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近半世紀的《甘露水》再度問世,不僅補齊台灣美術史缺漏的一角,也替百年前台灣人對自由的追求尋得見證。
日殖時代,被壓迫的台灣人強烈渴求自由,《甘露水》作為台灣美術史上第一件裸女雕刻創作,入選台灣殖民難以擠進的帝國美術展覽會,振奮全島。藝術家黃土水將對故鄉的想望、自由的追求定格於作品,也為眾生殷切期盼「福爾摩沙時代來臨」帶來第一道曙光。
這股能量不斷發酵,同一年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也以文學、戲劇、音樂等藝文活動持續啟迪民智,也讓起步雖晚、後來卻迎頭趕上的新舞蹈藝術有了良好奠基。一批接受日式教育的新女性,在社會思潮轉向耳濡目染之下,敢於挑戰社會體制,脫離纏足舊習,習得現代舞,自信地解放身體,她們也是台灣史上第一代新舞蹈家。
自此,台灣人開始翩然起舞。本期封面故事也以此作為分水嶺,回顧這一段台灣人以舞動爭取身體自由的發展史。第一章節〈摩登女身〉爬梳自日治時期〈甘露水〉的啟蒙,到蔡瑞月、李彩娥、林香芸等新女性,如何受到現代化浪潮影響,成為台灣第一批現代舞舞蹈家。〈1945-1990台灣現代舞流變小史〉則以每10年為單位,梳理不同時代的社會環境如何影響台灣現代舞發展,現代舞者╱舞團從中如何掙脫禁錮,以創作表達自我。
逐漸地,台灣迎來眾聲喧嘩時代。第二章節〈因為我們的語言是身體〉則聚焦邁入21世紀的當代,大舞團時代之後,中小型舞團╱獨立舞蹈工作者如何以舞蹈探問嚴肅社會議題、哲學思想與生命意義,讓舞蹈創作更貼近個人生命經驗,及展現出不同身分認同,身體,成了他們更強而有力的語言。
在我們推出的新單元《焦點人物》中,訪問到長年以劇場配樂、獨立唱作人等身分遊走的王榆鈞,受邀替《甘露水》紀錄短片寫歌的她,是如何模擬雕塑姿態、雙手交叉彈奏、錙銖必較推敲字句,最後譜寫出〈暝尾的祈禱〉動人樂章。
〈職人圖鑑〉邀請到佛朗明哥吉他手、也是「擊掌手」(Palmero)的游柏彥,分享他如何從學舞、學歌、學演奏中領略技巧,讓他的擊掌成為一門舞台上的藝術。〈劇場ㄟ冷知識〉由京劇旦行演員、戲曲導演兆欣帶路,且看旦角演員如何在5點不露的限制下,舉手投足間盡展萬千風情。
〈跨界對談〉則找來國際偶戲大師楊輝及阮劇團藝術總監汪兆謙暢談,兩人將如何以驚世駭俗的故事、接地氣的語言,帶著作品《釣蝦場的十日談》闖進戲劇的殿堂。
這期雜誌希望能讓讀者找到重新觀看現代舞的方式,也向這些藉由身體發聲的舞蹈工作者致敬,因為他們對身體自由的追求,突顯了自身,也標誌了一個時代。
客座總編輯 江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