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夏佑國家劇院
-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於極限運動,哈希德.烏蘭登說的其實是……
化險為夷,成為從容自在的《無涯之軀》
試想看著攀爬至高空的表演者,隨著他的動作,視線逐漸升高、身體漸漸遠離椅背,被動的觀看是否成為主動的行為?他們命在旦夕的舉動是否感染了置身在外的觀者,營造出共感的氛圍?愈來愈多當代編舞家捨棄優美或誇張的姿體形態,轉而從運動汲取靈感。他們不僅企圖尋找動作的另一種可能,也企圖創造一種觀演體驗共融的現場。 從弱勢族群汲取生命動力 法國編舞家哈希德.烏蘭登(Rachid Ouramdane)擅長從相異的身體形態中挖掘個人的獨特性。身為阿爾吉利亞移民後裔的他從街舞起步,並一路躍上法國舞蹈的最高殿堂,擔任夏佑國家劇院(Thtre national de la danse Chaillot)總監。從非主流逐步邁向主流的他,認為文化應該兼容並蓄,才能反映出當代社會的多元價值。在創作路徑上,烏蘭登持續關注不同的歷史敘事及族群處境。無論是郊區青少年、移民後裔、酷刑受虐者、天災倖存者(註1),他的作品通常以弱勢族群為主角,融合他們的生命經驗和特殊的身體形態,觸動觀眾的同理心,發展出影響社會的舞蹈形式。從他們身上,烏蘭登企圖挖掘一種「脆弱的可能」,讓人意識到存在的韌性:如何超越障礙,並將其化為生命的力量。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24年度現象:04.「臺灣焦點」全球遍地開花
聚焦「 」,揹著文化外交的國家大旗,然後呢?
時間推回到2024年11月24日晚間,東京巨蛋球場,世界12強棒球錦標賽冠軍戰現場,9局下一出局,來自台灣的中華隊(Chinese Taipei)對戰在國際賽中奪得27連勝的日本隊,投手丘上台灣進攻,一個一壘上的再見雙殺,擊敗了各界看好的日本國家隊。睽違32年後,球場上再度響起了中華奧會會歌(即國旗歌),這次是冠軍。 代表台灣出賽的中華隊在國際賽事首次奪冠,不僅徹底翻轉了國際間對於當前台灣的棒球發展超越日、韓、美等職業聯盟的認知,更振奮了所有海內外台灣國人的士氣。台灣隊長陳傑憲在擊出決定性的三分全壘打跑回本壘之際,在胸前球衣應列出國家名稱的空白處頻頻比劃「Taiwan」。 這支球隊所展現的韌性可能是台灣整體的縮影,而他在球衣胸前空白處的比劃,也是長久以來台灣隱身在各種國際場合、不能說出名字的切身之痛。 台灣的可見與不可見,文化體驗的萬花筒 隨著全球疫情結束,屆滿兩年的光景,多個歐陸及亞太地區國際藝術節及劇院,不約而同馬拉松式地推出以「臺灣」為名的藝術節和節目專題,他們看見台灣的什麼?在台灣文化部及駐外館處等政府資源的挹注加持下,這些策劃聚焦台灣當前表演藝術動能,呈現島嶼多元文化風景的活動,又成就了什麼? 2024年10月,法國夏佑國家劇院(Thtre national de la danse Chaillot)與國家兩廳院合作「夏佑體驗:臺灣焦點」(Chaillot Exprience #2: Tawan)系列活動,劇院總監哈希德.烏蘭登(Rachid Ouramdane)受訪時表示,現場氣氛「剛剛好」可以全然感受來自台灣的藝術與文化。而巴文中心主任胡晴舫則認為,近幾年台灣跟歐洲可說是重新認識,「過去歐洲對台灣的印象可能停留在30年前,現在透過藝術文化作為溝通橋梁,會發現我們思考的問題是一致的。」 同年8月,德國威瑪藝術節(KunstFest Weimar)推出「臺灣焦點(Taiwan Fokus)」系列舞展。藝術節總監漢姆克(Rolf C. Hemke)訪台期間接觸超過30
