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柏林廣播交響樂團

相關文章 6 篇
  • 柏林廣播交響樂團
    即將上場

    柏林廣播交響樂團

    在衆多傑出的交響樂團中,柏林廣播交響樂團被譽爲當今世界最佳的廣播交響樂團。由於該團擁有七十年的悠久歷史及豐富的演出經驗,使得他們的演奏散發出獨特的傳統光華,是樂評家一致公認,難得保有濃厚德國傳統色彩的廣播交響樂團。 在古典名曲之外,柏林廣播交響樂團亦兼顧當代重要作品的嘗試,如普羅高菲夫、蕭士塔高維契、巴爾托克及布瑞頓等音樂大師的作品首演,便常由柏林廣播交響樂團詮釋;一九三一年史特拉汶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的首演,即是由該團擔綱演出。他們所錄製的布魯克納、馬勒,也贏得樂評人極高的評價。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9期 / 1994年05月號
  • 歐洲媒體將亞諾夫斯基指揮柏林廣播交響樂團譽為:「最引人入勝的黃金組合,猶如心靈間的契合。」
    音樂

    柏林廣播交響樂團 歷史淘洗不褪的金字招牌 亞諾夫斯基領軍 小提琴家齊瑪曼演出西貝流士名曲

    成軍迄今超過九十年的柏林廣播交響樂團,是德國境內廣播電台歷史中的一塊金字招牌,也是迄今德國境內廣播交響樂團最古老的一團。早年多位知名指揮為樂團打下良好基礎,而在現任首席指揮亞諾夫斯基帶領下,不僅讓柏林廣播交響樂團更上層樓,且成功引起了許多話題。此次該團在亞諾夫斯基帶領下訪台,將協同歐陸一線小提琴家齊瑪曼,帶來西貝流士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文字|李秋玫、Bettina Straub
    第266期 / 2015年02月號
  • 即使只是一個四小節的樂句,陳必先也不忘為它塑造一個小小的高峰,再佐以彈性速度變化,使它聽來起伏有致。
    音樂

    沒有對焦的貝多芬「獨白」 從陳必先的缺憾說起

    陳必先的演奏有著太多彈性速度的變化,我們可從音樂聲中,明白了解這是一位看重音色美感,更在意樂句表情的演奏家。這種演奏風格彈奏起浪漫樂派作品自有引人入勝之處;但是拿來用在古典樂派的協奏曲上,卻會顯得相當地不自然。

    文字|楊沛仁、白水
    第95期 / 2000年11月號
  • 陳必先將鋼琴視為樂團的一部分,幾乎只在獨奏樂段做彈性速度的變化與表情。
    音樂

    宛如珍珠般一顆顆串起 評陳必先的演奏與其他

    陳必先幾乎只在獨奏的樂段做彈性速度的變化與表情,只要是與樂團同時演奏的樂段,她絶不主導音樂的方向性與表情,完全由樂團發揮。這是很特別的詮釋,所以整個樂章讓人覺得非常地完整,沒有任何切割的感覺。

    文字|賴惠娟、白水
    第95期 / 2000年11月號
  • 柏林廣播交響樂團爲了勝任其廣播的任務,演奏技術紮實。
    焦點

    百家爭鳴的德國樂團

    德國繼承了音樂史上豐富的遺產,尤其是德國的樂團,「傳統」爲它們保持了領導的優勢,縱然東西德的分隔產生了音響上的差異,但是日耳曼的民族風格依舊「聲」明了它們的純正血統。六月,前東德柏林廣播交響樂團、柏林愛樂的大提琴家都將來台獻藝,同時,一直帶領德東萊比錫布商大厦管弦樂團,這個由孟德爾頌手創的百年樂團的庫特.馬索,也將帶領新歡──紐約愛樂東來,讓本地樂迷能有機會比較紐愛在德國指揮妙手下新塑的風貌。

    文字|鄭溪山
    第20期 / 1994年06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編輯室

    時間的挑戰

    敦煌莫高窟,一個典藏人類藝術文明的洞窟,透露給世人的,不只是佛經敎義中的玄機,同時也藉著石壁的時間錄像,讓後人洞察當時生活、美學觀的投影。 在這個延續一千多年的歷史洞窟裡,遺留了中原、西域、印度、波斯文化的精華,雖然鑿洞的目的是爲了宗敎,但是宗敎卻是爲了成就人類精神上的完滿,也因此各種人類能力所能及的完美事物都成爲供養之物,而最直接表露人心底層虔敬之意的樂舞,當然也就成爲石窟壁畫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近年來,「敦煌學」已成爲國際學者們挑戰時間,熱衷鑽研的一門學問,各種資料的挖掘、整理,都爲再現敦煌樂舞、探究那神祕而炫麗的古代文明而努力。今夏,蘭州將舉辦敦煌藝術的國際性學術研討,就在這群學者、藝術家們嘗試發現另一種表演形態的同時,我們也帶領讀者跨越重山萬嶺,一賞敦煌藝術。 時空的轉換亦從遙遠的千年切進了台北的舞台。十一年前雲門的舞劇《紅樓夢》由林懷民與賴德和合力編織。紅樓的龐大架構在舞影、音符中被拆解、被重組,層層疊現出藝術家心中的夢。而黃寤蘭的一場紅樓驚夢卻發現了,十一年後紅樓新夢面對的是新一代的舞者與觀衆,紅樓小説不再是大家拼貼紅樓的依據。不曾讀過紅樓,失掉了線索,或許給了舞者、觀者更大的想像與詮釋空間,但也給創作者帶來了另一種挑戰。 時間常是藝術提煉最靈驗的試紙。敦煌藝術也好,紅樓小説或是轉換成各種形式的戲曲、舞劇、音樂也好,總要經過代代不同角度的審視與挑戰,才能淬取精華。魏子雲看過不同的紅樓戲,不同聲腔的詮釋經過前後的對照、評比,是另一種看紅樓的觀點。 德國也在時空的舞台上做了戲劇性的演出,在圍牆的隔離下,不同的體制不但影響不同的思想,也形塑出文化特異性。兩德在統一之後成爲了歐洲擁有最多樂團的國家,但是上百個樂團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聲音。到底何謂東德的聲音?今月前東德的柏林廣播交響樂團及著名的「東德指揮」庫特.馬索將帶領紐約愛樂來台,或許正好可給此地樂迷一個聆賞比較的機會。

    文字|林靜芸
    第20期 / 1994年06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