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水
-
焦點專題 Focus
音樂工作者吳毓庭的新樂季必賞清單
新樂季場次我選:TSO 殷巴爾、白建宇與TSOTSO 林圖、三浦文彰與TSONTSO 霍內克與國臺交NSO 準.馬寇爾、尚.伊夫.提鮑德與 NSONCO 《甘露水》
-
臺灣國樂團《土水─臺灣初露》 見證臺灣藝術家前輩走向世界
10月17日為臺灣文化日,文化部以「21世紀臺灣新文化運動」為主軸,彰顯文化「向下扎根」、全民「共創」、文化資源「共享」精神。文化部長李遠今(17)日出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國樂團將於本週末(10月19、20日)舉辦的《土水─臺灣初露》音樂會彩排記者會,藉此呼應今年9月黃土水的雕塑作品《甘露水》,在母校日本東京藝術大學隆重展出盛事,期盼讓國人再次見證臺灣藝術家前輩走向世界,重現文協精神。
-
焦點人物
王榆鈞:在無數次的搖晃中,雕塑想成為的自己
繼《青春不朽》(2020)記錄了「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中雕塑家黃土水《少女》胸像修復過程之後,這個創作團隊在2021年因「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再度聚首,這回則以《甘露水》記錄了消失63年後重見天日的黃土水同名作品的曲折身世。片中,以一首〈暝尾的祈禱〉輕巧卻令人驚豔地,悠悠唱過台灣史中那段「搖搖、幌幌」的時光的溫暖女聲是王榆鈞。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甘露水》與她的摩登女子朋友們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簡稱日殖時期)(註1)的1920年代之後,在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推動的現代性浪潮中,催生了一批新鮮、充滿朝氣的面孔「摩登女孩」(日文為モダンガール,為英文modern girl的外來語)。在這群脫離纏足舊習,接受日本新式教育的「新女性」中,也包含了台灣第一批女性舞蹈家。 但在回溯這群舞蹈前輩之前,讓我們先藉著消失近半世紀的《甘露水》在2021年底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一展中重見天日的機會,透過展中的5件重要作品與檔案,從摩登女孩們的姿態、穿著、使用的器物、發出的言語、藝術的實踐,重新認識這個獨特的群體,一窺她們在大時代中的自處、言說、安頓之道,並以此勾勒出時代的斷面。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日殖時期舞蹈「新女性」的誕生
1921年,台灣雕塑家黃土水以《甘露水》入選殖民宗主國日本最重要的官方展覽會「帝國美術展覽會」。這年,也是臺灣文化協會(簡稱文協)成立之際。 文協透過讀報社、演講會、電影放映會、文學、新劇等現代形式的活動來啟迪民智,提升人民的文化素養與理性認知。其目的是使台灣人能自覺殖民政府對自己的剝奪與壓迫,啟蒙大眾爭取台灣人民的自治權。
-
編輯室碎碎念 Editorial
編輯室碎碎念
塵封近半世紀的《甘露水》再度問世,不僅補齊台灣美術史缺漏的一角,也替百年前台灣人對自由的追求尋得見證。 日殖時代,被壓迫的台灣人強烈渴求自由,《甘露水》作為台灣美術史上第一件裸女雕刻創作,入選台灣殖民難以擠進的帝國美術展覽會,振奮全島。藝術家黃土水將對故鄉的想望、自由的追求定格於作品,也為眾生殷切期盼「福爾摩沙時代來臨」帶來第一道曙光。 這股能量不斷發酵,同一年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也以文學、戲劇、音樂等藝文活動持續啟迪民智,也讓起步雖晚、後來卻迎頭趕上的新舞蹈藝術有了良好奠基。一批接受日式教育的新女性,在社會思潮轉向耳濡目染之下,敢於挑戰社會體制,脫離纏足舊習,習得現代舞,自信地解放身體,她們也是台灣史上第一代新舞蹈家。 自此,台灣人開始翩然起舞。本期封面故事也以此作為分水嶺,回顧這一段台灣人以舞動爭取身體自由的發展史。第一章節〈摩登女身〉爬梳自日治時期〈甘露水〉的啟蒙,到蔡瑞月、李彩娥、林香芸等新女性,如何受到現代化浪潮影響,成為台灣第一批現代舞舞蹈家。〈1945-1990台灣現代舞流變小史〉則以每10年為單位,梳理不同時代的社會環境如何影響台灣現代舞發展,現代舞者╱舞團從中如何掙脫禁錮,以創作表達自我。 逐漸地,台灣迎來眾聲喧嘩時代。第二章節〈因為我們的語言是身體〉則聚焦邁入21世紀的當代,大舞團時代之後,中小型舞團╱獨立舞蹈工作者如何以舞蹈探問嚴肅社會議題、哲學思想與生命意義,讓舞蹈創作更貼近個人生命經驗,及展現出不同身分認同,身體,成了他們更強而有力的語言。 在我們推出的新單元《焦點人物》中,訪問到長年以劇場配樂、獨立唱作人等身分遊走的王榆鈞,受邀替《甘露水》紀錄短片寫歌的她,是如何模擬雕塑姿態、雙手交叉彈奏、錙銖必較推敲字句,最後譜寫出〈暝尾的祈禱〉動人樂章。 〈職人圖鑑〉邀請到佛朗明哥吉他手、也是「擊掌手」(Palmero)的游柏彥,分享他如何從學舞、學歌、學演奏中領略技巧,讓他的擊掌成為一門舞台上的藝術。〈劇場ㄟ冷知識〉由京劇旦行演員、戲曲導演兆欣帶路,且看旦角演員如何在5點不露的限制下,舉手投足間盡展萬千風情。 〈跨界對談〉則找來國際偶戲大師楊輝及阮劇團藝術總監汪兆謙暢談,兩人將如何以驚世駭俗的故事、接地氣的語言,帶著作品《釣蝦場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