-
焦點專題 Focus
進擊的台灣文化力
今年10月台灣國慶,印有「Taiwan」的巨幅廣告掛上法國夏佑國家劇院,在巴黎街道上方飄揚。布拉瑞揚舞團等11檔台灣展演,首登法國國家舞蹈殿堂「夏佑體驗:臺灣焦點」(Chaillot Exprience#2: Taiwan);相隔一個月,《這不是個大使館》亦登上巴黎秋天藝術節(Festival d'Automne Paris),展開法國巡演。 台灣表演藝術團隊究竟有何魅力,讓法國唯一的國家舞蹈劇院的藝術總監哈希德.烏蘭登(Rachid Ouramdane)要大力讓巴黎觀眾「體驗台灣」?巴黎秋天藝術節總監法蘭西斯卡.可和娜(Francesca Corona)又為何在只在收到《這不是個大使館》提案的情況下,就大膽決定共製這件處理台灣議題的作品?法國觀眾怎麼看台灣的表演藝術作品?台灣文化如何在近年流向世界?國家兩廳院在這樣的跨文化對話中,有何策略協助台灣創作者走上國際?以下是來自法國巴黎的現場傳真。
-
焦點專題 Focus 為什麼法國觀眾瘋台灣文化?
從法國夏佑國家劇院「體驗台灣」,看台法文化交流現況
位於巴黎的法國夏佑國家劇院(Thtre national de la danse Chaillot)的今(2024)年10月很「台灣」。布拉瑞揚舞團、微光製造、小事製作、VR《無法離開的人》、紀錄片《行者》等,都因「夏佑體驗:臺灣焦點」(Chaillot Exprience#2: Taiwan)來到了這個歷史悠久的劇院。 「夏佑體驗:臺灣焦點」由夏佑劇院主力策畫。這所成立於1937年的劇院是法國5個國家劇院之一,也是唯一以舞蹈作為發展核心的國家劇院,更是1948年聯合國大會《世界人權宣言》簽署儀式所在地。過去,台灣的漢唐樂府、無垢舞蹈劇場、雲門舞集鄭宗龍的《十三聲》皆曾在此演出,編舞家黃翊亦曾在2018年參與夏佑劇院的駐村計畫。 本次「夏佑體驗」接連3天(10月10日至12日),跳脫過往台法合作的單檔節目買賣、邀演模式,除了將館內空間交給多個台灣舞團盡情揮灑外,這所骨子裡刻著國際人權價值的「舞蹈之家」也上映了由陳芯宜執導、囊括海外許多大獎、講述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故事的《無法離開的人》。此外,還舉辦了多項音樂、攝影展、工作坊及藝術家對談等週邊活動。夏佑劇院藝術總監哈希德.烏蘭登(Rachid Ouramdane)表示,「夏佑體驗」就像是個小型藝術節,「3天不太可能呈現台灣豐富多元的文化,但仍希望可以呈現360度的台灣表演藝術。」 夏佑體驗,讓世界看到台灣 法國時間10月10日晚間8點半,台灣國慶剛過,一宣告演出即秒殺的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首部曲打頭陣,跳上夏佑舞台。 這件重新詮釋台灣排灣族生命歷程的作品,在謝幕時讓挑剔的巴黎觀眾熱烈地起立鼓掌、歡呼不斷,並跟隨舞者嘟嘟(Kwonduwa Takio,孔柏元)的引導,在阿爆(Aljenljeng Tjaluvie)的音樂搖擺身體,台上舞者與台下觀眾一同將這座可容納400人的Firmin Gmier廳轉化為搖擺電音舞池。 哈希德說,他在2023年來台觀賞《我.我們》的首演時,驚豔於布拉瑞揚舞團將傳統轉化於現代的能耐。按他的說法,那是「活生生的,而不是積滿灰塵的」藝術語言,「他們創造出這種肢體運動是我過去從未見過的,」哈希德自
