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一偉 X 鴻鴻(陳佩芸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閱讀,及其所創造的

耿一偉 X 鴻鴻

閱讀就是基礎工程,才能形成劇場傳統

無論策劃藝術節或擔任戲劇顧問,耿一偉不曾間斷譯介國外表演藝術書籍進台灣。與他有志一同的還有導演鴻鴻,他過去也曾主動與出版社合作出版歐陸經典劇本,並在旗下雜誌刊載了近30部劇本。這些出版品,對於劇場的重要性究竟是什麼?又替劇場留下些什麼?且聽兩人暢談他們如何將出版視為一種「策動」,逐漸搭建起眾人與劇場的橋梁。

無論策劃藝術節或擔任戲劇顧問,耿一偉不曾間斷譯介國外表演藝術書籍進台灣。與他有志一同的還有導演鴻鴻,他過去也曾主動與出版社合作出版歐陸經典劇本,並在旗下雜誌刊載了近30部劇本。這些出版品,對於劇場的重要性究竟是什麼?又替劇場留下些什麼?且聽兩人暢談他們如何將出版視為一種「策動」,逐漸搭建起眾人與劇場的橋梁。

江家華(以下簡稱江):想先請兩位回憶最早開始合作的出版計畫,是否是從牯嶺街小劇場的「劇場手邊書」系列開始?

鴻鴻(以下簡稱鴻):對,那是我跟耿一偉最早的一次出版合作,連續出了3年。

耿一偉(以下簡稱耿):當時王墨林剛接牯嶺街小劇場,他找了一批委員,我也是委員之一,我就提議來編一套書,想編書也是因為當時表演藝術出版有個斷層。鴻鴻之前是有在唐山出版「當代經典劇作譯叢」劇本集20種,書一出,就會有學生用那些劇本做戲,可見出版有一定的影響力。不過「劇場手邊書」一開始不是找鴻鴻合作,但因為跟其他出版社的溝通不太順利,後來覺得找鴻鴻最快,我跟他合作很多次,覺得他很阿莎力,他只要覺得這件事有意義、不虧錢就好,於是我們就一直有出版上的合作,去年的《後戲劇劇場》、華格納《未來藝術革命手冊》都是找他。出版大概都要有點情投意合啦,他就是《華燈初上》的媽媽桑,見識很多,不會很小氣。

鴻:我補個脈絡,我在念大學、80年代的時候,我們讀的現代劇本集是顏元叔主編的「西洋現代戲劇譯叢」,他是找當時的研究生翻的,雖然翻譯品質參差不齊,不過對我們來講是很重要的寶庫。那套書包含從20世紀初到品特(Harold Pinter),但品特之後就沒了,後來我去歐洲,就發現許多歐陸劇場在演的經典,台灣都不知道,包括品特之後、或19世紀至今仍有影響力的,像畢希納(Georg Büchner)、克萊斯特(Heinrich von Kleist),所以我就跟國藝會申請一個計畫,找唐山出版翻譯劇本。可是翻譯劇本的版權很麻煩,本來我希望兩年做完,結果做了4、5年,做完後我就精疲力竭,不想再出劇本了,2008年,我創立《衛生紙+》詩刊,就順便當作刊登劇本的雜誌,總共也登了30幾部劇本,包括翻譯跟原創。

再來比較完整的出版,就是跟耿一偉合作的「劇場手邊書」系列,他是主編,我很信任他的品味。我覺得這套書最珍貴的地方,是他完全找台灣的寫手,寫出講給台灣讀者聽的台灣觀點,於是就可以達到手邊書的功能,簡明扼要,講的話大家都聽得懂,又是針對劇場不同面向寫出來的書,有默劇、歌劇、單人表演、當代舞蹈,都是當時沒有開拓過的書寫領域。耿一偉後來開始做策展,也搭配了一些出版計畫,華格納那本是因為我用華格納的《指環》策了4個劇團的演出,臺北藝術節則有《華格納大爆炸》這個節目,所以就一起搭配出書。

江:耿老師自臺北藝術節、桃園鐵玫瑰藝術節,到接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一職期間,都曾與書林出版合作,陸續譯介如戲劇、舞蹈等類的表演藝術書籍,能否談談這些合作的源起及想法?

