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台酒館搭配大幕、鏡面、化妝燈與戲服,一如私密的後台空間。(戲台咖 提供)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不只來看戲─ 藝文複合空間大挑戰 國家戲劇院

「戲台咖」 體驗劇場生活 從這裡開始

國家戲劇院的大整修,讓民眾最有感的革新,不是舞台地板更新或自動懸吊系統引進,而是將一樓地面層原來的商店區打掉重練,重新規劃展現的「戲台咖」。劇場人出身的設計團隊,融合前台、側台、後台的空間概念,以劇場人、觀眾的實用角度出發,讓民眾在此體驗「劇場生活」,也植育培養屬於台灣的看戲文化。

國家戲劇院的大整修,讓民眾最有感的革新,不是舞台地板更新或自動懸吊系統引進,而是將一樓地面層原來的商店區打掉重練,重新規劃展現的「戲台咖」。劇場人出身的設計團隊,融合前台、側台、後台的空間概念,以劇場人、觀眾的實用角度出發,讓民眾在此體驗「劇場生活」,也植育培養屬於台灣的看戲文化。

今年三月初,國家戲劇院完成整修、重新開門,邁入卅歲的兩廳院要奏出新章,也必先利其器,在這得容下全台灣、全世界表演藝術家的空間裡,對於觀眾,乃至所有到訪的表演者、工作人員,甚或周遭市民及觀光客來說,最有感的革新可能不是舞台地板的替換、自動懸吊系統的引進,而是「戲台咖」的誕生。

由翻轉迪化街老屋,為其注入文創活力,從而「掘」起大稻埕人文歷史風華的周奕成,與營運總監鄭佳睿、舞台設計張哲龍、燈光設計江佶洋等人,一同帶領的「世代戲台」團隊,趁著劇院而立之前,獻上最有心意的大禮:重整地面層空間、打造全新觀戲體驗。出身劇場的張哲龍與江佶洋,對於兩廳院有著滿滿的情感,當然也有熊熊的意欲,他們期望改變的,不只是場地的運用、商品的販售、餐點的供應等後期方針,他們要從最原始的概念出發,以擅長的空間設計與規劃在觀眾心中種下秧苗,植育培養屬於台灣的看戲文化。

我們一直都在這個地方  就像在設計自己家

張哲龍自承:「我從二○○六年開始作劇場,這裡就像自己家一樣,我們一直在這個地方。當時在討論這個案子、準備提案報告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很興奮的。」站在自己的身分立場想像劇院,以曾是使用者的經驗檢視這個空間,當有機會著手設計時,張哲龍說,「我會希望以後自己進進出出的地方,至少可以讓跟我一樣的劇場人感覺舒服、喜歡。」於是,位在樓下的「戲台咖」名稱對比著樓上的戲台上,他們站在幕後人員、行政場館這一邊、也站在觀眾這一方、更如同即將上場、整裝待發,在下面standby的演員一樣,沒有台下的十年功,也難成就台上的一分鐘。

試想若如以往那般,「到劇院看戲,都沒辦法輕輕鬆鬆地來、舒舒服服地等待,中間不能好好休息、結束也總得匆匆離去、很難好好討論」的狼狽模樣,聽張哲龍說起,也令人心有戚戚。因此,「延長」成了戲台咖的關鍵字之一。首先,他們要延長營業時間,此前要等接近中午才開門、戲演完樓下也已打烊收工的景象已不復見,從早上九點到晚間十一點、甚至半夜一點的服務標準,是打開大門、廣納來客最具體的做法。

時間的延長,等於將觀眾的「看戲體驗」也延長了,反過來拿前述那段經驗對比:如果看戲前能有簡單的餐點,即使下班時間晚了、車潮塞了,沒時間吃,至少這裡有提供能拿了就走、快速解決的食物;加上座位眾多、空間寬敞明朗,就算到得早,也能點杯咖啡或選本書,消磨時光;中場休息,戲台咖的餐車會在劇院樓層等候,渴了、饞了都好解決(不過也得看運氣,因為總有許多跟您一樣的觀眾排著隊、等著被餵食);大幕落下之後,這裡依然開著燈,有人趕著離場回家、有人想散步思考,如今多了個選擇,可到此一遊,找個地方待一下,整理整頓心情,或七嘴八舌交換心得、盡情閒聊亂聊、直到夜深。

這裡也是劇場  從前台、側台到後台

這些美好的想像,現已發生。戲台咖共分成三個商品販售與三個餐飲區域,如此的規劃與利用,也是第三個「延長」的想像:關於劇場空間概念的延展。從愛國東路側進入戲劇院,這個離捷運站最近的入口是「戲台市集」,它就好像劇場前台一樣,擔當著重要的接待身分,為到訪此處的遊客提供台灣設計選品與特色物產商品;往裡邊走連接到「戲台茶館」則似表演區域,這裡的桌椅皆可移動以利各種需求,一旁也能看見功成身退的國家劇院手動懸吊系統、抬頭則是一排排燈桿,一如演員置身舞台所見景色。

穿過一扇門,一邊是觀眾們熟悉的售票櫃檯,原先的福華劇院軒,現在成了「戲台咖啡」與「戲台書店」共享的區塊,這裡好像側台,隨手放置在工作桌或燈箱上的,有閒書、有好書,更有許多個人專屬的獨特工具。咖啡當然是劇場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必備飲品,不管是齊聚一堂開會討論、設計呈現,或演員獨自埋首劇本、技術累了歇腿、提振精神,這裡有大桌子、有wifi、有插座,甚至也有像側台一樣拉來就坐,不成套的桌椅,東拼西湊、質地粗獷的工業風格。穿過書店,走上樓梯或斜坡,來到靠自由廣場這一側的劇院,這裡有開至深夜的「戲台酒館」提供義式料理、美酒佳餚,搭配大幕、鏡面、化妝燈與戲服,一如私密的後台空間,可以趁酒酣耳熱之際、黃湯下肚之時,暢聊八卦、「黑特」劇場。對面的「戲台小舖」則有滿滿的飲料和零食,專門服務廣場上參與活動的民眾、劇院建築四周上下苦練各種舞蹈功夫的習武之人。

樓上樓下、兄弟聯手  延長觀戲的五感體驗

這都還只是開始,接下來他們要協助「延長」戲的生命,或是說有關這齣戲的一些回憶,鄭佳睿以近期即將上演新點子劇展《血與玫瑰樂隊》為例,導演王嘉明將與在「戲台酒館」擔任顧問的哥哥王嘉平聯手,端上以拿坡里料理、以戲為發想的「血與玫瑰套餐」,不僅將列入酒館菜單至少整整一個月,供有看到戲、沒看過戲的賓客享用,還要與演出同步,劇中現場電話點餐、由樓下直接外送進劇場。如此新穎的合作方式,結合了王嘉明劇中的深意、王嘉平的巧思,更是戲台咖擴展觀演體驗的有趣嘗試。

未來,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不過周奕成也靜靜地表述著,其實他認為目前整體的樣態,「已經是最佳化的經營方法了」,他們起初希望能「把現實和理想結合在一起,跟劇場、跟表演藝術結合的概念,其實已經全都放進來了,這個架構是完整的、空間的利用規劃都是妥善的。」若要說提案跟成品之間的距離,確實已是完全達成目標了。他說:「以這個建築物來說,不太有更好的方法了,或許會有更賺錢的方法吧。」但那自始至終都不會是他們期望的方向,確信也沒有一位觀眾希望這裡成為拼裝而成的文化商場。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