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波麗露

相關文章 8 篇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善用「短多長空」 成就洗腦大業

    「誰記得誰痛苦!」這句名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中的經典台詞,適正好形容洗腦歌之於眾人的症狀,而洗腦歌如何成就其「洗腦大業」?分析看來,洗腦歌的有幾個先決條件,「短多長空」「短」小的主題、「多」次的不斷重複、「長」時間的傳唱、「空」洞的內容。你說古典樂比較好,正統又不退流行錯了,古典樂洗腦歌更多,而且洗腦古典樂之王,正是樂聖貝多芬!

    文字|李永忻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青春當道

    人說英雄出少年。因為年少,所以可以浪漫、可以衝撞,可以以一當十,可以青春無敵。 大家都在找接棒人。手拿棒子的不一定想交出棒子,但新時代的新問題,需要新人摸索新的解決方法,讓他們有機會摔跤,有機會得意,有機會發出噪音,有機會奔馳。而這個機會應該越早越好。 幾 年前,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曾對台灣主要創作者年齡層偏中壯年,提出人才危機的警訊,人才荒不僅令人慌,人才老化可能令人更慌。藝術這一行,「術」是技術 的經驗與磨練、「藝」是美學的創新與修行,都需要消耗青春,消耗勇氣,消耗哪吒三太子胸中的一股熱,然後倖存了,才能找到藝術裡的「達文西密碼」。 這幾年雲門有雲門2,優劇場有U2,表演工作坊有外表坊,兩廳院的「新點子」、「樂壇」新秀系列,多少都是在給年輕人新舞台的想法。 這 一期青春當道,我們找了六位令人眼睛一亮的六年級劇場創作人。他們漫遊於MV影像、虛擬網路、電玩文化,周星馳語言、好萊塢電影、日本漫畫,他們談大眾文 化的時候是一種理所當然的樣子,他們談無厘頭的語言有一種理直氣壯的態度,有人擁抱歷史,幻想和關漢卿談戀愛;也有人崇拜史蒂芬史匹柏,幻想選課單裡有史 教授的課;當然,他們還有個共同的心願:都希望藝術道路上擁有「免於金錢恐懼」的自由。 和他們可以對照的是在本期「藝次元曼波」裡的兩位兩 岸當紅的劇場青年導演─台北的黎煥雄和北京的孟京輝,前者的詩意劇場風格是幾米繪本最佳的舞台版打造者,後者諧謔與獨特多變的劇場形式,使得他的劇場在北 京往往是年輕人最「in」的話題。我們在MSN上舉行對談,當年用作品衝撞體制的憤怒青年,如今以「假溫和的犀牛」自嘲,這場對談有許多令人莞爾前中年期 心聲。 還有,別忘了,三月初的重點大戲,貝嘉舞團的《波麗露》。辦公室裡的問卷調查發現六年級世代已經不太有人知道這齣在二十多年前讓年青人熱血凝聚,歌詠青春的性感作品,還有人問:「這是咖啡廳的名字嗎?」算了,算了,那就帶著爸媽來看吧,至少我們是這麼長大的。

    文字|盧健英
    第146期 / 2005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情挑波麗露

    貝嘉、波麗露, 兩個讓人聯想到「魔力」的名字 華麗的場景、精湛的舞步 追求著生命與愛的舞神 貝嘉,是舞蹈界的酒神戴奧尼索斯 作品關注著「生」、「死」、「愛情」 歌頌「美」為出發點 擷取文學、詩歌、美術、音樂、戲劇等現成素材 崇拜所有的藝術繆斯 「只要做愛,不要戰爭!」 生命,就是「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這,就是貝嘉!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46期 / 2005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常客推薦

    我需要更新的創意、視覺刺激與藝術維他命

    想看的是《The Tweaksters世界巡迴奇幻之旅》,因為我需要更新的創意、更調皮的想像力,來過一個不一樣的二○○五年。 想看的是蘭陽舞蹈團《噶瑪蘭公主》,因為我想要被一個發生在台灣本地的愛情故事感動。 想看瑞士洛桑貝嘉芭蕾舞團《波麗露》,因為我需要更狂野身體張力的視覺刺激,以振奮我中年身體的無力疲怠感。 想看上默劇團的《山海經巫人演義》,因為山海經一直是我腦海中最魔幻的想像文本,我想看看別人的詮釋是怎樣的風景。 想參加《黑盒子講座音樂會:Cats的故鄉倫敦》,我需要在今年全歐火車之旅之前,吸收高單位的藝術維他命。

    文字|李欣頻
    第146期 / 2005年02月號
  • 莫里斯.貝嘉,歐陸最璀燦的編舞名家。
    焦點

    跨越世紀的舞蹈哲人

    雖然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桂冠紛紛加冕於貝嘉身上,舞蹈依然是貝嘉生命的全部。布魯塞爾、洛桑、巴黎、紐約、東京、北京、台北,貝嘉舞作跟著城市一起存在,和愛舞人一起呼吸。

    文字|張伯順
    第107期 / 2001年11月號
  • 貝嘉的舞者如貴族般優雅,外表亮麗,活力四射。
    焦點

    一場舞神的視覺彌撒

    貝嘉的作品最顯著的特徵在華麗誇張的劇場特質。他重新開發古典音樂和舞蹈素材, 啓用古典訓練精良、肢體天賦優異的芭蕾舞者,併用古典、現代舞和特技的編舞效果。貝嘉更善於操作各種舞台元素,營造雷霆萬鈞的氣勢,撼動觀衆的心。

    文字|邱馨慧
    第107期 / 2001年11月號
  • 《波麗露》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舞碼解說

    《波麗露》情慾勾人

    年近八十的貝嘉走過漫長人生,他總是隱身在幕後,一切交由舞作代為發言。貝嘉舞團此次來台要跳《波麗露》、《七支希臘舞》、《布雷爾與芭芭拉》三支舞碼,分屬於貝嘉早、中、晚期作品,觀眾可以認識編舞家的心路歷程及風格演變。

    文字|張伯順
    第146期 / 2005年02月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波麗露》音樂解說

    拉威爾玩弄頑固節奏的不朽舞曲

    《波麗露》舞曲由魯賓斯坦與她的舞團同年十一月在巴黎歌劇院親自首演,短短十七分鐘,旋律幾乎不變的舞曲,卻讓作曲家從此聲名大噪,且歷久不衰,首演時甚至有淑女們因為承受不了過於亢奮的情緒而昏倒在地。

    文字|林芳宜
    第146期 / 2005年02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Touch the Sound 摸得到的音樂之旅

  • 特別企畫 Feature

    和波孝禧:人生充滿挑戰,但人類有無限可能性

  • 新銳藝評 Review

    再不換氣就缺氧

    評四把椅子劇團《呼吸》
  • 特別企畫 Feature

    艾芙琳.葛蘭妮:以多重感官,打開世界的多元聆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