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永續的劇場作品」,大概牽涉到「創作」與「製作」兩個層面。也就是說,在創作內容方面以永續為主題,談及環保、保育、平權等攸關人類生存的議題;而在製作層面則是涉及舞台、服裝、道具、聲音等設計,乃至於行政運作、後台規劃等,是否有永續相關作為。
以台灣劇場來說,要到新冠疫情之後,因應國際趨勢、政府政策、創作者╱團隊與場館的內在覺察等方面,才比較深刻意識到劇場永續的急迫性——但,國內其實有不少劇場工作者早就將減廢、節能減碳、共融等思維納入創作。故,這個時間點直接與「永續」劃上等號的作品,多半是創作與製作兩方面兼談永續。
其中,尤以2022年下半年於台灣首演的《寫給滅絕時代》(A Play for the Living in a Time of Extinction),可以說是將永續推向極致的作品。

這是「STAGES永續劇場聯盟」(Sustainable Theatre Alliance for a Green Environmental Shift)的第1號作品。由英國導演凱蒂.米契爾(Katie Mitchell)與瑞士洛桑維蒂劇院(Théâtre Vidy-Lausanne)共同構思,強調藝術家不旅行去完成「跨國製作」,交由各劇院在地團隊轉譯與製作。其中有幾個主要條件必須遵守,包含需要1位女性、有色或在人口學上來自種族弱勢族群的演出者;不依靠場館系統電力,須在台上自行發電,並且瞬間最高瓦數不得超過150瓦等。
台灣版導演林欣怡也提到,《寫給滅絕時代》原版劇本是美國劇作家米蘭達.蘿絲.霍爾(Miranda Rose Hall)的作品,此劇本並非委託製作,因此劇本沒有「低耗能」、「自力發電」等執行上的限制思考。製作和劇本最初是分開的,必須更細膩地處理文本和角色上的順暢度。(註1)另外,台灣版演出前已有其他國家完成製作,「最開始,如果只看到瑞士洛桑維蒂劇院的演出版本,或許會感覺到只有一種視角。可是當你陸續看到義大利米蘭Piccolo劇院的版本、克羅埃西亞國家劇院的版本,你就會感覺到它是多點串連的。」(註2)除了原創團隊制定的守則外,更面臨到不同國家的做法彼此影響。
《寫給滅絕時代》的演出內容涵蓋了生態、女性、族群等議題,轉譯過程也將台灣團隊的田調經驗融入,諸如花蓮亞泥新城山礦場正下方的天坑等。並在幕後設計群造成相當明確的影響,以舞台設計來說,舞台以十字路口為場景,地板是使用劇院原有的黑膠地板背面;吊燈是經過舞台技術設計利用水管改造的燈頭機關與回收使用的寶特瓶結合;石頭與枯枝是在劇院旁的花園撿拾而來,用畢都會回到自然;魚缸是借用、實物投影機是二手,唯一購買的轉角鏡,則會在使用後回歸原始用途,都不單單是為這場演出而出現的消耗。(註3)而在聲音設計方面,由於發電量與穩定度問題,則必須考量到「擴音系統」與「聲音內容」兩部分。(註4)不過,永續並非設計群首度嘗試,其實他們過往也都有減廢、節能相關做法,因此《寫給滅絕時代》帶來更多思考,得以接合過去,替未來添加想像。

順此脈絡來看,臺中國家歌劇院2023年首演的《在消逝之前,能不能喜歡我?》,在新藝計畫的「綠色劇場」主題徵件下,有「人間皮卡丘」稱號的藝術家盧子涵提出廢料服飾、展演節能及廢棄物再造等永續承諾,與中興大學實驗室合作設計「發電地板」等裝置,結合音樂及視覺,透過舞蹈及音樂的動能產生電能,藉此思考我們與能源之間的關係。同時,盧子涵並非純粹命題作文,而是在生活裡就已重視綠能、環保等相關議題(註5),《在消逝之前,能不能喜歡我?》可視為過去積累後,將藝術與綠能的其中一次結合經驗。
張可揚於2023新點子實驗場發表的《在大道與廣場之間遇到一頭大象》,除在內容延續創作者於共融的思維與演出實踐,包含口述影像、視障者舞者參與、觸覺導覽等,也在演出後台施行永續計畫,例如:劇場週餐食全面使用環保餐盒裝便當,成員自備餐具;廢物重新利用,使用一次性容器等廢物製作觸覺導覽板;演出道具重複使用等。
未來,直接以永續為創作內容、或是大張旗鼓標榜永續的作品應該會慢慢減少,而是將永續計畫轉為「思維」納入製作流程。以今年11月即將在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的《R&J and others》來說,是歌劇院以綠色劇場、藝術永續為號召,強調服裝與舞台道具的重複利用,所進行的莎劇改編——也就是,內容不一定呼應永續,需在製作中有永續做法。這或許是創作上的限制,但也可能提供不同層面的開創。更期待的是,未來無需再用命題作文的方式,而是自然而然地在作品裡永續——或者,「永續」這個詞也沒有必要再出現了。
註:
- 廖昀靖:〈那些工作守則上有的,和沒有的——《寫給滅絕時代》關於一份相信(上篇)〉,國家兩廳院官方網站。
- 廖昀靖:〈那,臺灣要給出什麼樣的聲音?——《寫給滅絕時代》的在地視角(下篇)〉,國家兩廳院官方網站。
- 吳岳霖:〈從材質入手,思考永續的方向〉,國家兩廳院官方網站。
- 吳岳霖:〈半透明狀態下的重新檢視〉,國家兩廳院官方網站。
- 可參考黃詩惠、詹欣諶:〈用跳舞發電的少女——盧子涵結合綠能與藝術,力推環境教育〉,《社企流》網站,網址:https://www.seinsights.asia/article/8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