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珮菁
-
音樂 暌違10年的獨奏會
修練6棒30年 吳珮菁回首音樂人生「Every Moment Counts」
自2014年最後一場獨奏會後,木琴演奏家吳珮將於2024年年底再度站上舞台,在台北、台中、高雄三地舉辦個人獨奏會「Every Moment Counts」。這場演出不僅是吳珮菁演藝生涯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她多年研究6棒木琴技巧的集大成之作。除演出外,吳珮菁同時出版專書《六棒木琴演奏藝術「Peiching握法」的探索與突破》,詳述其30年來在6棒木琴上的探索與創新。從舞台到書籍,吳珮菁藉此機會與觀眾分享她的音樂故事與技術心得,展現台灣擊樂界的成就與前瞻。 探索6棒木琴技術 催生了「Peiching握法」 吳珮菁在6棒木琴演奏上的突破,源於她在1994年開始嘗試運用6支棒子演奏,以尋求更多樣化的和聲效果。她從美國著名鐵琴家Gary Burton的4棒技法中汲取靈感,並加以改良,發展出「Peiching握法」。她解釋:「這種握法最大的重點在於可以透過食指下壓或上提中間棒子,達到更靈活的演奏性,提供更大的音域與和聲空間。」多年來,吳珮菁不斷完善這套技法,在不同演出中實踐並推廣,讓6棒木琴演奏成為擊樂界的新標準。 在《六棒木琴演奏藝術》一書中,吳珮菁系統化地整理了6棒木琴的各種演奏方式,包括「自然演奏法」、「食指下壓法」、「食指上提法」、「縱向內打法」、「左右側打法」與「棒子轉位法」等,並提供詳細的示範與技巧解析。她強調,這些技巧的重點在於能靈活運用,而非為了「6棒而6棒」,真正達到與音樂需求兩者相襯的演奏方式。 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朱宗慶表示:「吳珮菁在音樂上的努力、成就、堅持,大家有目共睹。朱團38年來演出有3500場,她大約就有2000場,而且她在其中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獨奏會的話,不包含在學校的演出,對外公開奏會就有10次。」2014年吳珮菁完成她第10次的獨奏會,迄今相隔了10年,原因何在?朱宗慶透露,2015年,她不慎從高處墜落,導致嚴重受傷,長達4個月無法演出,但在樂團30周年時她仍堅強上台。隨後在2017年,她的喉嚨出現問題,使得日常發聲甚至講話都有困難,這讓吳珮菁的教學與演出生活陷入困境。但她卻努力克服,並開始往國際跑。在朱宗慶眼中,她「好勝心強、固執,卻也堅強,要是換成別人可能早就放棄了。」
-
音樂 臺灣國際打擊樂節屆滿30年
在TIPC看見世界 讓世界看見台灣
由朱宗慶打擊樂團舉辦的臺灣國際打擊樂節(Taiwan International Percussion Convention,簡稱TIPC)今年邁入第11屆,舉辦至今也屆滿30年了。暌違4年,今年集合了來自10個國家、12組團體等共上百位擊樂家,將在5月中旬連續9天正式展開。 本屆的主題為「多變.如常」,藝術總監朱宗慶表示,這兩個看起來衝突的詞,是對於世界現況的回應:「近年來全球局勢動盪不安,身為藝術工作者能做的,則是維持著如常的初心,以純粹的藝術表現,給予觀眾及社會力量。」 震撼舞台:大型樂團編制帶來極致體驗 此次邀請的節目規劃中,團員扮演了多元的角色,除了演奏外,更以自身接觸的角度推薦各種不同編制與類型的演出。首先,朱團資深團員吳珮菁所介紹的主題是以龐大樂團組合為主的「震撼舞台」,由朱團擔綱的開場節目,有經典曲目,也有新作展現6根棒子打出來的豐富和聲、和聲、旋律與音色的變化,展現新的思維。 