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
-
PAR你不知道?!
關於《尤金.奧涅金》的10個不可不知
柴可夫斯基只要一出手,不管是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芭蕾舞劇等,都可輕易攻佔「名曲排行榜」Top 10。那麼,他的歌劇也同樣厲害嗎?如果老柴的歌劇只挑一部參加比賽,一定是由《尤金.奧涅金》做代表。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即將推出音樂馬拉松「瘋迷24柴可夫斯基」,前一夜的「外卡」賽事即是這齣歌劇傑作,讓我們先來好好了解尤金這位選手的能耐。 1. 男主角尤金是「多餘人」的典範 沙皇時代,一些受過教育的年輕貴族,擁有財富與特權,儘管對現實不滿,卻顯得眼高手低。他們憤世嫉俗,缺乏同理心,終日無所事事,沉迷於賭博、酗酒、甚至好與人決鬥,這種比躺平族更廢的青年,便被稱為「多餘人」(lshniy chelovk)。 最早把「多餘人」寫入文學作品,正是俄國大文豪普希金(Aleksandr Pushkin),他1825年開始在雜誌上發表的《尤金.奧涅金》,男主角尤金正是典型的多餘人。接著1850年屠格涅夫(Ivan Turgenev)的中篇小說,直接取名為《多餘人日記》,自此,多餘人就成為俄國文學的反英雄人物。 2. 尤金發生什麼事? 普希金以十四行詩模式(總共寫了5446行),寫下尤金.奧涅金的故事。他是來自聖彼得堡的公子哥兒,拜訪好友連斯基與其未婚妻奧爾嘉,結識了奧爾嘉的姐姐塔提亞娜。這女孩愛上了尤金,拋開矜持,主動寫信向他表達愛意,但尤金卻當面發好人卡給塔提亞娜。 尤金為了擺脫他人的閒言閒語,故意挑逗奧爾嘉,惹得連斯基大怒,要求決鬥,竟然被尤金一槍斃命。流亡海外數年後,尤金回到聖彼得堡,發現塔提亞娜已嫁給一位親王,悔恨不已,哀求她回心轉意,這下輪他收到好人卡。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少年十五二十時 映照俄國社會實景
普希金作品的四位男女主角各有特質,卻也代表著那個時代俄國上層社會的典型。主人翁奧涅金並不是一位陽光少年,而是外表光鮮、滿心自負、實則空心的紈絝子弟。字裡行間裡,普希金在在展現了,如此的年輕人在俄國比比皆是,表面上看來憤世嫉俗,實則亦樂此不疲,無意亦無力做些什麼。如此的角色特質,在固有的歌劇傳統裡,最多是襯托主角的配角,透過柴科夫斯基的音樂,他站上了歌劇舞台的中心。
-
特別企畫 Feature 莫札特是史上第一位龐克?
對莫札特的五個誤解
是薩律耶里殺了莫札特?莫札特老婆不守婦道?莫札特是神童,所以他很「神」?莫札特一向人見人愛?莫札特音樂對胎教有幫助?事實未必如此,釐清誤解,或可還原莫札特的本來面目。
-
特別企畫 Feature
書寫靈魂的重量
因為冬日漫長,所以俄國人有很多時間去思考,去幻想,也造就了無比璀璨的文學世界。在俄國,文學不只是文學。對俄國人來說,藝術的世界往往比現實的世界來得真實,文學世界對他們而言,就是一個「美的烏托邦」,俄國人是通過文學所立的命題,來考慮人生的走向,思索國家未來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