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兒戲
-
焦點專題 Focus
楊世彭╳王爾德 《不可兒戲》的奇妙因緣
《不可兒戲》結局的命定巧緣惹人驚呼,即將五度執導《不可兒戲》的導演楊世彭與《不可兒戲》的機緣也同樣巧妙。雖然楊世彭過去最專擅的是莎劇,但在楊世彭眼中的王爾德同樣是奇才:「台詞太漂亮,太多幽默話,《不可兒戲》更是名列前茅的喜劇作品。」
-
專題
新象30 繁花綻放
新象三十歲了。 三十而立,可喜可賀。 三十年的拓荒,播種,耕耘,灌溉,成長,到今天的繁花綻放,不易,實在不容易。其中有多少酸、甜、苦、辣。多少委屈、折磨與承擔;多少迷人的片刻與欣慰的時光。「新象」自己感受得到,會寫在許博允的傳記裡,但也印映在朋友們的心中,更會記錄在台灣的文化發展的史冊上。
-
經典解剖室
充滿機制的絕妙鬧劇
如果《不可兒戲》裡有「壞人」,那不是阻礙年輕人自由亂愛的Lady Bracknell或是假道學的Chasuble牧師。真正的「壞人」是將一切人事物界定得過分分明的二分法。全劇不只打破人生/藝術、自我/角色、身分/面具的二分法,尚且淡化城市與鄉村、遊戲與嚴肅、機智與俗氣之間的區別。
-
經典解剖室
充滿機智的絕妙鬧劇
一反老蕭的道德取向,二十世紀的學者已經承認《不可兒戲》的確是一齣鬧劇,並恭維它是集機智之大成的絕妙鬧劇。機智是禮儀喜劇最能賣錢的所在;機智也是王爾德在此劇大量堆砌的元素。劇中,不管是主角、或配角、甚至是無關緊要的僕人,大家都是滿嘴機智。反諷的是,雖字字珠璣,卻大部分是「屁話」。
-
經典解剖室
從戲劇評論的無聊舉動說起──
我第一次閱讀《不可兒戲》的印象是,這部人人譽為經典的劇作實在乏善可陳,純屬無聊之作,更不了解他何以如此狂傲。後來有緣拜讀他的小說The Picture of Dorian Grey才對他稍有敬意。真正體認到王爾德的鬼才是多年之後,為了評論一位學者對《不可兒戲》的評論,重新品嚐《不可兒戲》,才驚覺這是一部劃/跨時代的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