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琪舞蹈劇場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回應
安娜琪舞蹈劇場:藝術家要釐清自己與補助的關係是什麼?
國家補助政策與相關配套,對藝術家思考創作有什麼影響?補助機制與藝術生態鏈要如何產生交互動能?透過4組創作者分享,讓我們重省機制的可能性與困境。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我們願意花時間進行可能失敗的溝通嗎?
從教育制度看台灣舞蹈創作者與觀眾的溝通斷層
2020年底,臺中國家歌劇院製作了系列podcast《啊我就看不懂舞蹈》,由舞評人魏琬容主持,邀請評論人、編舞家、表演者、音樂家等,來自不同領域與不同角度的講者們,一同討論這道題目。雖然講者之中不乏來自街舞背景的表演者(如鐘長宏與白爛哥陳彥霖),然而這裡「看不懂的舞蹈」並非指向街舞、國標舞、社區鄰居的廣場舞,也甚至不是芭蕾舞。
-
舞蹈 謝杰樺暌違四年推新作
《永恆的直線》 讓「煙」跳出死亡的樣貌
早在二○一五年爸爸的心臟手術後,謝杰樺開始思考何謂死亡,但創作醞釀期甚長,直到去年付諸實行,新作《永恆的直線》呈現了他對科技、意識、死亡、道德的種種想像。在此作中跳舞的是煙,煙成了有形狀、表情、個性的主角,在光與影像的共舞中,魔性一般的煙,述說著死亡的難以看透
-
新銳藝評 Review
60個60秒中的無限可能
這部舞作無疑是有趣的,因為它大膽地鋪設了對觀者的各種試探(相信對編舞家、舞者亦是);既然是「互動」的作品,而不是單方面的「表演」,能不能任性地要求每個入場的人都身心配合?其實人們的冷靜或窘迫都是可能,也同時是社會裡千百種姿態之一;但哪怕只是為人帶來內心一秒的震動,未嘗不會令他們下一次多前進一步?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年輕城市大無畏 展現面對轉變的勇氣
八月將在台北田徑場揭開序幕的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幕表演由三位年輕藝術家:豪華朗機工的林昆穎、安娜琪舞蹈劇場的謝杰樺、台南人劇團的廖若涵領頭策劃,分別名為〈活力島嶼〉、〈匯聚台北〉、〈世界部落〉的三個表演片段,將主題聚焦在台灣、台北,接著連起全世界。
-
演出評論 Review
未來人類身體的實驗室
放在大趨勢下,就這一點而言,仍然不脫諸多創作者現今對「身體的自然」的探索與重省(相似於「家」主題的常見)。安娜琪選擇的戰場是直接面對科技,創作的投影與記錄的影像反而被賦予相反的功能。而當編舞家以直接面對科技,追尋與建構 Second Body的同時,其實也慢慢地走出人類中心,逐漸步入人類與後人類之間的過渡空間。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安娜琪舞蹈劇場
《我們》 舞者一起創造的「健達出奇蛋」
手電筒、大積木、大魚缸、各色顏料安娜琪舞蹈劇場這次動用了許多個性強烈的元素,融合為新作《我們》。事實上,從作品名稱與多元的材料選擇就揭示了這是一個像「健達出奇蛋」一樣的作品,對編舞家謝杰樺來說,這是一個新的嘗試,打破了過往編舞家由上而下給表演者具體指令的創作方式,而是更上一階,以兩年來的肢體訓練轉化舞者的身體質地,並建構作品的龍骨,開放舞者的想法,共同匯聚創作。 全作分為幾個段落,都是從這群謝杰樺口中「很吵、意見很多」的舞者們所發想的。《我們》開啟了編舞家與表演者更多的溝通,也讓過去較少獨立編創的舞者們有了「離線」的機會,從第三者角度觀看各自的選擇會牽引出什麼結果,「當然也有如果是我可能會不去玩的元素,可能因為製作起來太繁雜,或我覺得很多人用過了,但大家呈現出的結果蠻出乎意料,相當不錯。」 值得一提的是謝杰樺的身體訓練。建築專業背景,邏輯清晰,他談起《我們》是從都市規劃舉例,這幾年對身體訓練的嘗試同樣從「結構」出發,拆解舞蹈動作的「形」,從追究「如何動」重新認識關節,認識每個運動的身體單位,讓身體運動找到更細微且多元的組合方式。這部分也將在今年舞蹈秋天的新作《去自由》中有更完整的呈現。
-
藝術節 第十六屆皇冠藝術節
奇花異朵各繽紛 三十世代殺出新血路
去年因著創作者年齡、資歷,偶然成就了藝術節「殺出純熟好手新血路」的主題,今年擬定策劃方向時,皇冠索性也循此脈絡,邀請四組創作者:舞蹈空間資深舞者董怡芬、鄭伊雯,「安娜琪舞蹈劇場」團長謝杰樺與新加坡新典舞蹈工作坊,詩人導演劉亮延與新團體狂想劇場,分別演出精采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