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身影」 走走、停停 在人生的縮影間
321小戲節轉眼間來到第四年。從二○一四年的「原地散步」、一五年「走x戲.交換記憶」,到去年「莎士比亞的日式花園」後,今年主題訂為「文字的身影」。作品包括阮劇團的《禁止使用2.0》、阿伯樂戲工場的《他媽的菜騎鴨》、稻草人現代舞蹈團的《第七種孤獨》及由321小戲節創辦團隊、台南人劇團導演呂柏伸所帶來的《死亡就在外面》。
321小戲節轉眼間來到第四年。從二○一四年的「原地散步」、一五年「走x戲.交換記憶」,到去年「莎士比亞的日式花園」後,今年主題訂為「文字的身影」。作品包括阮劇團的《禁止使用2.0》、阿伯樂戲工場的《他媽的菜騎鴨》、稻草人現代舞蹈團的《第七種孤獨》及由321小戲節創辦團隊、台南人劇團導演呂柏伸所帶來的《死亡就在外面》。
邁入第三年的「321小戲節」,邀來末路小花劇團、影響.新劇團、阿伯樂戲工廠與耳邊風工作站,四個台南在地團隊,以「莎士比亞的日式花園」為命題,讓莎翁經典劇作與321巷的非典型空間相遇,台灣團隊、日式房舍、英國文本,共同激盪出未知的莎士比亞。
立足台南卅年的台南人劇團,五年前移居台北北投,卻未放棄台南這個「起家厝」。留守台南的團長李維睦因緣際會租下321巷的舊建築,除了持續在台南維持排練與演出,也與其他鄰居一同打造「321巷藝術聚落」,因為空間特色,也發展出不同以往的表演形式,參考飛人集社的「超親密小戲節」,舉辦了結合表演、藝術「夜市」的「321小戲節」,今年跨入第三屆。李維睦說這方園地,希望能持續提供各種團隊使用,「讓新的劇團養成、讓他們感受到有人支持。」
這幾年來,各種走出劇院、走進入日常生活空間的展演如繁花盛開,像五年前開始的「超親密小戲節」,去年台南人劇團的「321小戲節」、原型樂園的「夜市劇場」,今年原型樂園的「跟著垃圾車遊台北」、公園好朋友與山東野表演坊的「夜遊」讓表演者與觀眾都體驗了超乎以往的觀演關係。但除此之外,在真正的「社區參與/介入」上,顯然還有待調整行動座標,思考未來可能
臺南藝術節的「城市舞台」系列鼓勵表演團隊走出制式劇場,以城市文化地景為創作場域,透過表演藝術的介入,營造文化古都的新風貌。今年以「泥土記憶」為主題,包括安平樹屋、億載金城、大南門城、延平郡王祠、北頭洋文化園區、陳德聚堂、永成老戲院等,都將成為演出空間,入選的節目取材涵蓋歷史、人物,甚至聲音、氣味等,從不同面向挖掘台南印象。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