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經歷的性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平等關係下, 讓創意超高齡
「我們不是因長壽而創作,是因創作而長壽」橫尾忠則(日本藝術家) 全世界正邁向高齡時代的同時,台灣也將於2025年正式從高齡社會邁向超高齡社會,屆時年滿65歲者,將超越總體人口的20%。看著這篇文章的你,2025年生日的那天,會是幾歲呢? 這個數字,請放在心裡,但同時也可以開始理解,其實無論幾歲,每一天,我們都走在長大變老的路上請注意,我說的是「長大」。當變老也是長大的同時,各界看待老年社會參與的角度,有了正向的變化,當然也包含創齡推動的主力領域藝術文化。 創齡(Creative Ageing/Aging)一詞主要是從英美而來,狹義來說,指的是年長者的創造力實踐;廣義來看,則是一動態發展過程,是以包含長者在內,每一個長大變老的人為主體,藉由藝術或具創造力的媒介和方式,鍛鍊「覺察自我」及「關照世界」的能力,為第三人生的健康與福祉,從當下的每一刻,開始準備。 創齡最初的起點正是從博物館、美術館、藝術展演中心開始,因此也可以視作一連串文化平權的動態實踐:主體參與度由淺至深、社會共融度由點至面的過程。因此,筆者從觀察研究中,歸類幾個具先後順序,卻也不排除彼此交互影響的階段: 老年議題為創作文本,但由非老年演員進行演出。 長者參與表演藝術課程或工作坊。 長者親身投入創作並結合有正式演出。 成立以長者為創作主體的常態型團體:有與劇場建立合作關係者,亦有以創齡藝術節為平台,目的都在於深植並培育樂齡創作者。 初老的中高齡創作者,透過創作陪伴高齡者或失智者;或是將老年失智者在演出的互動引入成為創作的本身;青銀與代間的劇場共創。 藝術與健康福祉的研究及跨域合作。 無論國內外,階段1、2都已有豐厚基礎,如國家兩廳院自2015年開始發展以中高齡族群為主的「樂齡計畫」,於場館內辦理工作坊之外,也帶著表演藝術課程至全國各地,進行單次型Outreach體驗;乃至於後來成立的臺中國家歌劇院開設之「後青年工作坊」、衛武營的樂齡工作坊、全國各地藝文展演中心都積累了行之有年的長者參與,同時大家開
-
戲劇
如何告訴你,我所經歷的?
六十歲以上的人屬成年晚期,其任務是反省,回顧生命,個體檢視過去,與接受生命的意義。正面結果是自我整合,對一生感到滿意,若統整不成功個體則陷入絕望,因為人生已經走到盡頭,很多事情無法重新來過。在華人的社會,把最私密的經驗拿出來咀嚼原本不易,藉由藝術的參與,做出坦誠的回顧,讓我覺得表演者是勇敢的。
-
戲劇
以性為鏡,映人生
以性為起點,卻不止於性,而是透過各種愛恨情仇、各種日常和奇遇、各種結合與離別,衍生出諸多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交織出複雜的人際網絡,將作品主題從性與身體延伸到了自我與他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歸結出這六人的類似狀態,進而點出了生而為人的共性:窮其一生都在尋求與人的連結,也逃離不了與人的連結。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我所經歷的性事》
「哺乳動物潛水反射反應」這個團隊是好久以前就聽說過的,他們的《小朋友評審團獎》是二○一六年 LIFT藝術節裡最後的一個節目。評審團由許多十二歲小朋友組成,他們實地觀看藝術節的節目,並在最後頒發獎項。其獎項名稱非常有趣,例如有一個躺在觀眾身旁說故事,有時會以手碰觸觀眾的節目,就獲得了小朋友們給的「最佳摸手表演獎」、「最佳侵犯隱私獎」。這個團隊的理念不是要作「關於」兒童的權利,他們要作的「就是」兒童的權利。 這次他們帶來的不是兒童而是老人,而且要來分享的是一般人難以啟齒的「性」。性對台灣人來說非常「私密」,常常會被以一種連提都不能提的眼神制止,好像這是骯髒、噁心甚至邪惡的,更別說在一般場合說出來,然而我們對「老人」這個身分,又是要以一種尊敬的眼光來看待。當這兩個衝突的標籤被放在一起時,我想不只對台上的分享者是一個挑戰,對台下的觀眾更是,為什麼老人就不能有情慾?「為老不尊」是不是我們所害怕的?而這些問題也是喜愛觀察觀眾的我要推薦這個節目的主要原因。 文字|張輯米 梗劇場行政總監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本月份的小旅行