耿:我的模式都一樣啦,全家就是你家嘛,公部門的錢就是大家的錢,我覺得為什麼閱讀不能成為藝術節的一部分?為什麼出新書不能是藝術節的一個事件?當然出版內容還是要跟藝術節主題有關,也不能亂出。其實做藝術節跟做書的經費,根本不成比例,只要做藝術節省一點,一年就可以出一套書了。出版經費少,但最花力氣,要很早開始籌備,過程也不見得比較順,但只要出版了,就是在那裡,而且就像沒有參加媽祖遶境但也會聽到鞭炮聲,出版會為藝術節帶來一些效應,你會感覺到一些氣氛。

劇場是現場的東西沒錯,但看劇場就是閱讀的一部分,劇場是跟文本息息相關的,舞蹈也是一樣,跳舞不見得要看書,但看舞就有符號、歷史的問題。你不能說只有買票的觀眾知道現場在幹嘛,其他觀眾也要有機會透過某種方式間接了解,如果只有看現場最重要,那大家都不要談史坦尼拉夫斯基。我是做比較多翻譯書啦,因為我覺得台灣人在網路就可以發表,但國外的書沒有翻譯,就等於沒有東西,對我來說這都是表演藝術的基礎工程,出版就是公共化。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耿一偉X3本推薦書單

01《短暫的永恆:丹尼爾.梅古奇的導演絮語》

丹尼爾.梅古奇╱著,洪儀庭╱譯,書林出版,2019

這本書把劇場思維視為是種文本,並用閱讀的角度去思考舞台上短暫的永恆。

02《戲劇顧問:連結理論與創作的實作手冊》

卡塔琳.特蓮雀妮╱著,陳佾均╱譯,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2016

它探討現在重視的戲劇構作觀念,內容也包含策展和舞蹈,而且是把戲劇構作放在劇院生產的關係去思考。

03《舞蹈與當代藝術:1900-2020跨域舞蹈史》

羅西塔.巴梭、克里斯瓊.蓋提諾尼╱著,羅宏.菲利浦╱攝,連苔嵐、謝雨欣、謝淳清╱譯,書林出版,2021

這本書提了非常多跨領域創作、也很新的例子。

 

鴻鴻X3本推薦書單

01《劇場人類學辭典》

尤金諾.芭芭、尼可拉.沙娃里斯╱著,丁凡╱譯,書林出版,2022

這本書研究劇場表演跟社會文化、身體的關聯。

02《新世代的法國戲劇導演》

楊莉莉╱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遠流共同出版,2014

看法國當代導演如何在文本與時局劇變當中找到劇場出路,以及肩負起「公共服務」的使命,深具啟發性。

03《我在英國國家劇院的日子》

尼古拉斯.海特納╱著,周佳欣╱譯,臉譜,2019

看這本書就知道國家劇院可以做多少事情,而不是只有我們這樣。

 

耿一偉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曾任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2012-17),獲頒「德臺友誼獎章」與「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著有《文化領導力的 80 個關鍵字》、《故事創作Tips:32堂創意課》等,譯有《給菲莉絲的情書:卡夫卡的文學告白》、《劇場與城市》等。近期參與策劃北美館展覽《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

 

鴻鴻

詩人、導演與策展人。曾獲吳三連文藝獎。出版有詩集《跳浪》等9種、散文《阿瓜日記——八○年代文青記事》、《晒T恤》、評論《新世紀台灣劇場》及小說、劇本等多種。擔任過40餘齣劇場、歌劇、舞蹈之導演,及製作《爵士詩靈魂夜》音樂專輯。現為台北詩歌節策展人,主持黑眼睛文化及黑眼睛跨劇團。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