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我們來做閱讀專題吧。」每回進編輯室開會,目光總會被激發靈感的成群書堆、雜誌堆吸引,很早便在心裡埋下這個想法。近日適逢部門之間工作區域調動,編輯們忙著將辦公物品從A區搬到B區,許多壓在箱底、塵封已久的書籍,又如古物出土般地被重新上架,也讓這樣的想法再次湧現。

「閱讀,是如何激發劇場人創作╱創造?」會議上,我先起了一個頭,「除了談閱讀,是否要把有文本的閱讀全都放進來?」慧慧主編接續著說,同事們也陸續丟出讀樂譜、舞譜、劇本、有聲書等想法,最終逐漸形成這一期「從劇場閱讀談到閱讀劇場」的專題面貌。

於是,封面故事「閱讀,及其所創造的」邀請了14位表演藝術工作者,提出3本影響他們創作最深的書籍,開出一份百讀不倦的書單。再從導演、編劇、作曲家、舞譜教師、聲音演員的閱讀術中,深掘不同文本的閱讀,如何激發他們再創作。

兩位劇場前輩耿一偉與鴻鴻,對譯介外國表演藝術書籍到台灣一直不遺餘力。因此也邀兩人聊聊為何視閱讀為劇場重要的基礎工程,及始終持續不懈出版劇場讀物的決心。

曾翻譯過不少表藝領域好書與國外演出字幕的能手白斐嵐,則在〈劇場ㄟ冷知識〉單元,與我們分享翻譯時絕不能隨意破哏、得留意還原文本整體語調、情緒與情境、考量到異文化接收度等……5大「鋩角(mê-kak)」。〈焦點人物〉則採訪7月即將演出個人專場的「京劇小天后」黃宇琳,近年跨界至歌仔戲舞台演出後,再度回到京劇及加入職業劇團的心情。

用鏡頭閱歷人生,化瞬間為永恆,似乎是攝影師的天職。這期〈Gallery〉帶我們看見劇場工作者在鏡頭前卸下武裝,分享自己經歷懷孕、結婚、失戀、為人父母、醞釀作品、跳最後一支舞的重要時刻,攝影師林政億則用他的鏡頭捕捉這悲喜交會的人生一瞬。

「我都是從書裡找武器」前文化部長、青平台董事長鄭麗君受訪時這樣說道。閱讀對她而言,是能從中拓展生命經驗、讓思想變得更為自由、找到改變現實世界作用力的利器。數位時代,讀書或許不再是所有人獲取知識、認識世界的唯一管道,卻偶爾還是能讓人沉澱下來,在迷惘時找到一條指引。因此,帶上一本書吧,偶爾翻讀,說不定你也能從中找到一些珍貴的禮物。

 

客座總編輯   江家華

封面繪製 柳廣成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