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驢得水

相關文章 4 篇
  • 《大先生》劇照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骨感

    台灣因為有相對自由的創作環境,能夠讓創作者暢快地表達自己所想表達的,中國因為審批制度的屏障,創作普遍偏於保守,原創作品的豐富程度遠不及台灣,台灣作品的創意和多樣形式確實是很大的優勢,而且就內容而言,合適到中國演出且能夠通過審批的節目還是相當多的,在中國龐大的演藝市場裡,其實大有機會。

    文字|徐昭宇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 開心麻花出品的第二部話劇電影作品《驢得水》海報。
    北京

    從商業戲劇到IP產業 中國演藝行業的市場思維

    商業劇場蓬勃到一個程度,演藝公司可以申請上市,這樣的模式是台灣表藝圈難以想像的,但中國的表演藝術市場的確如此展現了產業的規模。而一源多用的IP產業形式也能讓非商業戲劇開拓新路,如去年就有兩部在劇場演出口碑極佳的劇目也拍成了電影,一是黑色喜劇《驢得水》,一是饒曉志的《你好!瘋子》,後者甚至擠入賀歲檔期,這樣的發展似乎讓人看到了表演藝術產業化的希望。

    文字|王泊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 《九種時刻》 串連九段「失去」的過程。
    戲劇

    戲劇荒謬中 建構生活的真實

    兩岸小劇場藝術節邀來的對岸三齣作品雖各個形式迥異,但皆呈現出一種生活的荒謬性,觀照人生百態,針砭社會時政,深掘現代縮影。《九種時刻》串連九個片段,彼此之間並未緊密連結、有效呼應,使整體敘事結構上缺乏層次。《未完待續》如現代的警示寓言,不斷提問:「在死前的最後一天,你會選擇帶走什麼東西?」然所有角色皆以刻板形象塑造,人物因缺乏厚度而顯得平板。《驢得水》像是富有魯迅諷刺小說中的寓言色彩,但更像融入了莎士比亞喜劇中的真假曖昧。

    文字|吳政翰、胡福財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 《驢得水》首演的宣傳單。
    北京

    荒誕喜劇《驢得水》 靠口碑打出長紅票房

    《驢得水》是北京近兩年頗受矚目、票房滿座的小劇場戲劇,除了荒誕喜劇的趣味與背後探討主題的深度,透過網路社群的傳播,口碑醞釀出的效應非常可觀,對宣傳資源少的小劇場戲劇來說,《驢得水》算是這兩年北京一個以口碑建立票房基礎的最佳範例。

    文字|王泊
    第254期 / 2014年02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