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維睦說:「我在台南,希望自己可以做到這樣:讓新的劇團養成、讓他們感受到有人支持。」(許斌 攝)
焦點專題 Focus 尋一方家園 種藝術 深耕台南

台南人劇團 開拓一畦藝術的園圃

立足台南卅年的台南人劇團,五年前移居台北北投,卻未放棄台南這個「起家厝」。留守台南的團長李維睦因緣際會租下321巷的舊建築,除了持續在台南維持排練與演出,也與其他鄰居一同打造「321巷藝術聚落」,因為空間特色,也發展出不同以往的表演形式,參考飛人集社的「超親密小戲節」,舉辦了結合表演、藝術「夜市」的「321小戲節」,今年跨入第三屆。李維睦說這方園地,希望能持續提供各種團隊使用,「讓新的劇團養成、讓他們感受到有人支持。」

立足台南卅年的台南人劇團,五年前移居台北北投,卻未放棄台南這個「起家厝」。留守台南的團長李維睦因緣際會租下321巷的舊建築,除了持續在台南維持排練與演出,也與其他鄰居一同打造「321巷藝術聚落」,因為空間特色,也發展出不同以往的表演形式,參考飛人集社的「超親密小戲節」,舉辦了結合表演、藝術「夜市」的「321小戲節」,今年跨入第三屆。李維睦說這方園地,希望能持續提供各種團隊使用,「讓新的劇團養成、讓他們感受到有人支持。」

卅年前,李維睦等人在紀寒竹神父的鼓勵協助下成立「華燈劇團」;廿年前,更名為「台南人劇團」,獨立於台南天主教會華燈藝術中心之外,而後搬遷至百達文教中心,有了固定排練及演出的場地與舞台製作工廠;十年前,自身逐漸茁壯的台南人劇團,開始廣邀其他戲劇團隊聚首台南主辦了「府城戲劇節」。約莫五年前,劇團離開了那個空間雖小卻五臟俱全、創意不絕的勝利路三樓排練場,移居北投,同時也在台南崇善路有了新的辦公室、小型排練場和倉儲空間。「但還是想要一個可以排練又能演出的地方。」留在台南的團長李維睦說。

進駐321巷  奇妙的機緣

二○一三年台南市文化局開放申請321巷的宿舍群供藝術團隊進駐,這個位在台南公園對面、原兵工配件廠旁、公園路321巷內的建築群,原為日軍步兵第二聯隊軍官宿舍,日治結束由國民政府接收,供成功大學作教授宿舍使用。近年台南市議會決議將此區尚存九間、屋齡近八十年的日式建築群從國防部手中接收保存下來,定為市定古蹟並轉交文化局使用。「這是一個很久的機緣:我高中的時候念成大附工,每天騎腳踏車都會經過這邊,那時候就想,這房子好漂亮!都住著什麼人啊?常常經過就會看一下,來來回回看了好多年。到現在五十三歲,那時候來看場地,從後面321巷進去,一路走過花園、穿過宿舍,打開前門看到大馬路才發現,我小時候看的房子就是這裡!我當下就決定,要申請這間。」

李維睦得償所望,順利進駐這個有著碩大庭園,可以做演出的老舊宿舍,最主要的原因是沒人跟他搶:「這間狀況最慘,地板破掉、窗戶被拉掉,東西都壞光了,大家問我確定嗎?因為申請一次的期限是兩年,光是修繕就要花很多錢、很多時間。一開始有一百多組人報名,一聽要自己修就全部鳥獸散了,結果也沒有人要跟我爭。」於是他們花了一年時間裝修,待附近進駐的幾個團體大致整理完各自的內部空間之後,隔壁的蔚龍藝術便計畫在聚落做整體的公共藝術造景,李維睦也鼎力相助、四處幫忙,做了幾個像是巨型掛勾的彩色椅子安在外牆,供來訪路人休憩,「321巷藝術聚落」就這樣逐漸串聯並活絡起來。