-
焦點專題 Focus 現場直擊
布拉瑞揚舞團唱跳巴黎夏佑劇院,點燃OMG台灣體驗
「我們再來一次 !」「再來一次 !」「再一次 !」 法國時間10月9日,布拉瑞揚舞團的歌聲繞梁在夜間巴黎夏佑國家劇院,時間已近晚間10點,舞團兩天前才剛抵達巴黎,臉上、身上仍布滿時差的痕跡與重量,工作了整個晚上,但布拉瑞揚仍對謝幕後舞者從舞台走下的動線、唱什麼歌、引導觀眾進入大廳互動的環節不甚滿意。他們試了許多走位、唱了各種台灣原住民傳統歌謠,有沉靜的、有憂傷的、有歡快的,一次又一次。 布拉瑞揚舞團執行長廖詠葳觀察這個從山、海、部落養分長出來的團隊,回憶去(2023)年同樣帶著《我.我們》首部曲到澳亞藝術節(The OzAsia Festival)演出,演出前,澳洲才剛舉行了原住民相關議題公投,但選舉失利,原住民地位仍不被憲法承認,演出現場瀰漫壓抑氣氛。演出後,舞者們按慣例自我介紹完,唱起了一首低沉安靜的歌謠。廖詠葳留意到現場不少觀眾都眼眶泛淚,她說:「舞者們不在意去了哪些國家,大舞台、小舞台對他們來說是一樣的,他們更在意跟哪些人溝通。」 每一回國際巡演,面對不同的群眾,布拉瑞揚舞團都有因地制宜的調整。這回登上這個法國舞蹈圈指標性的殿堂,他們以同樣態度面對,而溝通顯然成功了。
-
焦點專題 Focus 法國夏佑國家劇院藝術總監
哈希德.烏蘭登:讓主流與邊緣,在國家劇院皆賓至如歸
2023年,哈希德.烏蘭登(Rachid Ouramdane)因「Taiwan Week兩廳院臺灣週」來到台灣;隔年,在他的主導下,位於巴黎鐵塔正對面的法國國家夏佑劇院高掛起「夏佑體驗:臺灣焦點」(Chaillot Exprience#2: Taiwan)的旗幟,讓布拉瑞揚舞團跳上法國最高舞蹈殿堂,寫下新歷史。 但這不是哈希德首次接觸台灣,早在2012年,他就在關渡藝術節演出《世界博覽會》(Exposition universelle),以舞蹈結合日常聲響、燈光、舞台空間與影像等強烈體感,震撼了台灣觀眾。那時的他,藉由作品探問:「什麼東西是史書做不到,但舞蹈卻可以。」(What can dance do that history books can't?)10年後,他成了法國唯一的國家舞蹈劇院藝術總監,承擔起接納主流與他者,以舞蹈為劇場寫下歷史的責任。 哈西徳長期關注主流敘事之外的故事,貼近少數與邊緣,這與他身為難民二代的身分脫不了關係。他的父母因故鄉阿爾及利亞爆發戰爭,在1960年代逃難到法國。他在移民社區成長,自小作為「他者」,面對社會異樣眼光,讓他一度困惑於課堂上所習得的歷史迥異於家族故事版本,並認知世界是由多重觀看維度所構成;成年後,他作為編舞家,著迷於身而為人的脆弱與力量,與運動員、難民、弱勢青少年、老人和殘疾人士合作,讓他們用身體說出自己的歷史與故事。 如今,作為法國夏佑國家劇院藝術總監,哈希德又是如何思考劇場的當代社會責任?如何與藝術家、觀眾溝通?如何規劃一系列相關活動,讓舞蹈傳達難以用語言表述的訊息?他為何邀請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來到法國,並規劃系列活動讓法國觀眾「體驗台灣」?以下是哈希德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