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國家戲劇院

相關文章 8 篇
  • 戲台酒館搭配大幕、鏡面、化妝燈與戲服,一如私密的後台空間。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國家戲劇院

    「戲台咖」 體驗劇場生活 從這裡開始

    國家戲劇院的大整修,讓民眾最有感的革新,不是舞台地板更新或自動懸吊系統引進,而是將一樓地面層原來的商店區打掉重練,重新規劃展現的「戲台咖」。劇場人出身的設計團隊,融合前台、側台、後台的空間概念,以劇場人、觀眾的實用角度出發,讓民眾在此體驗「劇場生活」,也植育培養屬於台灣的看戲文化。

    文字|陳茂康
    第293期 / 2017年05月號
  • 上舞台固定式燈光電動吊桿
    焦點專題(二) Focus

    翻新內在美 國家戲劇院休館UPGRADE!

    上月二十六日下午國家戲劇院迎來本年度最後一場演出, 兩廳院新任吉祥物「馬克白」蹦跳登台, 成為最後一位踏上這個已使用了近卅年的老舊舞台的「幕後人員」, 並開啟接下來修館長達八個月的序幕。 這個歷時十年,歷任總監們念茲在茲的大計畫, 接續去年國家音樂廳的腳步,耗資更為龐大,耗時亦更久。 究竟這個被戲稱為「隱形的升級計畫」, 為什麼要修?要怎麼修?要修哪裡? 讓我們先行一窺從未曝光過的戲劇院神秘第六層後台心臟與舞台現況, 並期待明年三月重裝上陣全面升級的國家戲劇院, 能讓藝術家們「飆」得更痛快。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說:「整修後,我們就是會像國家兩廳院。只是它更好!」
    焦點專題(二) Focus

    我們開了好的公路,就看藝術家怎麼飆

    繼去年音樂廳休館四個月「微整型」,今年輪到工程規模更大的國家戲劇院,為期八個月的工期將從七月開始,展開演出設備、系統、安全設施、觀眾席區域的全面升級、更新。但對觀眾來說,這次的重點修復工程幾乎是隱形的升級計畫,難以讓觀眾一看便知,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表示:「我們開了好的公路,就看藝術家怎麼飆。」「把使用權交給藝術家,使用新劇場後的演出成果就交由觀眾來評斷。」

    文字|黎家齊、張慧慧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小小明星戲劇夏令營

    暑假到了,小朋友除了踏靑郊遊、出國旅行之外,最熱門的就是參加各式各樣的夏令營了!由國家戲劇院主辦的「小小明星戲劇夏令營」,讓愛看戲、愛秀、滿腦子奇幻想像的小學生,多了一種選擇。 課程共有十四堂,第一堂參觀國家戲劇院及實驗劇場,五光十色的舞台背後藏著什麼神秘力量,可以讓一齣戲誕生呢?高高的燈桿架了那麼多燈,怎麼控制才不會「鬼打架」呢?第二到第四課堂,老師帶領你的身體作各式各樣的創造開發;第五到第六堂課則要訓練大家的聲音;跳跳叫叫之後,第七到第八堂課老師整合前面所學的,讓小朋友開始進入「戲劇」的世界;接下來有六堂課讓小朋友「排戲」,劇本包括:《白的像雪,紅的像血──白雪公主的故事》、《愛麗絲夢遊仙境》、《門》、《夏綠蒂的網》、《仲夏夜之夢》、《偷星星的男孩》。課程最後當然要讓學員們上台體驗「明星」滋味,躍上國家戲劇院的大舞台,讓自己的辛苦努力可以閃亮發光。 四個梯次的課程,每一個梯次招收三十名學員,小學二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都可以報名喜歡。上課時間:第一、三梯次上午九點三十分至十一點三十分,第二、四梯次下午二點到四點。報名詢問電話:(02)23431637。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67期 / 1998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九四回顧

    誰最熱門? 1994節目排行榜見「高下」

    1.由觀衆入場數的統計綜合看來,兩廳院所主辦的節目,無論是音樂或是戲劇表演,似乎平均觀衆人數較多。這原因應與其票價較低廉有關。以較低的票價來鼓勵更多的觀衆與表演藝術活動,原來就是其一貫政策。由此統計表應可得到證明。 2.無論是音樂廳或是戲劇院的節目,除了七月份兩廳院休館保養外,排行榜內的節目演出日期平均分佈在一整年,可以說並無大小月之分。 3.音樂廳的前二十名中,國外知名音樂團體幾乎包辦了一半,即使是高票價的節目,只要是屬於世界級,仍能吸引觀衆的參與。至於其它排名則依序爲推廣性及節慶特別節目等。這些節目的票價都屬於中低價位,且大多有其特定觀賞族群。 4.戲劇院前十五名中,絕大多數的節目是由國內知名表演團體所演出,其中雲門舞集的三齣舞碼均能近入前十名。 5.根據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於八十三年對兩廳院的觀衆所發出的問卷中發現:雲門舞集、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國家音樂廳管弦樂團及表演工作坊等均屬於觀衆最欣賞的國內表演團體之一。這項調査與年終排行結果是相當一致的。

