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GES永續劇場聯盟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永續,就是一種選擇,然後改變了世界(上)
國家兩廳院實踐永續與共融理念近10年時間,自2022與文化部共同舉辦「永續場館.共融年會」以來,今年已來到第4年,儼然成為藝文界與國際對接的重要平台。今年也是國家兩廳院參與的國際組織歐洲STAGES永續劇場聯盟(Sustainable Theatre Alliance for a Green Environmental Shift)計畫最終年,身為亞洲唯一會員,肩負STAGES壓軸論壇任務,國家兩廳院傾力落實細節在會場的各處:餐食的選擇、講者的多元背景、線上線下包含手語與即時聽打的多語服務,各種設身處地的體貼,成為國家兩廳院總監劉怡汝致詞裡「永續就是一種選擇」的最好背書。總監也表示,一路走來並不輕鬆,但有了夥伴並肩,才能走得更遠。年會呈現了4年來各地多姿多彩的執行成果與收穫,同時也在豐厚的實戰經驗交流裡,看見下一階段的永續目標與可能。 內容紮實緊湊的論壇分三部分進行:「文化場館的發想與執行」、「創作團隊與永續的互利共生」及「社會擴散與共感」,由內而外的講題安排也扣合全球藝文產業在永續目標上面的共識,希望透過藝術與創意的途徑,打開大眾共好意識。論壇中最精華的部分在於問答Q&A段落,線上與現場發問極為踴躍,顯示永續議題經過官方與民間4年積累發酵,已然不再小眾。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永續,就是一種選擇,然後改變了世界(下)
在體驗兩廳院真摯的易讀服務與手語導覽後,下半場會議邀請長期陪伴國家兩廳院共融永續計畫的藝術顧問施馨媛擔任主持,由甫結束兩年駐館的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總監鄭嘉音開場。 為未來劇場指路 一向對商業感到手足無措的鄭嘉音,終於在永續裡找到與企業對話的橋梁。兩年駐館期間的永續製作嘗試,加上深入田調眾多台灣劇團現況,無獨有偶劇團將經驗彙整成為給所有劇場從業者的《綠色工坊指南》,已於2025年1月問世。手冊透過簡單的提問與選項,引導讀者重新思考藝術生產流程,翻轉既有觀念。鄭嘉音簡報裡充滿細節的各種實務分享,像是一幀幀照片記錄著劇團執行永續過程裡的成就與快樂。像是在製作後回收材料的收納上,先將二手物件放在最容易取得的外層,從工作使用習慣著眼;或是因碳排比不上大型企業,因此由人權方面相手,提高團員福利、會議以多語進行等,又或者在劇場週進出時思考如何以節約空間的方式打包大小道具,減少貨車趟數等,團隊也參考聯合國全球盟約組織「SDG Compass」,寫出溫柔珍惜偶生的「戲偶價值鏈」,期待每一個偶都能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避免一次性搖籃到墳墓(cradle to grave)的結局。
-
特別企畫 Feature P│Production
從命題作文到內在思維,製作與創作裡的劇場永續
所謂「永續的劇場作品」,大概牽涉到「創作」與「製作」兩個層面。也就是說,在創作內容方面以永續為主題,談及環保、保育、平權等攸關人類生存的議題;而在製作層面則是涉及舞台、服裝、道具、聲音等設計,乃至於行政運作、後台規劃等,是否有永續相關作為。 以台灣劇場來說,要到新冠疫情之後,因應國際趨勢、政府政策、創作者╱團隊與場館的內在覺察等方面,才比較深刻意識到劇場永續的急迫性但,國內其實有不少劇場工作者早就將減廢、節能減碳、共融等思維納入創作。故,這個時間點直接與「永續」劃上等號的作品,多半是創作與製作兩方面兼談永續。 其中,尤以2022年下半年於台灣首演的《寫給滅絕時代》(A Play for the Living in a Time of Extinction),可以說是將永續推向極致的作品。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年度現象
全球14機構成立「STAGES永續劇場聯盟」,國家兩廳院成亞洲唯一聯盟劇院
疫情、永續,是2022年藝術界的熱門議題,無論是在創作題材或是組織的經營管理上,均備受矚目。在台灣,有台灣視覺藝術聯盟、表演藝術聯盟、畫廊協會、文化法學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在10月甫成立的「台灣藝術永續聯盟」(TASA);國際上,則有7月15日由瑞士洛桑維蒂劇院(Thtre Vidy-Lausanne)和比利時列日劇院(Thtre de Lige)發起的「STAGES永續劇場聯盟」(Sustainable Theatre Alliance for a Green Environmental Shift)在「亞維儂藝術節」宣告成立,14個聯盟成員含括劇院、劇場協會和大學,其中,國家兩廳院是唯一受邀結盟的亞洲劇院。 這不僅是對兩廳院近年推動「劇場共融」的肯定,也揭示「永續」不再是概念,將會落實在劇場營運、節目製作等具體實踐之中。 兩廳院為國際劇場組織的一員 加入「STAGES永續劇場聯盟」的劇院來自比利時、法國、瑞典、克羅埃西亞、立陶宛、義大利、匈牙利、葡萄牙、斯洛維尼亞等國家,以及「歐洲劇場協會」(European Theatre Convention)和拉脫維亞里加工業大學(Riga Technical University)等機構,希冀匯集國際表演藝術界的力量與經驗交流,共同面對生存環境的危機,之後每年舉辦國際年會,兩廳院已確定是2025年的年會主辦方。 兩廳院2017年成立「國際發展組」,與國際藝術節、場館機構交流更加密切頻繁,疫情期間亦然,對於疫情帶來前所未有的產業衝擊交流應變措施之外,面對極端氣候造成的影響也有所討論。因此,當比利時列日劇院向歐盟提出「劇場永續轉型計畫」時,也邀請兩廳院一同加入。 兩廳院近年積極推動「劇場共融」,今年更以「永續場館・共融年會」宣告從「人人共融」推向與環境共生共存的「永續共融」。因此,即使台灣不是歐盟國,加入計畫也不會獲得歐盟補助,兩廳院仍選擇加入,對此,兩廳院藝術副總監施馨媛表示:「兩廳院是世界劇場的一分子,希望我們的參與,能讓亞洲經驗藉由這個平台傳遞出去。」 施馨媛解釋,「劇場永續轉型計畫」是4年期計畫(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