事實上,除觀眾們喜愛、世界上第一支打擊樂團法國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再度來台,帶來整場先鋒派作曲家澤納基斯(Iannis Xenakis)為樂團創作的作品外,其餘所有團隊都是打擊樂節首度邀請。備受喜愛的日本鬼太鼓座,將呈現對生命力的啟發。當然,還有令人期待已久、集合國內所有頂尖打擊樂家齊聚一堂的「百人木琴」,邀請江靖波指揮,加上有「台灣鼓王」美譽的黃瑞豐,飽滿的音色及幕後推動的精神,吳珮菁形容是「世界上的奇蹟」。 風華獨奏:巧思與變化不斷的才華展現 第二類型是團員戴含芝所介紹的「風華獨奏」,亦即分別由5位獨奏各自發揮的節目。首先提到的是以天才少女之姿一路走來的日本打擊樂手佐藤奏,及相當年輕、在網路上擁有高度點閱率的川口千里。同樣擁有廣大支持者、才剛跟粉絲一起慶祝20歲生日的佐藤奏,喜歡演奏時在頭上戴著小皇冠,因此擁有「爵士鼓公主」的稱號。兩位日本女鼓手高顏質與高技術含量可說是樂迷近距離追星的目標。 以馬林巴琴為主的有米爾科夫(Theodor Milkov)與來自波蘭的瑪塔.克里瑪薩拉(Marta Klimasara),是朱團2020年到丹麥演出時所發現的優秀演奏家。前者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牽絲的體貼「甜蜜蜜!」
食堂主人 阿健 食客 朱宗慶打擊樂團:吳珮菁、吳思珊、何鴻棋、黃堃儼 「這裡讓我們舒服。」吳珮菁笑著,忍不住爆料,這似乎是第一次「好好地在川鍋吃飯」,以往團員們總愛端著酒一桌一桌地「巡迴」聯絡感情,心都滿了,吃進什麼就不是挺在意了。 看來川鍋的「蠱」不是下在口,而是下在心,正如招牌麻辣鍋中藥熬煮溫潤不油,不膩嘴就能順滑入脾胃,吳思珊說:「我們愛來川鍋,有時吃的不一定是它的料理,而是感覺。就像音樂,我們也總是表達某種情感、氛圍。」
-
即將上場 Preview 暌違三年再開獨奏會
吳珮菁 六根棒子「打」天下
打擊樂演奏家吳珮菁的六棒演奏,技巧之精湛與創新,已贏得許多國際打擊樂家的讚嘆;暌違三年再開獨奏會,她依然使出六根棒子的絕活,而且「更上層樓」,推出全場全程使用六棒的曲目,給自己最高難度的挑戰!
-
即將上場 Preview 打出馬林巴琴的極致
吳珮菁 六棒飛舞音樂奇境
以六根棒子演奏木琴聞名的吳珮菁,這次要讓樂迷享受這奇技揮舞的極致!在獨奏會Wonderland中,她排出全場的六棒曲目,風格多樣不說,也將挑戰必須一新好幾用的高難度曲目,令人驚歎她那嬌小身軀中所能揮發出的強大能量!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2005台北國際打擊樂節
打擊樂,是人類最原始的音樂,從「音樂」還未被定義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從敲敲打打間,得到脈動的快感;同時它也是最摩登的音樂,因為當音樂被近代作曲法制約的時候,又希望從打擊樂中找到自由空間。 因此,朱宗慶打擊樂團的成立,不僅是在台灣成立了一個表演團體,它還負責打破台灣樂界的保守和沈寂。他讓這種原本體制外的音樂形式,成為近年音樂活動的顯學。表演者重新在舞台上徹底發揮創意和表現力,帶來熱情、歡笑、驚嘆與喝采。因此,朱團一手建立的「台北國際打擊樂節」(TIPC)也不只是個音樂節,而像是世界音樂的嘉年華會。讓愛樂者從廟堂音樂的斗室走出來,投入猛龍活虎的音樂天地。 每屆打擊樂節都可以看出朱團挖空心思的規畫成果,今年有盧森堡打擊樂比賽二○○二年首獎的法國毛線打擊樂三重奏、二○○五年首獎的奧地利新浪打擊樂四重奏;曾為電影《魔戒》配樂,以舞台「Show」呈現多元風情的紐西蘭自然元素打擊樂團;結合東方神秘與西方搖擺的英國馬樂地打擊樂團;東歐古老神祕風的克羅埃西亞響聲震天打擊樂團;拉丁風情的墨西哥EM打擊樂四重奏;結昭神谷百子、戴翠瑩、吳珮菁、金恩惠的亞洲木琴女傑音樂會。