    文字|朱乃利
    第28期 / 1995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表演場所現況(上)──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

    國家劇院和音樂廳是中國人有史以來耗資最鉅、設備最新的表演場地。國內所有其他的館、廳、中心的場地條件都遠遠瞠乎其後。 然而金玉雕琢的殿堂和聲光並茂的設備,也以驕人的硬體考驗著所有對應的軟體──第一流舞台在期待第一流的管理和營運,期待第一流的演出,期待第一流的觀賞水準。 我們,能回應這樣的期待嗎?

    文字|本刊編輯部
    試刊號 / 1992年10月號
  • 國家音樂廳挑高三層的屋頂上大型水晶吊燈高懸,牆面、地面大理石爲質材,倍增尊貴典雅的氣勢。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飛簷下的現代──兩廳院建築與聲光

    淸晨,當曙光在澄黃的琉璃瓦間流動,它仍靜靜地沉睡,任早起的市民在它闊大的廊間或漫步或歌舞或做早課。黑夜,當星斗在頂上輝耀,它也點亮一身華麗燦爛,散發無限的光彩,以迎送絡驛不絕的賓客。位於台北市愛國東路與信義路間的兩座典麗建築──國家戲劇院和音樂廳,五年來已漸漸卸下它在外觀上遙不可及的殿堂形象,成爲台北市擾攘快速的生活步調中,一個必要的休止符,讓人們得以暫時停歇,一饗心靈的盛宴。 流轉在時間空間中的廳院 樑枋上彩繪的裝鑾、朱紅大柱與繁複斗拱支撐起的廡殿重檐與歇山重檐頂上澄黃的琉璃,國家戲劇院和音樂廳在外觀上採取了傳統中國木構造的宮殿建築形制,以雄偉的氣勢矗立於台北市中正區佔地廿五公頃的基地上,與中正紀念堂成三山並立之勢。登人堂奧,則見大型水晶吊燈高懸,大理石爲地板、牆面素材,益增整楝建築尊貴的氣氛。這兩座建築,自民國六十七年七月由中正紀念堂籌建小組與和睦建築師事務所簽訂委託設計契約書起,至七十六年七月底完成所有建造及安裝工作止,歷時九年,動用經費近新台幣七十四億元。七十六年十月卅一日正式開幕營運,成爲國内最高水準的表演藝術中心。教育部並自七十六年八月起,邀集相關學者專家成立驗收小組,展開審慎嚴謹的設備試運轉測試,演出試運轉主、客觀測試,建築及其他設備測試,各項驗收工作在七十七年十二月完成。五年來,兩廳院演出節目近五千場,觀衆達二百萬人次,對於提昇國内表演藝術水準,培養表演藝術人才,普及表演藝術欣賞人口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國家戲劇院地下二層,高七.五公尺,地上六層,高四十六公尺,總樓地板面積約45,760平方公尺,觀衆席位數爲1,522席,可作國劇、歌劇、話劇、芭蕾、現代舞等演出。主要設備包括旋轉舞台、升降舞台、樂隊升降台、孤形天幕景、防火幕、電腦控制佈景吊具、全套舞台燈光控制、音響、通訊安全監視、空調、火警消防排煙等系統。舞台地板係採用奧勒崗(Oregon)松木製成,其特性是當固定舞台佈景的釘子拔除後,地板上的釘孔又會自動癒台。舞台分爲主舞台,寬廿六.六公尺,自前至後等分爲四片,可自動升降;左側舞台,寬十六.九公尺,深十四.五公尺,高八公尺,置有舞台車(stage wagon)三部,大小與主舞台每片大小相同,當其駛進主舞台後,即可將主舞台下降,達成換景的功能;後舞台寬十八.

    文字|饒嘉齡
    試刊號 / 1992年10月號
  • 新編的《陳三五娘》,劇本演員俱見功力。
    演出評論 Review

    傳統的老戲,新編的經典 《陳三五娘》觀後記

    傳統的閩南台灣歌仔戲《陳三五娘》,經過劉南芳的重新編寫,不但情節緊湊、菁華盡出,而且另外加入的〈小悶〉和〈盟誓〉兩小段,更爲整齣戲添增魅力,堪稱是舊劇新創的典範。

    文字|劉宇均
    第6期 / 1993年04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