作室」、「戲點子工作坊」。在小劇場裡,可以看到創意十足的京劇、崑劇、布袋戲,打破觀眾對傳統戲曲的想像。 不同於往年,今年的新點子劇展除了五月十九日到六月五日將於實驗劇場連續三週拼台演出,還首度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合作,六月十一到廿二日轉至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曲藝館巡迴演出。
-
戲劇
從洛可可的縱慾激情到歷史浪潮中的個人解放 評《沙德侯爵夫人》
三島由紀夫的《沙德侯爵夫人》是從沙德周圍的一群女性,進行慾望權力與世俗道德矛盾的迂迴演繹。在虐待與被虐待,奴役與主宰的前景運作中,昻揚的法國大革命步伐如同平行發展的解放聲浪,邁步向前。
-
講座摘要
黑石紅血的祭壇 從《沙德侯爵夫人》談性愛與權力
《沙德侯爵夫人》將女人放置在一種雙重性別的弔詭中:首先,這齣戲強調由女性觀點來呈現十八世紀法國思想革命導師與性虐待狂(Sadism)字源始祖的沙德侯爵(Marquis de Sade, 1740-1814),然而這「女人眼中的男人」却又同時是「男人(編劇三島由紀夫人與導演英格瑪.柏格曼)眼中女人眼中的男人(沙德)」,因此做爲一位女性評論者,在延續此種性別弔詭的同時,如何才能夠進一步自我顚覆這「女人眼中男人眼中女人眼中的男人」的性別位置,便成了一種當務之急;其次,不論是在沙德的色情小說或三島的劇本,女人談論沙德的方式早已被預設成一種處女/妓女的二元對立,是要用西米安妮夫人的扇子或是聖芳德夫人的馬鞭,便成了女人面對沙德的抉擇兩難。 因此談論時的焦慮不僅存在於傳統男性閱讀沙德方式(宗敎-哲學-色情三位一體;十八世紀啓蒙末期反人本的自由主義精神;結合色情與社會道德踰越的色慾觀等)之外的另闢蹊徑,更在於鬆動男/女,壓抑/解放二元對立的同時仍冀望有性別政治批判的轉圜空間。以下將分兩大部分進行討論,由劇本中的女人與劇本外的女人交織對照,呈現女性在沙德色慾烏托邦(pronoutopia)中的境況。 男人:在/不在的魔鬼 首先在舞台上,六個女人反覆談論著唯一不在場的男人沙德,使他成爲一則隱喩,一種要不斷透過言說塡補的符號。蒙特利爾夫人,沙德的岳母,精明幹練,老謀深算,在她井然有秩的道德世界裡,沙德是敗德的惡魔。安妮,沙德夫人的妹妹,傾心仰慕於姊夫而與姊姊爭風吃醋。西米安妮男爵夫人象徵宗敎,而聖芳德伯爵夫人則是沙德放蕩形骸的信徒,夏洛特女管家則突顯社會階級之差異,冷眼旁觀這貴族世界的凋敝崩毀。而利妮雅沙德夫人,則是在一往情深、執意孤行中堅持對丈夫的耿耿忠心,將沙德的情慾浪漫化爲「盜竊來的聖火一樣燃燒」。 於是我們有三島詩與花的語言,充滿官能美與挑逗性,結合了種種神秘與頹廢的意像。我們有柏格曼純淨得無一物窒礙的舞台空間,只用顏色去帶出情感的溫度:由墨綠、火紅到最後的灰白,像極了《哭泣與耳語》中那個意義封閉、情感壓抑的敏感世界,就看著這六個女人──道德的、淫蕩的、純眞的,浪漫的、宗敎的、世俗的──交織出極大的情感張力,下有一觸即發的惡毒、怨懟、暴力與深情,在舞台上從不出現的沙德,在受盡道
-
焦點
揭開第七封印
劇場,是裝滿人性矛盾的黑盒子。自從讓聖奧古斯丁定罪成「淫褻」,劇場就給貼上了道德的封條:「洩露天機者,死。」 然而,抗議的靈魂一次又一次地以「眞實」衝撞觀衆,以「敗德」揭發人心; 這些靈魂聚集一起,透過一隻受咒的大手一舉揭開劇場的第七封印,赤裸裸的哭號與耳語令觀衆戰慄,上天沉默。這隻手就是──英格瑪.柏格曼。
-
焦點
魔燈 劇場導演柏格曼
電影像迷人的情婦劇場則像是忠實的妻子──英格瑪.柏格曼
-
焦點
盡現古典風華 柏格曼的劇場生涯
你們有沒有見過,矗立於馬爾默市立劇院(Malm City Theatre)大廳中的雕像泰利亞?一尊巨大,豐腴的美麗女性身軀,有著一張粗野、無慮的臉孔;她跨出大剌剌的步伐走來,手中拿著哭面和笑面。她絲毫不臣服,完全自由,臉上露出無比神奇的笑容。這就是我所看到的劇場,在它最善最眞的時刻。 ──英格瑪.柏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