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安娜琪舞蹈劇場

相關文章 7 篇
  • 2018校園聯演計畫《體.物.時.刻》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我們願意花時間進行可能失敗的溝通嗎?

    從教育制度看台灣舞蹈創作者與觀眾的溝通斷層

    2020年底,臺中國家歌劇院製作了系列podcast《啊我就看不懂舞蹈》,由舞評人魏琬容主持,邀請評論人、編舞家、表演者、音樂家等,來自不同領域與不同角度的講者們,一同討論這道題目。雖然講者之中不乏來自街舞背景的表演者(如鐘長宏與白爛哥陳彥霖),然而這裡「看不懂的舞蹈」並非指向街舞、國標舞、社區鄰居的廣場舞,也甚至不是芭蕾舞。

    文字|樊香君
    第345期 / 2022年03月號
  • 《永恆的直線》中,煙與人共舞。
    舞蹈

    謝杰樺暌違四年推新作 《永恆的直線》 讓「煙」跳出死亡的樣貌

    早在二○一五年爸爸的心臟手術後,謝杰樺開始思考何謂死亡,但創作醞釀期甚長,直到去年付諸實行,新作《永恆的直線》呈現了他對科技、意識、死亡、道德的種種想像。在此作中跳舞的是煙,煙成了有形狀、表情、個性的主角,在光與影像的共舞中,魔性一般的煙,述說著死亡的難以看透

    文字|吳孟軒
    第320期 / 2019年08月號
  • 當「表演」不再發生在「舞台」上、觀眾不再被鎖定於座椅上,傳統形式的「表演」顯明而僵硬的界線此刻變得模糊。
    新銳藝評 Review

    60個60秒中的無限可能

    這部舞作無疑是有趣的,因為它大膽地鋪設了對觀者的各種試探(相信對編舞家、舞者亦是);既然是「互動」的作品,而不是單方面的「表演」,能不能任性地要求每個入場的人都身心配合?其實人們的冷靜或窘迫都是可能,也同時是社會裡千百種姿態之一;但哪怕只是為人帶來內心一秒的震動,未嘗不會令他們下一次多前進一步?

    文字|許世佳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 開幕演出的著裝排練。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年輕城市大無畏 展現面對轉變的勇氣 「2017世大運開幕典禮」策劃幕後

    八月將在台北田徑場揭開序幕的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幕表演由三位年輕藝術家:豪華朗機工的林昆穎、安娜琪舞蹈劇場的謝杰樺、台南人劇團的廖若涵領頭策劃,分別名為〈活力島嶼〉、〈匯聚台北〉、〈世界部落〉的三個表演片段,將主題聚焦在台灣、台北,接著連起全世界。

    文字|陳茂康、安益國際展覽股份有限公司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 編舞家提醒我們必須意識到科技與肉身已經走到了一個無法二元對立的境地,用建構的身體取代批判的身體。
    舞蹈

    未來人類身體的實驗室

    放在大趨勢下,就這一點而言,仍然不脫諸多創作者現今對「身體的自然」的探索與重省(相似於「家」主題的常見)。安娜琪選擇的戰場是直接面對科技,創作的投影與記錄的影像反而被賦予相反的功能。而當編舞家以直接面對科技,追尋與建構 Second Body的同時,其實也慢慢地走出人類中心,逐漸步入人類與後人類之間的過渡空間。

    文字|吳思鋒、Ching-Ju Cheng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 《我們》開放舞者的想法,由編舞家與舞者共同創作。
    舞蹈新訊

    安娜琪舞蹈劇場 《我們》 舞者一起創造的「健達出奇蛋」

    文字|張慧慧、林佩瑩
    第269期 / 2015年05月號
  • 舞蹈空間資深舞者董怡芬、鄭伊雯編創的《10號線》。(陳又維 攝)
    藝術節 第十六屆皇冠藝術節

    奇花異朵各繽紛 三十世代殺出新血路

    去年因著創作者年齡、資歷,偶然成就了藝術節「殺出純熟好手新血路」的主題,今年擬定策劃方向時,皇冠索性也循此脈絡,邀請四組創作者:舞蹈空間資深舞者董怡芬、鄭伊雯,「安娜琪舞蹈劇場」團長謝杰樺與新加坡新典舞蹈工作坊,詩人導演劉亮延與新團體狂想劇場,分別演出精采新作。

    文字|鄒欣寧、陳又維
    第221期 / 2011年05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