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
-
國光劇團「誰是英雄?」深耕傳統 為京劇藝術再注活力
國光劇團將於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以「誰是英雄?」為題,演出《殺四門、捧印、雁蕩山》、《百花公主》和《趙氏孤兒》多齣精采傳統劇目,不僅展現世代傳承精神,更橫向串聯各團青年菁英,共同打造經典好戲的現代風采。
-
倫敦
《趙氏孤兒》選角惹議 亞裔演員職業發展成話題
由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製作的《趙氏孤兒》,在演員名單公布後引發爭議,在這齣以古代中國為背景的戲劇中,十七個角色中竟只有三名亞裔演員入選,其餘的多屬白人演員!英國的亞裔演員群起抗議,亦獲得美加澳、香港及其他歐洲相關團體的響應。
-
戲曲 邱婷:不要奶油小生,只要紮實功底
許亞芬扮老生,挑戰老戲《搜孤救孤》
《搜孤救孤》就是一般觀眾耳熟能詳的《趙氏孤兒》,在梆子、秦腔、京劇等劇種都有這個劇目,而在歌仔戲則有《萬古流芳》傳唱多年,但因這齣古路戲需要紮實功底和演出章法,近來在外台已很罕見。製作人邱婷特邀知名歌仔戲小生許亞芬拿出紮實功力演出老生程嬰,展現精采內心戲
-
北京
劇情顛覆傳統,表演走出主流
由於這齣戲的重點是從「說故事」來進行人物動作的表現,而不在於揣摩角色的心理,所以林要求,除了必要的動作(如拿劍等)和走動,演員形體多呈現不動的狀態,必要的身體動作也被要求簡化。這樣的要求,讓幾場群眾場面中的演員肢體,呈現出「簡單」的整體感。林兆華表示,為了反「偽現實主義」繁瑣的舞台調度,此戲要「簡化無內容的瞬間場面,包括表演上和調度上,所以人物上、下場的節奏盡量明快,形體動作盡量簡單。」
-
專欄 Columns
國立京劇團與保存傳統
京劇老化的關鍵出在劇本的情感思想和時代脫節,如果不利用豐美的形式創作出呈現當代觀點的新戲,僵化是必然的。近期新戲雖未必成功,但不能因此走回頭路。傳統當然要保存,傳統在哪裡?就在京劇演員唱念做打揚袂轉身顧盼之間,而創作卻是維繫任何一項藝術的不二法門。
-
大陸劇場
化經典為前衛 《中國孤兒》與《趙氏孤兒》同台輝映
我國元雜劇作家紀君祥創作的《趙氏孤兒》,於五百年後由法國名作家伏爾泰據以創作《中國孤兒》,自一七五五年在巴黎正式上演以來,一直是法蘭西喜劇院的保留劇目。一九九〇年七月,在一項中國比較文學會上,林兆華導演首次將伏爾泰的「孤兒」引渡回到中國舞台上,他選擇兩個經典劇目的某些片斷,經過並列對校等前衛化處理,使兩劇各自固有的經典價値守則和藝術模式同時被顚覆、被肢解,在揚棄和重組中再造一個「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