旅行,可以是前往異鄉,感受當地風情;也可能是深入土地,與眾人一起同歡共樂;或許也包括走進私密回憶,探查過往與內心的片刻風景。本月,就讓我們帶你去走走。 首先,在平成與令和交替之際,隨著NSO國家交響樂團出訪日本,從東京到大阪,中間也途經有「小京都」之稱的「金澤」,在一年一度的「風和綠的樂都音樂祭」裡,周旋於表演廳、街道、廣場和美術館,享受傳統、爵士、跨界到古典等各種樂曲,那是由世界各地優秀創作者、演奏家和知名樂團的所帶來的演出,體會音符飄揚、歡騰熱情的祭典。「風和綠的樂都音樂祭」還有特別的指揮、樂團大風吹演出,參與期間的國家交響樂團和音樂總監呂紹嘉、駐團指揮張尹芳,也各有新的「合作」對象。 我們也來到「大龍峒保安宮保生文化祭」的現場,聽聽民俗專家林茂賢與我們講古談戲,說說外台戲、家姓戲的現況,及其令戲迷痴狂著迷、自請相隨的獨特魅力。同時,常與歌仔戲團創作共事導演傅裕惠,也一一細數「戲」、「角」與「迷」,三者之間難分難捨又共生互存的奇妙關係。 最後,隨著這齣由曾在世界各地的「資深」素人所演出的《我所經歷的性事》,即將生成台灣版本之前,除了由主要創作者多奈爾(Darren ODonnell)為我們介紹這個製作緣起、不同文化背景裡的素人故事、與長者演員相處的方法經驗,以及如何將私密性事轉換為台上的敘事語言之外,也探訪作家苦苓、馮光遠等人,請他們引路,一同走進過往回憶,在當時保守的社會環境和成長過程中,他們又是如何認識和理解「性」的種種面相和相關議題。在同婚專法於五月十七日三讀通過、廿四日起施行的截稿過程中,看著那些在稿子中、舞台上的資深素人演員,與身邊相戀多年終有成的同性友人們,他們臉上同樣地洋溢著的喜悅與羞怯,不禁讓我有感,的確,很多事需要勇敢地說出來,面對自己,無關乎性別與年齡。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老去之時,我們談論「性」 事
性可以是讓你興奮、讓你憂鬱的, 性或許是令你恐懼、令你期待的; 它可能是關係的一部分,也可以是關係的全部, 它可以是自己的事、是我們的事,或大家的事。 如果可以的話,讓我們多談一點有關「性」的事, 多談,總比避而不談更好;討論,也比費疑猜測有效。 但是當老去之時,談論它, 相信無論是在生理上或是心態上, 所意味的一定與少年十五二十大不相同。 曾經參與《我所經歷的性事》製作的素人演員, 皆由六十五歲以上的中高齡者組成, 他們歷經了保守乃至性解放到資訊大爆發的今天, 並在此時期回看人生中關於「性」的點點滴滴。 相較於那些勇敢站在舞台上的大哥大姐們, 你是否也能誠實面對? 不妨,也讓我們試著從兩部分談談性事: 在過往青春歲月,有哪些關於性的啟蒙片刻, 對自身的觀念見解造成了重大的轉變與不變? 而步入高齡的性,又會與年輕時有何差異呢? 讓我們也打開心扉 試想當青春不再,談論「性」,我們談論些什麼?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邀素人談「性」 窺情慾素描生命風景
兩廳院新點子實驗場將於七月底推出的最後一檔作品,為加拿大哺乳動物潛水反射反應(Mammalian Diving Reflex)製作的《我所經歷的性事》。這個至今已經在世界多國演出的作品,以創作者達倫.多奈爾(Darren ODonnell)領軍,廣邀各地六十五歲以上的素人參與,藉由自身成長階段中私密情事的故事分享,由人生經驗,帶在地的文化背景與歷史脈絡;但也因演出地點、參與人物的改變,人們所身處的社會環境各異,即使聊「性」也總不相同,更突顯了這個作品的獨特之處。本刊特別邀請多奈爾進行專訪,談談他在這許許多多的製作經驗中,看見了怎麼樣的風景,又是如何引導素人對觀眾敞開心房,揭開那些只屬於自己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