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烏藏嬌
-
專輯(一)
減輕程式負擔,翻掘前衛因子
若和前年「當代傳奇」《金烏藏嬌》相較,這兩部同樣以《烏龍院》為底本的新創作,在文本方面不約而同地採用「不改編、不翻案」的做法,可見《烏龍院》劇本本身已經夠前衛夠顛覆了,在京劇藝術已經和當代觀眾產生隔閡的此刻,劇團思考的同樣都是:運用什麼策略才能把這齣傳統戲裡前衛的因子翻掘出來?當代傳奇採用的是華麗繁褥的舞台包裝與京劇程式身段的飽滿呈現,北京京劇院則改用簡約淡化的方式。從觀眾的反應看來,似乎後者比較容易為現代觀眾所親近。
-
戲曲
編導演合一,有突破也有盲點
吳興國以「演腳色不演行當」的獨特方式,同步詮釋老生行當的宋江,與方巾丑的張文遠,堪稱史無前例的大膽突破。不過,「行當」的層次複雜,包含演員表演技藝的訓練依據、劇中人物外型分類與人物性格象徵等多重含意。吳興國既然已經突破行當,他的表演當然可以跨越行當的外在限制,但也不可避免地犧牲了行當的内在意義。
-
戲曲
國際化的死角
《金烏藏嬌》的創新企圖,不只擺在角色重新詮釋,更大一部分如編導所言,是在於「金烏」的重新堆砌。然而這個堆砌,似乎偏離了重點,反倒弄巧成拙地堆砌了一場意向並不明顯的繁瑣。燈光的多重切割,甚至道具的裝飾堆積,不斷給予觀衆大量的文化符碼,但它們的意義,沒有超越填補空白的心理焦慮。
-
劇場思考
搭乘時尚列車,接軌國際舞台
黃文英除了考證「水滸傳」故事背景的宋代服裝風格,同時也將「十九世紀西方的fashion」注入其中,以使《金》劇的服裝有現代感。所以,表面上看起來所謂的「中國風」,其實乃東、西方美學元素兼容並蓄而成,這種時尚之美,正是西方觀點下的一種「國際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