最後再以「朱宗慶打擊樂團二十周年音樂會」壓軸。覺得生活太壓抑的朋友們,不妨與朱團好好打個痛快吧。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製作人、普普文化副總經理兼音樂總監、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董事、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
達人推薦
聆聽獨奏家的「地方風味」
本月來訪的國際古典明星以三位弦樂獨奏家最為耀眼,而且也大都「忠於」地方風味:法國的杜梅有別於德奧和東歐的厚重嚴肅,帶來浪漫芬芳的音樂氣質。美國的希拉蕊‧韓,無疑承續了美式明亮、爽朗而戲劇化的樂風。俄羅斯女大提琴家顧德曼,嚴謹無華,有西伯利亞農婦的膂力和風霜。三人都帶來奏鳴曲等室內曲目。 朱宗慶打擊樂團長年首席吳珮菁推出獨奏會,她的一雙纖手可以打出震聾發聵的動態,更有獨樹一幟的舞台丰采。來自花蓮的隆信真、隆愛真曾贏得一九九七年艾利斯雙鋼琴大賽首獎,難得返鄉巡演,值得期待。 民樂方面,有在台灣很罕見的首屆「台北笛管藝術節」,網羅兩岸吹管夢幻組合,如詹永明、戴亞、王次恆、杜如松、王高林、胡天泉、郝玉琪等。加上胡炳旭指揮台北市國、瞿春泉指揮實驗國樂團,堪稱歷史盛會不為過。 此外,「黑盒子講座音樂會-台北」找來創作歌手林強談音樂與文化中的台北。這是實驗劇場的突破製作,台北的聲音本來就不該只在學院派身上。台大迴廊咖啡館的「歌仔戲飆爵士」,由爵士人啟彬凱雅夫妻檔,顛覆唐美雲與劉文亮的歌仔戲。認真的電影學者藍祖蔚策畫,認真的電影作曲家史擷詠操作,再由認真的江靖波帶領樂興之時管絃樂團,使「華語電影一百年音樂會」應比同類節目有聽頭。最後,創意不服老的杜黑推出愛樂劇工廠年度音樂劇《天堂王國》,改編自蘇利文《天皇》,這是筆者必到的節目。
-
藝號人物 People
六根棒子翻飛,揮灑「菁彩」天空
舞台上,吳珮菁那靈動慧黠的雙手,揮舞著六根如魔杖般的琴棒,脩地飛躍於木琴上,一連串飛快且愉悅的旋律流瀉而出。只要看過她的擊樂演出,很難不對她指掌間,六根棒子齊舞的神奇功力,感到折服。
-
即將上場
1997吳珮菁打擊樂獨奏會
十八歲起即擔任朱宗慶打擊樂團首席,隨團巡迴全省演出的吳珮菁,自幼隨朱宗慶學習打擊樂。曾分別於一九八九、一九九二年榮獲台北國際社區文化藝術基金會的「靑春之星」獎學金。一九九三自國立藝術學院畢業後,隨即赴美國北伊利諾大學攻讀打擊樂演奏碩士,師事羅伯.崔伯及理查.何利,並以全A的優異成績修完所有課程,獲頒演奏碩士文憑。隨後,進入西維吉尼亞大學,師事提拇.彼德曼,繼續攻讀打擊樂演奏博士學位,目前已取得打擊樂博士候選人資格。
-
即將上場
躍動星空下的木琴 吳珮菁打擊樂獨奏會
目前擔任朱宗慶打擊樂團首席,正於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攻讀打擊樂演奏博士學位的吳珮菁,在樂團多年來演出七百多場,是極具潛力的靑年打擊樂演奏家。 這次的獨奏會,吳珮菁安排了多首不論是在藝術性,或是演奏技巧的表現層面上,都有相當大發揮空間的各國精彩曲目,豐富地運用各種不同樂器如:鋼琴、管風琴、薩克斯風等,搭配木琴的演奏。其中美國作曲家所作《木琴與錄音機的對話》,更透過木琴與電子合成樂的組合,呈現特殊的音響效果;國內年輕作曲家黃婉眞特別爲打擊樂創作的《火舞》也將首度發表,這首作品將以六根琴棒演奏木琴,是木琴演奏難度上的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