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特別企畫 Feature
鄭麗君:我都是從書裡「找武器」
鄭麗君茹素多年,但總笑言自己是閱讀的「雜食者」。這位哲學背景的從政者,30年來參與體制內外,從野百合學運、大小社運、協助籌組各類智庫,到近年擔任立委及文化部長,這兩年又擔任青平台董事長成立永續民主研究中心,書本一直是她的「軍火庫」,「我都是從書裡找武器。」 她的「武器」藏在哲學、社會學、藝術史、科學、物理學,也在文學之中。任職文化部長期間,她特別愛引用《小王子》的一句話:「真正重要的事情是眼睛看不見的,唯有用心看才看得見。」鄭麗君反省:「從事政治經常處於理想與現實的對抗與掙扎。我認為,政治有思想,必須成就價值,但在現實中,會被要求去做一些眼睛看得見的。我堅持做文化治理,那是看不見的制度改革與文化政策的體系化。」 卸任文化部長的那年,她在讀書筆記的首頁寫上這句狐狸送小王子的法文勉勵自己。今年,她因這本鍾愛的書,而多了譯者、有聲書演員的新身分。關於閱讀,她鼓勵讀者相信自己的直覺,在無所為地在「空白」中讀書。她說:「閱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思想與人生選擇,是一點一滴的累積。」
-
特別企畫 Feature
閱讀,及其所創造的
美國詩人艾蜜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曾如此寫道:「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著的詩行一樣╱把人帶往遠方。」閱讀之於人生,是經驗的想像、拆解與重組;而真正的創造便是「重寫」,因創造就算再獨一無二,仍皆有所本。 在本期封面故事「閱讀,及其所創造的」中,我們不只談書,也談樂譜、舞譜、劇本,從策展人、導演、編劇、作曲家、舞譜教師、聲音演員的閱讀術中,探詢他們從「本」出發「重寫」的創造之道,看這群表演藝術工作者們如何像讀一本書那樣去「閱讀」所處的劇場與世界,描繪前往遠方的地圖。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雜誌,打開了劇場閱讀
踏入表演藝術的閱讀,可從翻開一本雜誌開始:或從中找演出的介紹,或演後評論,或認識幕前幕後的人物,也可能是藉著日常的觀察切入,找到與劇場藝術搭上線的橋梁這裡,就為您介紹有哪些可以打開劇場的雜誌吧。
-
特別企畫 Feature
耿一偉 X 鴻鴻
無論策劃藝術節或擔任戲劇顧問,耿一偉不曾間斷譯介國外表演藝術書籍進台灣。與他有志一同的還有導演鴻鴻,他過去也曾主動與出版社合作出版歐陸經典劇本,並在旗下雜誌刊載了近30部劇本。這些出版品,對於劇場的重要性究竟是什麼?又替劇場留下些什麼?且聽兩人暢談他們如何將出版視為一種「策動」,逐漸搭建起眾人與劇場的橋梁。
-
編輯室碎碎念 Editorial
編輯室碎碎念
「我們來做閱讀專題吧。」每回進編輯室開會,目光總會被激發靈感的成群書堆、雜誌堆吸引,很早便在心裡埋下這個想法。近日適逢部門之間工作區域調動,編輯們忙著將辦公物品從A區搬到B區,許多壓在箱底、塵封已久的書籍,又如古物出土般地被重新上架,也讓這樣的想法再次湧現。 「閱讀,是如何激發劇場人創作╱創造?」會議上,我先起了一個頭,「除了談閱讀,是否要把有文本的閱讀全都放進來?」慧慧主編接續著說,同事們也陸續丟出讀樂譜、舞譜、劇本、有聲書等想法,最終逐漸形成這一期「從劇場閱讀談到閱讀劇場」的專題面貌。 於是,封面故事「閱讀,及其所創造的」邀請了14位表演藝術工作者,提出3本影響他們創作最深的書籍,開出一份百讀不倦的書單。再從導演、編劇、作曲家、舞譜教師、聲音演員的閱讀術中,深掘不同文本的閱讀,如何激發他們再創作。 兩位劇場前輩耿一偉與鴻鴻,對譯介外國表演藝術書籍到台灣一直不遺餘力。因此也邀兩人聊聊為何視閱讀為劇場重要的基礎工程,及始終持續不懈出版劇場讀物的決心。 曾翻譯過不少表藝領域好書與國外演出字幕的能手白斐嵐,則在〈劇場ㄟ冷知識〉單元,與我們分享翻譯時絕不能隨意破哏、得留意還原文本整體語調、情緒與情境、考量到異文化接收度等5大「鋩角(m-kak)」。〈焦點人物〉則採訪7月即將演出個人專場的「京劇小天后」黃宇琳,近年跨界至歌仔戲舞台演出後,再度回到京劇及加入職業劇團的心情。 用鏡頭閱歷人生,化瞬間為永恆,似乎是攝影師的天職。這期〈Gallery〉帶我們看見劇場工作者在鏡頭前卸下武裝,分享自己經歷懷孕、結婚、失戀、為人父母、醞釀作品、跳最後一支舞的重要時刻,攝影師林政億則用他的鏡頭捕捉這悲喜交會的人生一瞬。 「我都是從書裡找武器」前文化部長、青平台董事長鄭麗君受訪時這樣說道。閱讀對她而言,是能從中拓展生命經驗、讓思想變得更為自由、找到改變現實世界作用力的利器。數位時代,讀書或許不再是所有人獲取知識、認識世界的唯一管道,卻偶爾還是能讓人沉澱下來,在迷惘時找到一條指引。因此,帶上一本書吧,偶爾翻讀,說不定你也能從中找到一些珍貴的禮物。 客座總編輯 江家華</st
-
一本藝術經
郝明義 閱讀的藝術家
這個名字,只要是愛讀書的你,一定有聽過。他是大塊文化的董事長,目前最新力作是網路與書(Net and Books)出版事業,十數年前以《EQ》一書掀起國內上EQ狂潮,爾後支持圖文工作者幾米向世界以繪本發聲,郝明義就是這麼不斷地跨出永不重複的腳步,最新的著作《越讀者》更點出了閱讀的基本態度,究竟該選義務還是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