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請翻開次頁繼續作答

相關文章 4 篇
  • 《國際最高機密》中,耳機串起參與者扮演特務行動的當下,分秒必爭做出每個看似牽一髮動全身的決定。
    特別企畫 Feature

    有所感才有所知 請勾引我參與你的藝術

    藝術創作畢竟不是社會運動,感知也終究意味著「感」與「知」二字,如何讓參與者不只是照表操課,身體完成參與卻未在認知中產生攪動,畢莎普提出的「立基於世界,卻同時脫離世界的參與式藝術存有論」,確實值得參考。畢竟想讓觀眾開始思考作品設局,如何參與的藝術性還是勾引身心進入的第一步。

    文字|樊香君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 《転校生》除了劇本設定與高校女生有所關聯,卻未見其內容關乎到現在的青少年。
    戲劇

    「青少年劇場」青春宣言的虛張聲勢

    究竟要吸引觀眾關注的「青少年劇場」定義為何?所預設觀眾群到底是青少年,還是關心青少年議題的觀眾?所表現的內容和主題與青少年有所相關,即可稱作「青少年劇場」嗎?這屆新點子劇展並未提供明晰的答案,也讓這樣的命題成為一個假議題,無法達到預設的目標,最後卻彰顯出這樣的青春宣言,僅停留在啦啦隊口號似的虛張聲勢。

    文字|葉根泉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 在場的這些諸多個案,也成了樣本數據,集體塑形了這個社會的著重價值與運作邏輯。
    戲劇

    單一論述的試題機器

    從一開始的選擇題到後半部答案只有是否兩項的是非題,整場「試題」中絲毫沒有模糊地帶,答案亦無雙重可能,儼然就是一個具有完整標準化生產過程的工廠。不論是考場還是工廠,的確不難看出創作者反對現行考試制度的鮮明立場,表面上輕輕嘲諷,骨子裡是重重抨擊,相當有層次地以各種考試方法來呈現,但整場下來,一言壟斷,少了抗衡聲音,因而缺乏辯證。

    文字|吳政翰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 《來自德米安的你》排練現場。
    特別企畫 Feature

    回歸徬徨少年時 考一考你的「心之秘密」

    說起那青澀的青春年代,人人應該都各有一本秘密的日記,寫著那段徬徨、苦惱、不知何以自處的記憶兩廳院新點子劇展今年以「心之秘密」為主題,聚焦青少年,除了有本刊上期介紹過的《転校生》,還有改編自赫塞名著《徬徨少年時》的《來自德米安的你》,與明日和合製作所的參與式流動演出計畫《請翻開次頁繼續作答》,邀正是(或曾經)年少的你,品嚐(或回味)屬於青春的酸澀滋味

    文字|陳茂康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藝號人物 People

    陳靈 專注的人生、多變的音樂

  • 音樂

    以為遺忘的事物,耳朵會替你記得

    自由擊《20伍零》
  • 特別企畫 Feature

    展覽空間被當作直銷現場→→葉育君:「藝術的門檻沒這麼高」

  • 澳門

    新興粉專「我不𠝹櫈」讓看戲觀眾大鳴大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