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夾縫轍痕

相關文章 3 篇
  • 故事最後在新隊伍重新啟航、高歌的畫面,搭配玄吾著軍服的身影,似乎又重新抵達另一種集體的、日本的平衡。
    戲劇

    超越懺悔:當諸眾被重新拋至殖民者前

    事實證明,戰爭的集體性,大多時候皆是被建構出來。那場甲午戰爭激起的系列波瀾,後來又延續到二戰,催生出高俊宏《小說:台籍日本兵張正光與我》裡的故事。其中納入台籍日本兵的日本帝國戰爭面貌,又是另一個層次的場景。若想觀測這系列歷史切片間黏稠的關係,則除了台灣既有的資料,《夾縫轍痕》則提供了超越台灣視野的另一種觀點,為跨帝國、身分認同的諸眾樣貌,增添了新的可能。

    文字|張敦智
    第328期 / 2020年04月號
  • 本多慎一郎(左)與塚原大助(右)。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不動」與「動」 共築讓夢想閃耀的「演劇之街」

    日本劇團52PRO!的台灣公演《夾縫轍痕》於三月初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烏梅劇院落幕,這是該團的第三度訪台公演,屬於日本東京本多劇場與華山屋梅劇場的跨國交流計畫。此次本多劇場負責人本多慎一郎也隨團來台,趁著演出空檔,本刊專訪本多慎一郎與52PRO!團長塚原大助,一談他們的劇場與劇團經營之道。

    文字|沈亮慧
    第328期 / 2020年04月號
  • 《夾縫轍痕》中十位漁師既象徵日本底層民眾的形象,也讓我們一窺諸眾處於現代文明啓蒙的夾縫中,他們受到歷史空間擠壓的生存狀態。
    戲劇

    在國家「夾縫」中掘出諸眾的「轍痕」

    編導以女性立場嘗提出「先要有個人,才有群體的存在」,放諸於本劇中十位男性對我們所顯示的群體性,既在個人性的表現上,不同的現實經驗通過語氣、行為乃至個性,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現,導演又將這些個別的相異性串接上戰爭鑄就身體錯置,而造成長治與玄吾的精神離析現象,也反映了群體性在當代的歷史形象。這種個人與群體(國家)之間在相互關係上的辯證,仍在當代新自由主義的現代性中游離不定,與《夾縫轍痕》在這個問題上一樣,雖勇於提出,卻無法找到定案。

    文字|王墨林
    官網限定報導  2020/02/01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音樂

    班貝格交響樂團亞洲巡迴 攜手陳銳在台演出

  • 焦點專題 Focus

    田孝慈:「身體會給出千萬種不同的答案」

  • 其他

    輕鬆投件拿10萬! 廣藝「雲舞台獎」盼成為表演藝術線上化推手

  • 看戲不忘電影

    速寫賴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