重新思考  重新面對空間

場地大致準備完成,誰有戲就來演,長年推廣戲劇教育的台南人劇團,名符其實地「打開劇場大門」。至於在如此空間內的種種演出可能,還須一步步嘗試探索:「在屋子裡演戲或在院子演戲,也可以坐在院子看屋子裡的戲,那是我本來的想法,但其實還是很鏡框式的舞台。後來導演黃丞渝來做了《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讓觀眾在屋裡屋外三、四個場景跑來跑去,那時候我就想:對啊!這個空間就是要這樣。321這裡最特別的地方就在於,你必須自己過來,必須放棄你原來的想像、你的工作模式、你的慣性。重新思考、重新面對空間,在這樣的地方做一個全新的創作。」

先有《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後有飛人集社團長石佩玉來訪,提起了她在台北行之數年的「超親密小戲節」系列,李維睦也開始想像如果整個聚落都成為表演空間,會是什麼樣的狀態,「那時候等於是『超親密小戲節』的翻版,剛好聚落裡加上我們還有影響心劇團、那個劇團三個表演團體,就去申請做一個小型的戲劇節。」同時承襲飛人集社在觀眾流動時的路線安排和街區介紹,由洗把臉兒童劇團帶領台南大學學生做田野調查與故事呈現,「我那時候也跟文化局討論,既然老屋已經更新了,那我們就不要刻意做些懷舊的東西,反而要讓新的想法在這裡誕生。」李維睦自己做了有無數小翅膀的精緻機器,嘗試以舞台裝置作為文本創作之底,「第一年的名字取做《原地散步》,不只讓文化局,也讓我們自己,對這個地方有了更多想像,看到了不少可能。」劇團進駐空間,不只是閉門排練或埋頭辦公,「要讓觀眾進來,整個創作才完成。先把人引入321巷,這個藝術聚落才能被推廣出去。」

321小戲節  匯聚藝術人氣

兩年時間到,聚落進駐第二輪團隊,文化局也希望這次能如先前小戲節那般持續發熱,於是李維睦想出村長責任制:「半年的時間,大家輪流做村長,提出對這個321巷的規劃,我們就一起來做。譬如說,我想做第二年的小戲節,我就來當一任村長,接下來看看其他人有什麼想法。」村長李維睦號召園區內各單位提供場地,屬於表演類團隊的台南人劇團與耳邊風工作站各規劃一個作品,更邀來飛人集社與無獨有偶使用老屋做戲,循去年模式在各建築內演出。聚落裡的大部分團隊,包括萬屋砌室、版條線版畫工作坊、聚作工作室也一同串聯合作、集思廣益,推出了「藝宵合作社」,在演出前後擺出攤位聚集人氣,打造一種匯集台南夜市風情、美食小吃、創意市集與藝術人文的交流社群。

「我們做了很多攤車,可以放在門口擺資訊、當裝置藝術介紹自己的作品,當然也有香腸攤、飲料攤、按摩攤。大家來逛夜市,結束後一起吃東西、聊天也聊戲。我很喜歡這樣,彼此交換一下心得,說說今天演出有什麼狀況,觀眾也能一同參與。那時候有很多經過、路過、來看熱鬧的人,現場就買了票,進場看戲了。我們一直想要吸引更多、更新的觀眾,這個夜市成功做到了!」戲劇節之後,藝宵合作社還是不定期在321巷開攤;今年台南人劇團將規劃第三屆的小戲節,主題定為「莎士比亞的日式花園」,若再加上藝宵合作社的台式夜市氣氛,想必將出現更不一樣的混搭景色。

去年,台南人劇團位於321巷藝術聚落的戲花園中,總計做了一百廿場大大小小、形式不一的演出,接下來李維睦也希望此場地能持續提供各種團隊使用,「其實就如紀神父那時候給了我們成熟的機會,讓我們有一個空間、無憂無慮地排戲演出,我在台南,希望自己可以做到這樣:讓新的劇團養成、讓他們感受到有人支持。」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