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CAÇA
-
特別企畫 Feature
競技訓練刻在身體裡的事——專訪陳履歡,跆拳道選手成為劇場導演之後
那是一次排練結束的午後,陳履歡一如往常騎著車,等著紅燈跳轉,此時出現一位步履蹣跚的老太太正要過馬路。隨著秒數逐漸歸零,老婦急欲加速,雙腳卻跟不上心急的速度。陳履歡看在眼裡,為她心急,也為了眼前的狀態全神貫注。這不是一場比賽,而是真實人生中的一場日常競賽。 尋常的長者過馬路,竟能讓面前的機車騎士看得全神貫注,同感過程的緊張。陳履歡歸納出三大原因有限的時間,身體的限制,以及無法預期的結果。而這恰巧也是競技運動吸引人觀看的主要因素。從長年熱門的棒球比賽,到近年勾起台灣民眾熱情的國際運動賽事,場上的魅力有如一股狂潮,吸住眾人的目光。 從青少年時期的跆拳道選手,到如今身兼劇場導演與表演者,那個尋常的午後觀察喚醒了陳履歡對融合己身競技背景與表演創作有了新的想法,也進一步催生了2022年新點子實驗場的作品《困獸》,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對比競技的比拼與爭取,化為劇場中的表演概念。而她也一次次透過競技創作,回望並重新梳理自己中途轉彎的創作人生。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葡萄牙編舞家
馬可.達席爾瓦.費雷拉 以混融的舞步回探歷史
馬可.達席爾瓦.費雷拉(Marco da Silva Ferreira)一直在尋找某種更好的表達方式。 這名來自葡萄牙的編舞家,過去曾是游泳運動員,長期浸滯在水中。在這樣幾乎零互動、純物理性的運動狀態下,他總覺得心靈被禁錮,感受不到表達自我的可能,直到遇見舞蹈。透過舞蹈的身體運作,他頭一次感到可以思考、展現情緒,可以感覺,也可以表達感覺。 從街舞到當代舞蹈,再到編舞家。身兼編舞家與舞者的作品《狂履》(CARCAA)由10名舞者與2位音樂家共同創作,透過葡萄牙傳統舞蹈「腳譜」(footwork)為媒介,混融傳統與當代肢體,以繁複有力的編舞直指當代議題,帶動跨國界與跨世代的思辨與討論,以及對己身歷史的回望。 身體映照著國家 限制中對自由的渴望 回憶過往,馬可認為游泳帶給身體的疲勞遠蓋過悠游的美好,競賽更帶來無形的壓迫與倦怠。因此在接觸舞蹈時,他體會到截然不同的療癒與自由。起初他並不認為游泳對他的身體有所影響,是過了很久之後才意會到,水中的練習不但帶給他強大的核心,也提升了四肢的力量,幫助他跳舞時進行更好的發揮。對他來說,能夠知道自己的身體在水以外的地方也能如此有力地運作、發揮有控制的慢舞、展現抵抗地心引力的動作,才漸漸與過去厭倦游泳的自己和解,擁抱游泳帶給身體的更多可能性。 曾經歷長達48年獨裁統治的葡萄牙,是到1974年4月25日,一場不流血政變才迎來民主與自由。今年甫慶祝完的「康乃馨革命50周年」,正是葡萄牙民主化的年紀,也是擁有自由的時長。相隔12年,1986年出生的馬可,成長過程所經歷與深受影響的,幾乎是全面覆蓋的美國流行文化,從MTV、流行音樂,到他當年最喜歡的編舞家 Wade Robson,都是曾為美國流行歌手創造潮流的重要推手。有趣的是,在他有記憶以來,上兩個世代的長輩對傳統文化總帶有特殊的負面觀感,對他們來說,那些是過往獨裁統治時期「重新製造」的葡萄牙,是標準化與規範後的產物,打從心底不願意與自己畫上等號。 對壓迫的反抗引出對自由的渴望,造就了如今葡萄牙的模樣,也形塑了馬可的成長過程。一直到他開始編舞,才真正回望過往,重新思考歷史與傳統對當代葡萄牙人民的意義。
-
英國舞蹈獎國際決賽前四強《狂履》亞洲首演在台登場
2024秋天藝術節迎來一場熱血賁張的舞蹈盛宴,由歐陸最具潛力的編舞家馬可.達席爾瓦.費雷拉帶來其全新力作《狂履》(CARCAA),作品不僅在2023年榮獲葡萄牙作家協會(SPA)頒發的最佳編舞獎,更在首屆由沙德勒之井(Sadlers Wells)主辦的國際玫瑰舞蹈獎中入圍決賽。在舞作中,馬可帶領九位舞者與兩位音樂家攜手登台演出,展現出身體的極限與美感,在肢體與音樂上形成對話,更以他們融合的舞蹈語彙,探索認同的界限,重新定義「我們」,讓《狂履》不僅是一場視覺饗宴,更是一場關於身分與共融的深度思考。該作品在國際舞壇引起熱烈反響,從2022至今已巡演超過40個劇院橫跨四大洲,而台灣榮幸成為亞洲首站,將在11月8日至10日於國家戲劇院熱血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