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表演藝術的閱讀,可從翻開一本雜誌開始:或從中找演出的介紹,或演後評論,或認識幕前幕後的人物,也可能是藉著日常的觀察切入,找到與劇場藝術搭上線的橋梁……這裡,就為您介紹有哪些可以打開劇場的雜誌吧。
《PAR表演藝術》
1992年創刊,國家兩廳院。
這本1992年創刊、今年迎向30歲的老牌刊物,可說是台灣許多表演藝術工作者與愛好者接觸此領域的「第一章」。刊物內容包含了演前報導、演後評論,表演藝術各領域的專業知識介紹與當下的現象、潮流觀察,還有許多台前幕後的人物訪問、故事點滴。
當年的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國家兩廳院前身)主任胡耀恆,鑑於藝術推廣需透過刊物來介紹表演藝術知識、並方便愛好者掌握演出訊息,於是在兩廳院5周年慶時推出《表演藝術》雜誌,以月刊形式發行;後於2002年改名《PAR表演藝術》,於2021年改為雙月刊。其間數次改版,除調整編輯方針,也展現不同設計風格。
作為記錄台灣表演藝術發展的專業刊物,多年來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內容,目前也全已數位化並建立資料庫,方便讀者從中挖寶。
《大劇報》
2016年創刊,臺中國家歌劇院。
搭配臺中國家歌劇院的開幕,《大劇報》於2016年7月創刊號面世,以雙月刊形式發行。初期以單張、雙面呈現,清新的筆觸、插畫或圖片,營造一種輕鬆、沒有負擔的感受。2019年第一次改版,內容增加、尺寸變小、便於攜帶。2020年再改版,以「季」為出刊基準,第一本冬季號中,說明了「沒有版型」的特色,也就是「每篇文章都是一個概念的閱讀方式」,並於每期推出一個非關演出推廣、但更貼近生活的主題。改版後以「大臺中」、「藝術」、「生活」為關鍵字出發。讓民眾從不同面向認識藝術家、劇場幕後及台中這個城市。
《大劇報》在2022年夏季號出刊後走入歷史,之後改以《歌劇院時刻》為主力。後者於2017年5/6月出版,版型為長型。2019年1月首次改版,亦縮小尺寸,便於掌握歌劇院的節目、活動等訊息及特別企畫內容。2021年1月再次改版,並增添不同單元以各種角度為歌劇院揭秘。